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医疗基础薄弱的汕尾是如何清零的?

2月28日,第5例确诊病例出院,汕尾收治确诊病例数清零。从首例确诊病例1月25日连夜从陆丰转至汕尾市人民医院算起,汕尾市定点医院的集中收治时间已过去一个多月。一个多月来,汕尾不但实现收治确诊病例数清零,同时还保持了零院感、零死亡,这些对于一座经济欠发达、医疗水平欠发达的粤东城市来说,实属不易。

揭秘:医疗基础薄弱的汕尾是如何清零的?

未雨绸缪

“走,咱们去下面的医院门诊和街道看看!”年廿九,很多人还觉得疫情离自己很远的时候,汕尾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张晓强就叫上市里的有关领导深入汕尾市人民医院、市城区红卫渔业村等地方摸查踩点。一查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医疗设施一般,医疗水平有限。如果疫情来袭,令人堪忧。

经全市摸查,汕尾市人民医院被省里选定为定点救治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和县人民医院作为第二梯队,海丰、陆丰两家尚未开业且拥有传染病人收治条件的医院作为备用医院。同时,以省传染病专家张扣兴为核心,市级成立了由87名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组成的市县两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一旦有新增病例,马上与省里专家会诊,实现“一人一案”“每日会诊”,争取“零感染”“零死亡”。

揭秘:医疗基础薄弱的汕尾是如何清零的?

和时间赛跑

“什么?确定有发烧、咳嗽这样的症状?马上就地隔离!要快!”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5时28分,汕尾市委副书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办公室主任陈少荣接到市疾控中心主任叶丽娟的电话,他一边第一时间向市委书记张晓强,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逯峰报告,一边给陆丰市市长许伟明打电话。市委、市政府立即作出全力救治病患、坚决不让疫情扩散的指示,汕尾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式打响。

经了解,这名有发烧、咳嗽症状的女士现年26岁。1月19日,乘坐高铁从武汉回到广州,21日晚上,乘坐朋友私家车回到陆丰,22日开始出现症状,24日自觉症状加重,到陆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要和时间赛跑!大年三十晚9时,逯峰来到汕尾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检查工作。1月2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那天,汕尾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变得更加紧张忙碌起来。

25日18时,市疫情防控组马上派车前往陆丰市,为病人取样。

25日23时,全市唯一一辆负压救护车出动,前往陆丰市将病人转移至汕尾市人民医院。

26日凌晨,病人咽拭子标本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病毒核酸复核测验。

26日凌晨4时,广州方面传来消息,病人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这是汕尾发现的第一例确诊病例。当天省级传染病专家赶到汕尾,研究治疗方案。在后来的治疗期间,远在广州的省级传染病专家还与汕尾市人民医院连线远程会诊。

快速而有条不紊的反应,在应对家庭集聚性感染病例时也得以充分体现。

1月29日晚上9时30分,接到汕尾市疾控中心电话反馈后,陆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按照市里的指示要求,立即布置县防控指挥部落实应对工作。

当晚10时20分,陆河县领导小组召开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紧急会议,部署应对工作,两名县领导到县卫健局现场指挥,指导县人民医院协调汕尾市人民医院转运患者。

1月30日凌晨1时,汕尾市人民医院专用负压救护车接走李某夫妇两名确诊患者。1月30日上午接到电话反馈李某夫妇的女儿检测阳性,当天上午立即转送市人民医院。

揭秘:医疗基础薄弱的汕尾是如何清零的?

多学科合作中西医结合

2月6日上午,汕尾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从汕尾市人民医院出院,这是汕尾首例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这)离不开汕尾市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的努力,这给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增加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在首例确诊病例康复出院时,汕尾市人民医院表示,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收治定点医院,该院提前部署,在疫情开始时第一时间出台应急救治预案,做好人员培训和演练,成立防控和救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护专家组、感控组、保障组、宣传组、监督组等,调配医务人员、调集医疗物资、做好后勤保障等,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月17日上午,汕尾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卢某,经过省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的科学指导和汕尾市人民医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达到出院标准,治愈出院。这是汕尾市第二例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汕尾市人民医院表示,患者入院后,医院迅速调集精锐力量组成医护团队,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诊治。在省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的科学指导下,经过多学科合作、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控制住了病情发展,阻止了其往危重症发展。

2月24日下午,汕尾再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2月28日下午,汕尾市第5例病例治愈走出病房,这标志着汕尾确诊病例已经全部出院,收治确诊病例数清零。

在一个多月的救治过程中,汕尾做到了零院感、零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