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可现在谁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

焦三爷: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感万谢的,可现在,谁他娘的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可现在谁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鞭炮响,唢呐吹,前面抬,后面追,初闻不知唢呐意,再闻以是棺中人。两耳不闻棺外事,一心只蹦黄泉迪,一路嗨到阎王殿,从此不恋人世间。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做红白喜事的时候,都要请唢呐匠,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习俗。唢呐匠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深受人们的敬仰,但这个职业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必须要有极高的天赋。


在葬礼上吹唢呐绝不止是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者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

《百鸟朝凤》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可现在谁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


为了父亲的心愿游天鸣跟着焦三爷学唢呐

天鸣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在父亲的坚持下,他离开家里跟着焦班主学唢呐。刚来的几十天里,师傅没有直接教他吹唢呐,而是叫他用芦苇杆去吸河里的水,玉天鸣一起学唢呐的还有一个叫蓝玉的小男孩。他刚来没多久,师傅就教他吹唢呐,而天鸣却只能在一旁看着。在后面的几天,焦班主决定要教天鸣最高的唢呐曲子“百鸟朝凤”。没过多久后,焦三爷将唢呐班传给了游天鸣,从此改名游家班。并且答应师傅会一直将唢呐班传承下去。

《百鸟朝凤》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可现在谁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

第一次领班出师,结果遭遇嘲讽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开始追崇西方乐器,很少有人会再请唢呐匠了。天鸣接到了第一个活,是他的同学结婚请他去的。天鸣带着游家班来到了现场,不但没有人接师礼,而且被人嘲讽:这年头谁还听你们吹唢呐啊,别太当回事,意思意思就行了。面对西洋乐器挑衅,游家班丝毫不示弱,最终两伙人发生了争执,在混乱之下,唢呐被人给踩坏了。老班主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叹道:从前出活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感万谢的,可现在,谁他娘的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

《百鸟朝凤》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可现在谁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

天鸣召回游家班,《百鸟朝凤》再次被吹响

如今的唢呐匠很难出活了,好不容易接到了一趟活,但却凑不齐人手,因为靠这个难以养家糊口,因此他们不得不转行,进城打工。也就只有游天鸣还在坚守着。老班主非常生气,臭骂了天鸣,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完成这次演出。天鸣来到城里,发现他们要么是手指残疾,要么是得了尘肺病,已经没有能力吹唢呐了。天鸣说明了来意之后,一伙人东拼西凑,连退休的老班主也加了进来,组成了一直唢呐班。

《百鸟朝凤》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可现在谁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

这次去世的是一位德高望重老前辈,焦班主决定要给他吹奏“百鸟朝凤”,由于吹奏太耗费心力,他当场吐血,众人劝他不要再吹了,老班主不听劝阻,让天鸣接着吹“百鸟朝凤”,自己冒着生命危险给天鸣伴奏,鲜血伴随着唢呐声从老班主的唢呐里流了出来。老班主沉重的表情镜头伴随着唢呐声越拉越远,直到电影结束。

《百鸟朝凤》百般乐器,唢呐为王,可现在谁还把咱唢呐匠当回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曾经备受尊敬的唢呐匠,如今被人看不起。唢呐匠就像是黄昏落下的夕阳,不同的只不过是它再也没有升起来罢了。不经感慨,人们的生活比以前越过越好了,但似乎却遗忘了一些东西。虽然这部电影反应的只是唢呐匠的落寞,但却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仔细想想,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的传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