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醫療風雲人物(1)醫藥一哥孫飄揚:孫氏家族的致富史

「原創」醫療風雲人物(1)醫藥一哥孫飄揚:孫氏家族的致富史

序:

孫家是當今中國毫無爭議的醫藥豪門,“豪“一字不僅反映在他們的家族財富,更體現他們對中國創新藥產業的推動作用。男主人孫飄揚現任上市公司恆瑞醫藥董事長,女主人鍾慧娟現任豪森藥業董事長(港股排隊)。2018年10月7日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中,孫飄揚以124億美元身家首次躋身中國富豪前十,全球富豪榜第109位。回顧他們的致富史,即能幫我們看到現代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脈絡,也能看到這些崛起於塵土的創業者們身上熠熠生輝值得學習的長處。

初出茅廬:

孫飄揚,1958年生,江蘇淮安人,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畢業後進入連雲港製藥廠擔任技術員,一干就是10多年,1990年時年32歲的孫飄揚被任命為廠長,彼時的藥廠面臨技術落後人員不齊種種問題,1991年孫飄揚破釜沉舟花費120萬元從中國醫科院藥研所拿到了新開發的抗癌藥異環磷酰胺專利權,引進這個國家級新藥,可謂是一場豪賭。

可以說這是恆瑞騰飛的第一步,如果再深挖這個階段的一些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譬如廠內鬥爭風波、老廠長伯樂識人之類的花邊,就像最近熱播的《大江大河》一樣,孫飄揚身上濃縮了那個年代成長於國企的技術創業者們的身影,但是在這些之上,恆瑞的頭頂其實橫貫著一條“高端仿製、彎道超車“的主線。

風起雲湧:

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異環磷酰胺這款新藥一上市頓成“爆品”,恆瑞收入節節攀升,後續也陸續上市諸如抗腫瘤藥奧沙利鉑的重磅藥物。1997年連雲港製藥廠獲省政府完成改制並變更為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孫飄揚擔任董事長。2000年恆瑞醫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孫飄揚時任42歲。

「原創」醫療風雲人物(1)醫藥一哥孫飄揚:孫氏家族的致富史

恆瑞1998年至2017年營業收入和利潤,數據來源億歐

雖然名義上是董事長,實質上彼時只是沒有股權的CEO。當時恆瑞的4大股東分別是中國醫藥工業公司、恆瑞集團工會、連雲港醫藥採購供應站和康緣製藥。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MBO模式(管理層收購),它是公司管理層利用高負債的外部融資(資金來源可以是VC/PE/險資/財團等),從而反過來收購本公司的股權, 使公司為私人所有,進而達到控制、重組公司的目的。恆瑞醫藥的MBO從2003年啟動,一直持續到2006年。根據恆瑞2006年年報顯示,此時的國家股已經“化整為零”,實現民營控股,孫飄揚通過恆瑞醫藥集團以及天宇投資實際佔有24%左右的上市公司股權。“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一直都是經濟學者們熱衷的話題,當年的”郎顧“之爭到今天,也許到未來也不會有定論。不過從結果導向來看,能者居之,在孫飄揚治理下的恆瑞醫藥在改制後繼續延續了高速的發展。

另一半:

在很多創業者的故事中,枕邊人往往只是一筆帶過或者坊間的談資,但孫氏家族的女主人

鍾慧娟卻卓然不同。鍾慧娟曾在連雲港市延安中學任課化學,後加入中外合資的豪森藥業,彼時外方股東是香港商人陳俊達,歷任副總經理、總經理、總裁。從公司業務線而言和恆瑞有一定的重合度,譬如腫瘤和糖尿病,業內也一直流傳各種關聯交易的版本。不過在更具體的藥物產品上,兩家公司似乎有默契的錯開,並未直接交鋒,或許這是夫妻之間以及雙方股東之間的一種君子協議。

「原創」醫療風雲人物(1)醫藥一哥孫飄揚:孫氏家族的致富史

2017年恆瑞和豪森藥物主要銷售藥物對比

走出國門,創新為王:

2011年,恆瑞醫藥的伊立替康注射液順利通過美國FDA認證,成為第一個獲准在美上市的中國注射劑。2015年9月,恆瑞醫藥向美國incyte公司轉讓自主研發的pd-1單克隆抗體項目的海外權益,這筆專利交易讓恆瑞醫藥賺了近8億美元的同時也是中國藥企第一次向美國輸出新藥技術。

面對世界上林立的這些藥企巨頭(輝瑞、諾華、禮來、阿斯利康),恆瑞身上寄託了中國當代醫藥人走出國門的厚望。即便如此,我們從研發支出佔比上也可以看出國內外的差距,路漫漫其修遠兮,以恆瑞為代表的中國藥企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原創」醫療風雲人物(1)醫藥一哥孫飄揚:孫氏家族的致富史

國內各藥企研發費用對比,數據來自米內網

「原創」醫療風雲人物(1)醫藥一哥孫飄揚:孫氏家族的致富史

國外各藥企研發費用佔比情況

總結:

孫飄揚和鍾慧娟的故事具備一些時代的特殊性,又帶有個人色彩的必然性。中國的產業化升級和調整也期待著本土創新藥企的快速發展,衝破歐美壟斷的專利保護和高額藥價,從根本上緩解類似於“我不是藥神”中透露的社會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