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文|木棉



如果工作和带娃不能兼顾;

如果你不想因为带娃沦为家庭主妇一族;

如果你的工作收入支撑着家庭的主要开销……

怎么办?

大多数人会选择让婆婆帮自己带孩子。

可由于育儿观念的巨大差异,衍生出的婆媳矛盾也最尖锐。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中的职场女性宫蓓蓓的遭遇,就再现了职场女性由于公婆带娃所处的困境。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当宫蓓蓓看见公公还在给上幼儿园中班的大儿子喂饭时,当即制止,可公公说:

“你不喂,他就不吃,孩子饿着怎么行?“

婆婆帮腔:

“你们年轻人,哪有这个耐心,孩子都是这么一口一口喂出来的。”

可宫蓓蓓的观念是:

不吃拉倒,饿了自然会吃。

当宫蓓蓓制止孩子边看iPad边吃饭,公婆太惯孩子时,婆婆当即摆脸子:

“什么叫我们惯着孩子?这个小区里,哪家的孩子不是吃饭看动画片玩玩具,大家都都这样子,看着iPad,他还能消停点儿。“

公公随声附和:

“这样还能多吃两口。”

当孩子为此事哭闹,大喊:“你不给我看,我就不吃饭。”婆婆竟然高兴地夸道:

“欢欢(孩子的名字)还会作诗了,还挺押韵的呢。“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当宫蓓蓓询问婆婆二宝的进食辅食情况时,婆婆责怪她给二宝断奶太早,当宫蓓蓓强调自己的奶水已经营养不足,必须加辅食时,婆婆不以为然:

“母乳是最好的营养,斯礼(宫蓓蓓的丈夫)吃到三岁,要不然他能长这么高、这么聪明?”

宫蓓蓓作为一个母亲,以上操作,何错之有?


可得到的是什么?

孩子的哭闹、罚站与仇视;

婆婆的埋怨与黑脸;

公公的无情驱赶:“走,你们都走,走走走。”

雪上加霜的,还有老公的态度:

“你怎么一回来就凶孩子?本来爷爷奶奶带的挺好的,你一插手,全乱了!”

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焦虑,大概就是在对错显而易见的情况下,自己的孩子被错误教育,而自己独身一人,不足以纠正的无力感吧。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婆婆,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把恶习当科学,自以为是地帮儿媳带孩子。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01、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小董自生产后,就一直忧心忡忡,担忧都来自于婆婆帮自己带娃时的卫生问题。

月子里,孩子偶尔会拉尿在小垫子上,如果尿了,婆婆就拿到外面晒一晒,干了再用;拉了,就吐口唾沫在上面,用卫生纸擦一下了事;

小董上班后,孩子开始逐渐添加奶粉,可婆婆总是自己用嘴去尝孩子奶粉的温度;

婆婆经常不分擦桌布和孩子的口水巾,常常是孩子吃完饭,她擦桌子,顺手就用擦桌布把孩子的嘴擦了;

常常用孩子的洗屁股盆给孩子洗脸……

每当小董和婆婆就养孩子的卫生问题发生口角时,婆婆总是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回怼小董的无数科学道理。

可事实是,孩子还不到一周岁时,就两次患上手足口病,医生一再提醒注意幼儿卫生。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更让小董担忧的是,婆婆不讲卫生的恶习,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孩子。

有了鼻涕抹身上,吃完饭用袖子擦嘴,每次洗手脸、洗澡都像是受虐一样哭喊。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孩子一岁半时,小董想给孩子断奶,就往乳头上涂抹一些辣辛的味道,可孩子一吃有异味儿,立刻往小董的乳头上吐口水,然后用手擦一擦,继续吃,简直和婆婆解决污渍的方式一模一样。


也正因此,小董下决心要找保姆带孩子了。

可是婆婆讽刺她“有钱烧的”;丈夫为难她:“雇保姆的钱你出,我不管。”

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小董的决定。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02、 多吃多喝,才能长得高、更聪明。

“如果早知道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即便我失业,也不会选择让婆婆帮我带孩子。”是亦红(化名)的后悔。

亦红的丈夫是独子,他们结婚晚、生育更晚,公婆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孙子,怎可放过亲自带大孙子的机会。

刚开始,婆婆喂孩子非常尽心,汤水到、营养足,白白胖胖,也让亦红放心不少。

可后来亦红越来越发现,随着孩子长大,婴儿肥非但未退,孩子还一直长胖。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观察婆婆的喂饭方式,亦红着实吓了一跳。

只要孩子醒着,婆婆就在不停地给孩子喂饭吃,有时孩子已明确表示饱了,可婆婆还在努力,用看动画片、做游戏、买玩具作诱饵,让孩子多吃,常常把孩子喂到吐为止。

当孩子吃腻了家里的“粗茶淡饭”,婆婆更是不吝钱财,带孩子到外面吃小吃,买快餐,各种零食点心,家里多到吃不完。

孩子两周岁时,已经50斤了,远远超出了同龄人的体重。

亦红也多次就孩子的饮食问题和婆婆产生矛盾,可婆婆一直认为,多吃多喝,才能长得高、更聪明,才会少生病,所以也并不把亦红的三令五申当回事。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孩子三周岁入幼儿园体检时,已经60斤了,体检的医生都吓了一跳,提醒亦红必须控制孩子饮食,孩子的胃一旦撑大了就麻烦了,很多成年人只有通过切除部分胃才能控制体重。

医生的话,本来已经让亦红心惊胆战了,孩子入园后的一些事更让她后悔莫及。


幼儿园老师称,她孩子的饭量是其他孩子的三倍都不止;其他孩子都活泼好动,她的孩子只吃不动,更因为跳不远、跑不动被嘲笑后,常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因为个子大,又胖,总被扭曲为欺负弱小。

亦红已经给三位以上的家长赔礼道歉过了,而这些问题也使亲子关系紧张许多。

为此,亦红承受着公婆“卸磨杀驴”的指责和丈夫“过河拆桥”的责骂,强行将公婆送回了老家,决心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纠正孩子的饮食习惯。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03、 我的孩子就是这样养的,你的孩子怎么就不行?

“当医生告诉我,我的孩子有自闭倾向时,我都懵了。”是晓阳(化名)的疑问。

当她听从医生的建议,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争取找到原因时,她发现,是婆婆断绝了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婆婆护崽,是小区里出了名的。

孩子拿个玩具出去玩儿,别的孩子想玩儿,婆婆是断然不肯的,回家后还会教育孩子:自己的东西要看好,不要分享给别人;



当孩子想玩别的孩子的玩具时,婆婆又说:“不玩他的,咱们自己买,给别人玩坏了,还要赔人家的。”

当孩子在外玩耍时,别的孩子靠近,婆婆也是不许的,怕磕了碰了说不清;

当别的小孩要来家玩儿过家家时,婆婆会对别的孩子说:“太晚了,你妈妈会担心你,回家去吧。”

当晓阳的孩子想找其他的孩子玩耍时,婆婆会举例那个孩子的诸多缺点,断了孩子和别人玩的念想……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就连孩子上幼儿园了,婆婆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幼儿园的监控看,唯恐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

当看到孩子做值日是,婆婆打电话给老师,坚称孩子还小,不能做搬凳子、擦桌子的活儿,如果幼儿园真的需要值日,她可以替孩子做值日。

还教育孩子,只要老师让孩子干活,就回复老师:“我奶奶说了,我骨头没有发育好,不能干活。”

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朋友了。

孩子还小,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困境,他只是知道奶奶的教育让他远离他人,而奶奶的许多做法,也让别人远离了他,这样一来,自闭也就成为一种可能了。

当晓阳和婆婆沟通此事时,婆婆一则理直气壮:“我有三个孩子都是这样养,怎么没事?就你的孩子矫情?”

二则将责任推给晓阳:“医生都是胡扯,最大的原因,就是你这个当妈的不陪孩子。”

所以,晓阳果断辞退了婆婆,调到工作岗位中的二线,牺牲了前途和收入来收拾恶果。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写在最后:

职场女性,由于工作家庭兼顾,少有能亲自带孩子的。

孩子的教育和习惯培养,也是每位母亲最焦虑的事。

可婆婆由于和自己生活时代不同、家庭观念和后天教育有着巨大差异,有矛盾太正常不过了。

这就要求我们,为求和谐,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抓大放小,只要教育孩子大的方向不失误,应该给予婆婆更多的理解与感恩;

其次,原则问题不让步,涉及到孩子身心健康和品行培养的,要有绝对的立场,必要时要“辞退”婆婆;

再次,争取更多帮助,给自己的伴侣、公婆普及更多育儿方面的知识,形成同盟,往往事半功倍。

有许多书籍可以父母、爷爷奶奶共读,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婆婆带娃:恶习太多、说不得、改不了,焦虑感爆棚


愿以上文字,与我的读者共勉。

今日讨论话题:

在婆婆帮你带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您不能接受的吗?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