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中華,中國兩次世界大戰神站隊涅槃重生終成世界強國

天佑中華,中國兩次世界大戰神站隊涅槃重生終成世界強國

我們常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對個人如此,對國家更是如此。天佑中華,中國兩次世界大戰神站隊涅槃重生,終成世界第二大強國。目前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第二大世界經濟體,中國的軍事、科技、軟實力也在持續上升中。

一、一戰中國選擇協約國成為戰勝國

20年代初,由於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新興世界強國德國奧匈帝國要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與英法俄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引發了戰爭。戰爭波及歐洲、太平洋、中東、地中海與非洲、亞洲部分地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2000萬人受傷,1000多萬人喪生,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

天佑中華,中國兩次世界大戰神站隊涅槃重生終成世界強國

一戰示意圖

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意大利、美國、日本和中國。

宣戰以前,北洋政府即採取"明守中立,暗事參加"的"以工代兵"辦法,派遣華工出國。1917年8月,段祺瑞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參加協約國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

天佑中華,中國兩次世界大戰神站隊涅槃重生終成世界強國

一戰中的中國勞工

當時,北洋軍閥在是否參戰問題上爆發了府院之爭;美國的外交活動打破了中國外交僵局,美國參戰給中國參戰打下了客觀基礎;日本則通過政治上操縱中國軍閥和經濟上收買中國軍閥使之同意參戰。

1917年中國還在民國軍閥混戰時期,中國派遣了約14萬民工去遙遠的歐洲戰場,以補充國內勞動力。當時的北洋政府也希望通過輸送人力,以便獲取英國、法國等對自己的支持,降低日本和德國對中國的侵害。很多中國勞工在戰場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後歐洲政府給了少量的補助,也有一些人留在了歐洲。

戰後,只要是戰敗的同盟國全部削弱或者崩盤解體。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三大戰敗國全部解體,沙皇俄國由於國內爆發了武裝起義,十月革命成功,客觀上導致俄國對中國的侵佔暫時停止。

最為悲催的奧斯曼帝國(俗稱西亞病夫),建國時是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經一戰後徹底瓦解,凱末爾革命後算是保住了國家不被滅亡。奧匈帝國被分為幾個國家: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為了使波蘭能夠進入波羅的海,德國提供了波蘭走廊,是的東普魯士省與全國其他地區陸上已經分離了;由於對德國過於苛刻、超過其賠償能力的要求,最終會導致德國的復仇。

中國在一戰戰後以戰勝國資格參加巴黎和會

一戰戰場主要在歐洲,實際與中國關係並不大,在對待參戰的問題上民國政府意見也不一致,最終參戰應該說還是被動的。

戰後結局基本是強權戰勝公理,凡爾賽和會將中國拋棄在外,中國沒有得到戰勝國應享受的權益,外交上的失敗反映了中國國力不行,但是還是獲取了很多利益。

①參與國際聯盟盟約的草擬,並加入國聯成為創始會員國。

②宣佈與德國與奧匈帝國所籤條約一律廢止,收回德、奧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除此之外收回了各國願意放棄的各種政治特權。

③獲得協約國減少賠款承諾:庚子賠款自1917年12月起暫緩五年償還(俄國緩還1/3),免加利息;德奧賠款共計9400萬兩永遠撤銷(德國9000餘萬兩,奧匈400萬兩),並從德國獲得約8400萬元的戰爭賠款;允許中國改變《南京條約》"協定關稅"條款,中國提高了關稅自主權。

④中日兩國通過華盛頓會議,先後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例》和《魯案細目協定》,中國有條件地收回青島。

日本在1914年對德國宣戰,並迅速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範圍,並出兵強佔青島,已經造成了既定事實。

這也是一戰後巴黎和會上,德國將在山東權益直接全部轉讓日本的重要原因,誰也不願意為了中國的利益讓日本吐出口中的肥肉。

⑤贏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的經濟和民族工商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迎來了黃金十年。

總而言之,中國參加"一戰",不僅成功地融入世界格局,還以較小付出,收穫了豐厚的回報,堪稱是一次輝煌的外交勝利。

二、二戰中中國抗戰參加同盟國成為戰勝國

二戰中中國參加同盟國基本上是民族危亡下抗戰順理成章的選擇

1931年9月,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進行了英勇抗戰;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美國直接加入同盟國對日對德宣戰,美中英蘇成為反法西斯同盟。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全世界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

二戰與一戰相比完全不一樣,中國是世界上最先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中國對日本、德國、意大利宣戰。中國軍民十四年的抗戰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基本上保障了國家利益,同時躋身世界"四強"和聯合國五常之一(由於五常擁有一票否決權,被民間網友俗稱聯合國五大流氓)。

天佑中華,中國兩次世界大戰神站隊涅槃重生終成世界強國

抗日戰爭示意圖

①國際地位空前提高,躋身世界"四強"和聯合國五常,擁有東亞地區的主導權(那時候是國民黨執政)。

1942年元旦,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四個國家領銜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美國總統羅斯福表示歡迎中國為四強之一。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基本上與美國的支持密切相關。美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的盟主,支持中國加入四強會增加美國在同盟中的外交份量;但是英國和蘇聯並不樂意甚至干擾中國地位加入四強,只是由於美國的一貫堅持才無奈作罷。

②收復了自清代以來喪失的諸多領土,主要有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成功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開羅宣言》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剝奪日本1914年後在太平洋上奪取的一切島嶼。

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出賣中國的主權和利益,換取蘇聯對日遠東作戰。

出賣中國的主權和利益:維持外蒙古獨立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千島群島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享有大連港特權,並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由蘇、中雙方共同經營(實際上是為了保障蘇聯在遠東具有永久的不凍港)。

後來外蒙古獨立;我國經過朝鮮戰爭後與蘇聯協商,收回了旅順、大連、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保障了我國東北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③中國政府大量廢除不平等條約,逐漸成為較為完整的主權國家。

1941年12月,中國正式對德、意、日宣戰,宣佈中德或中意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

1943年1月,中美、中英新約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署,以支持中國抗戰,由此引起了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高潮。

此後中國陸續與巴西、比利時、挪威、加拿大、瑞典、荷蘭等國簽署了類似條約,廢止其在華享有的各種特權;法國、丹麥、瑞士、葡萄牙等國在戰後宣佈廢約。

但是沒有自強能力,把希望寄託在"列強援助"上,追求與列強的平等地位是完全不可能的;大英帝國就是死佔香港不執行《開羅宣言》,在1997年我國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下,大英帝國被迫將香港歸還我國。

④在蘇聯援助下建立了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後續成為區域性強國和世界強國奠定了基礎。

天佑中華,中國兩次世界大戰神站隊涅槃重生終成世界強國

抗戰貢獻圖

但是,畢竟強國的地位更是要靠自身的實力來爭取,名過其實不能獲得國際間的真正承認;一旦涉及國家利益,強權又會戰勝公理,歷來都是如此,《雅爾塔密約》的內容即為明證。

真正幫中國得到了四強地位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才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的國際威望,奠定了四強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