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野令並非一刀切,已有熊膽製劑用於新冠治療,公司年營收15億

文|趙怡然



這邊,雲南野生動物園竹竿釣老虎的項目引發爭議。那邊,因疫情全面封存的禁食在養野生動物,出路塵埃落定。

4月8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通知,對禁食在養野生動物提出四條處置措施:不造成生態危害的,放歸自然;外來野生動物,委託代養或移交具備條件的收容救護機構;具有藥用、觀賞價值的,轉作非食用性合法用途;不能採取以上措施的,無害化處理。

儘管截至目前,針對養殖戶出臺相關補償辦法的地方不多,許多養殖戶還是表示“靴子落地”,稍感輕鬆。而對涉及野生動物入藥的製藥企業來說,這一處置措施甚至稱得上是“利好”。

不過在資本市場,野生動物保護與道德風險仍是難以迴避的問題。

禁野令並非一刀切,已有熊膽製劑用於新冠治療,公司年營收15億

禁食不禁用

對於因藥用,對野生動物進行的非食用性經營及利用,有關方面一直留有餘地,也就是“禁食不禁用”。

《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涉及14種瀕危、珍稀動物藥材。其中,虎骨、豹骨、犀牛角等4種涉及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禁止採獵。鹿茸(馬鹿)、麝香、熊膽、穿山甲等10種涉及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要求限制使用;羚羊、蛇類等涉中藥功效動物嚴格管理、加強保護。

《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醫藥法》則規定,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科學論證,可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疫情期間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也只提出對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加強審批和檢驗檢疫管理,並未特別收緊。

我國使用動物類中藥材的企業不少。包括福建歸真堂、上海凱寶、片仔癀、同仁堂、雲南白藥等。需要用到熊膽粉、麝香、牛黃等原材料。

以上海凱寶為例,上海凱寶藥業是一家主要從事中藥研發、生產、銷售的綜合性製藥企業。2010年在A股上市,其主營產品痰熱清注射液的關鍵原料就是熊膽粉。是中國最大熊膽採購企業之一,2013年熊膽粉採購量為18噸,超過全國熊膽粉年產量的一半。

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上海凱寶當年的營業總收入為14.2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5.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71%。

2月19日,上海凱寶產品“痰熱清注射液”被列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試行第七版)》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重型和危重型推薦用藥。

禁野令並非一刀切,已有熊膽製劑用於新冠治療,公司年營收15億

道德風險仍在

相關法律法規為動物入藥留出通道,但對上市公司來說,動物保護與道德風險仍是難以迴避的問題。

根據相關上市規則,上市公司應當嚴格遵守科學倫理規範,避免研究、開發和使用危害自然環境、生命健康、公共安全、倫理道德的科學技術,不得從事侵犯個人基本權利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研發和經營活動。而身處資本市場,也註定經受更多目光的審視。

曾有接近凱寶藥業人士透露,對凱寶藥業來說,道德倫理確實是一個障礙,“畢竟是上市企業”。

更為人熟知的例子則是歸真堂數次衝刺IPO失敗。

2012年,這家以“活熊取膽”為主業的企業計劃IPO,招致動物保護界人士激烈反對,甚至演變為公眾廣泛參與的“對戰”。面對虐待動物爭議,歸真堂方面十分委屈,認為企業經營合法合規,還向媒體展示活熊取膽過程,稱熊並不感到痛苦。

2013年,歸真堂宣告終止IPO審查。時任歸真堂總經理邱淑花哭訴,“早知道上市這麼苦,絕對不上市”。2015年,歸真堂衝刺新三板,再度失敗。

而在股票社區,有關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生變的擔心也時有出現。今年2月,全國人大法工委表示,將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野保法》)列入全國人大2020年的立法工作計劃。引發部分股民擔憂。

面對風險,許多企業寄希望於人工替代品研究。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於德泉院士團隊研發出人工麝香,功效相當於天然麝香的85%。另有企業研發人工熊膽。

禁野令並非一刀切,已有熊膽製劑用於新冠治療,公司年營收15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