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给教育的收获

随着中小学的逐步开学,很多老师和家长面对学校防疫工作的要求还无法适应,这些高标准、严要求,让学校领导和老师压力重重。但我认为,这次防疫工作却带给我们教育很多收获。

爱国教育更加深刻。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防疫专家、奔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雨衣妹妹……一个个在防疫一线的领导、医生以及平凡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奋战在抗疫一线,让这次重大的卫生防疫事件在短时间得到控制,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同抗议的动人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开学第一课,我们每个学校领导、每个班主任老师,都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孩子,如何爱国、如何爱英雄,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有血有肉。当一个个医疗队凯旋、当方舱医院一个个动人的“歌舞”故事、当快递小哥怎样接送医务工作者、当一个个隔离在家的乐观百姓……无不让人动容,网友甚至说,一直以来的“崇洋媚外”被疫情“治”好了,因为如今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

紧急疏散更加紧密。其实,紧急疏散平时也有,每月一次的逃生演练,可我们很多时候只重在形式,效果如何并不怎么思考。而如今为了防止集聚,各校八仙神通,孩子怎么走、怎么进校、怎么隔离、怎么走楼梯……将要集聚的每个环节都想得非常周到,突然发现原本那么多学生,只要规定线路,规定方位,一切显得井然有序,并没有发现拥堵。不管疫情如何发展,希望我们的学校将这个疏散作为我们平时紧急演练的重要方法,认真思考,用文字、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让学校变得更加有序。

卫生防疫更加到位。从卫生课到健康学校,如今的卫生教育在学校内容很少,甚至连劳动教育都没有了,厕所、包干区都有人专人打扫,所以除了学科中的一些卫生教育以外,很少涉足卫生防疫。这次疫情,高标准的防疫教育,给全国的每一个孩子从小接受了一次卫生防疫教育,怎么洗手、怎么戴口罩、怎么预防流行性疾病、怎么消毒……让每个师生都接受了一次高标准的卫生防疫教育,今后当这样的疫情来临时,我们才不会变的手忙脚乱。比如戴口罩问题,今后或许班级中出现流感,患病的学生会自觉带上口罩,甚至同学父母都会让孩子自觉带上口罩。

在线教育更加有效。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网络教育,但教育主管部门也好,老师也好,对在线教育的推动并不迫切,很多人都认为教师的职业无法替代,在线教育的实效很难体现,其实,在线教育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效果却是实打实的。当我们高质量推动在线教育的同时,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绝对一次性掌握,还有部分需要老师的点拨,有些需要教师的辅导。虽然在线教育在家庭无法有效控制、网络的设备还未全部到位,但如果将在线教育搬进课堂,或许能解决教师的很多问题,比如教育的公平,更能把老师从备课中解脱出来。

疫情尚未结束,教育已经开始,我们要在疫情的防控中,寻找教育的有效性,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