養生須抓重點,每個年齡段最應關注這件事,關乎壽命長短!

來源醫食參考

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壽命大概為120歲,不同年齡段的人代謝狀態和生活方式不同,養生的重點也大不相同。只有做好每個階段的養生保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病痛,健康長壽。

若把人的成長、成熟到衰老的發展過程分為20歲、30歲、40歲、50歲和60歲幾個階段,根據不同的年齡段,要做好相應的養生保健。

20歲後

少喝飲料多鍛鍊

放眼現在的飲料櫃檯,幾乎九成被甜飲料佔據。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橙汁、葡萄汁等各式果汁飲料,還有各種運動飲料、功能飲料等,都是甜飲料家族的一員。

只要是含糖飲料,無論是蔗糖還是葡萄糖,無論是水果自帶的糖還是添加進去的果葡糖漿,多喝都會給人體帶來潛在的健康危害。

養生須抓重點,每個年齡段最應關注這件事,關乎壽命長短!


這些危害主要有造成腎結石、肥胖、營養素攝入不足、糖尿病、骨質疏鬆和骨折、齲齒、痛風和血壓增高等。年輕人要改掉愛喝飲料的習慣,改喝適量酸牛奶、豆漿、綠茶和白開水等。並注意運動鍛鍊,為健康長壽打下良好的基礎。

30歲後

保持健康體重

與40多歲時相比,30多歲時身體最容易發胖,但因為這個階段代謝功能較好,減肥更容易,需要選擇正確的飲食處方和運動處方。

尤其是對於單純性肥胖患者,最核心的減肥原則是實現能量負平衡。要讓食物產生的能量“入不敷出”,即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的能量要小於人體消耗需要的能量。

具體應堅持以下飲食原則:減少主食量;粗細搭配,粗糧要佔到糧食總量的一半;改變進食順序,按水(蔬菜湯)、蔬菜、豆製品、少量肉、主食的順序進食;避免隨意食用零食。

40歲後

關注血糖

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因素中,有2/3~3/4與冠心病和中風有關。美國糖尿病協會內分泌代謝病專家建議,從45歲開始應每年查血糖,以監控糖尿病和心臟病的危險。

養生須抓重點,每個年齡段最應關注這件事,關乎壽命長短!


健康的空腹血糖指數應在5.56毫摩爾/升以下,如果數值偏高,就應該去醫院就診。糖尿病患者應食用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物,宜選擇豆類、穀類等。

另外,應注意膳食纖維的含量越高,則血糖生成指數越低;食物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則血糖生成指數越高。

50歲後

控制熱量,查骨骼

在控制熱量攝入上,尤其要注意脂肪的品質和數量,儘可能選擇食用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較高、飽和脂肪酸較低的油脂,如茶油、橄欖油、芥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多食用魚、蝦、雞、鴨等白肉,少吃牛、羊、豬等紅肉。

生活方式上,多到戶外活動和曬太陽,保持正確的運動姿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各種意外傷害,定期接受骨質疏鬆檢查

60歲後

警惕疾病早期信號

警惕身體的十大危險信號以及時就醫:

1.體表可觸及的腫塊增多;

2.持續性的消化異常,如飯後胃脹;

3.吃東西吞嚥時,腸胃不舒服,有哽咽感;

4.持續性咳嗽,痰中帶血;

養生須抓重點,每個年齡段最應關注這件事,關乎壽命長短!


5.耳鳴,聽力減退,鼻分泌物異常;

6.女性月經期外(或絕經期外)不規律出血;

7.大便潛血、便血或尿血;

8.潰瘍久治不愈;

9.痣在短時間內突然改變;

10.體重原因不明地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