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小子發家史——重新認識下後梁太祖朱溫(1)


貧窮小子發家史——重新認識下後梁太祖朱溫(1)

被兒子殺死的後梁太祖朱溫

朱溫,唐僖宗賜名朱全忠,登基後改名朱晃,盛世大唐最後的蓋棺人,五代第一位稱皇帝的人,建立後梁,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也是國史第一位記載的被兒子殺死的太祖皇帝。

貧下中農時期的朱溫

歐陽修《新五代史-梁本紀第一》記載: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硃氏,宋州碭山午溝里人也。其父誠,以《五經》教授鄉里,生三子,曰全昱、存、溫。誠卒,三子貧,不能為生,與其母傭食蕭縣人劉崇家。全昱無他材能,然為人頗長者。存、溫勇有力,而溫尤兇悍。

朱溫,今安徽碭山人,從小家貧,兄弟三人,排行老三,老大朱全昱、老二朱存。

俗話說,半大的小子吃死老子。朱溫的父親朱誠是個讀書人,還在世時,靠著在鄉里教授《五經》,還能養活兄弟三個。但是,古人平均壽命低,朱誠老爺子不知道是病了還是累了,反正史書沒說,就半道中卒了。

這些可壞了,老爹死了,家裡又沒有遺產,一家子立馬就陷入了貧困,吃飯問題都難解決。沒辦法,朱溫老孃,帶著兄弟三到縣裡劉大戶家打短工作傭人,養活著了全家。

不過老大朱全昱無甚特長,唯忠厚老實,得以終老。

老二朱存和老三朱溫都是孔武有力的大漢,尤其是朱溫以兇殘強悍著稱,鄉里人都怕他。只有他老孃劉氏待他甚好,這恐怕也是朱溫即使殘暴無以復加,也始終孝順老孃的緣故吧。


貧窮小子發家史——重新認識下後梁太祖朱溫(1)

黃巢起義席捲大唐,給沸騰的天下帶來了野心

命運的第一次躍動——抓住時勢

《新五代史-梁本紀第一》記載:

唐僖宗乾符四年,黃巢起曹、濮,存、溫亡入賊中。巢攻嶺南,存戰死。巢陷京師,以溫為東南面行營先鋒使。攻陷同州,以為同州防禦使。

唐僖宗乾符年間,涵谷以東年年饑荒,黃巢起兵一路席捲。朱溫和他二兄因悍勇而加入起義軍。一路跟著黃巢南征北進,東突西衝,二兄朱存戰死,朱溫因立功由小兵到伍長,被黃巢相中,一路增官至“行營先鋒使”和同州防禦使,完成了由大頭兵到軍幹部的第一次華麗轉變。

這是唐末藩鎮割據、管換腐敗、民生維艱,天下動盪,給予的機會。黃巢和朱溫都抓住了這個時勢。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朱溫走到這步,是有勇武,有兵謀,也有運氣的。


貧窮小子發家史——重新認識下後梁太祖朱溫(1)

一馬當先奮勇殺敵,誰的成功都不是容易的

命運的二次躍動——選對站位

是時,天子在蜀,諸鎮會兵討賊。溫數為河中王重榮所敗,屢請益兵於巢,巢中尉孟楷抑而不通。溫客謝瞳說溫曰:“黃家起於草莽,幸唐衰亂,直投其隙而取之爾,非有功德興王之業也,此豈足與共成事哉!今天子在蜀,諸鎮之兵日集,以謀興復,是唐德未厭於人也。且將軍力戰於外,而庸人制之於內,此章邯所以背秦而歸楚也。”

溫以為然,乃殺其監軍嚴實,自歸於河中,因王重榮以降。都統王鐸承製拜溫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天子賜溫名全忠。

當時,唐僖宗避於蜀,詔天下藩鎮討伐黃巢。

朱溫為黃巢大將,因戰事緊急屢次向黃巢求援,都被黃巢的心腹孟楷阻擋。朱溫暗自盤算著自家的大樹黃巢恐怕要靠不住倒了。時,朱溫的門客謝瞳知道了朱溫心思,就勸說道,黃巢草莽出生,能有今天的規模,都是虧得唐皇胡搞,繳天之幸,不是天生能成大事的,不能再跟他幹了。現在,天子在蜀,號召勤王,天下反巢的人越來越多,且你在這邊還受制於內,該考慮考慮了。

朱溫深以為然,於是叛齊(黃巢)歸唐,被急於需要軍隊支持的唐僖宗封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基本默認了基本盤,還賜名全忠。因為,唐朝的正統,朱溫此次對老東家的背刺,沒有被當時人們輿論批評,反之還被褒獎,才有了後來的後梁哪些事。看看,同樣背刺的呂布,只能痛哭流涕。

朱溫的前半生,就是個屌絲勵志史,農村小夥創業成功史,有勇、有謀、有運氣,也有拼勁。但關鍵的是還要有眼光。

後文,再續朱溫的後梁借殼上市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