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的赵匡胤,为何要将云南“踢出”中国

公元964年11月,北宋(960年-1127年)开国皇帝赵匡胤(宋太祖,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河南省中部的最高负责人)王全斌挂帅出兵后蜀(933年-966年),当时“后蜀”良田肥沃、百姓殷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只有掌控蜀地的资源才能更安心地,也为了平定北方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宋王朝的赵匡胤,为何要将云南“踢出”中国

▲赵匡胤

当时后蜀是由孟昶(chǎng,919年-965年7月12日,后蜀末代皇帝)当家,由于孟昶对贪官污吏处于放任态度,后蜀早已被这群害虫掏空了。后蜀的军事实力也极其薄弱,使得王全斌仅仅用了66天就拿下了蜀地,公元965年1月迫使孟昶举国投降。

大宋王朝的赵匡胤,为何要将云南“踢出”中国

▲孟昶(chǎng)

当北宋朝的军队进入后蜀都城(四川成都)时,军队的士气那叫一个趾高气扬。那为何王全斌不一鼓作气继续西进,趁机收腹云南大理国,这个早已脱离中原控制的政权呢?

主要有一下几点:首先是蜀地并不太平,后蜀王室在公元965年1月投降了,但是后蜀的其他藩王权贵还在负隅顽抗。尤其是王全斌进蜀以后,王全斌及其部下为了个人利益,大肆收刮蜀地财产。搞得蜀地百姓、权贵民不聊生,对北宋朝的印象大打折扣,民心尽失。到了公元965年下半年,蜀地各地将领全部揭竿而起,以“兴国军”的名义夺回了后蜀国失去的土地。而北宋王全斌不得不先处理“起义军”了,压根就没有时间精力去筹划西进的问题。

其次,根据当时云南的开发程度,与整个中原地区相比,那就极其落后的存在,而且出兵占领它的性价比也不高。刚把后蜀国拿下的北宋军,每年还需要中原政权的大规模输血,综合来看北宋朝就算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实力去做了。

虽说北宋当时宣称已经继承唐朝的大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首先,北宋北部地区的草原民族契丹异军突起,再者,长江以南地区的南唐、南汉、吴越等势力在旁边虎视眈眈。北宋王朝基本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要想破局,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将仅有的力量用在刀刃上,而为了还处于南蛮状态的云南去消耗现有的兵力财力,这显示是不理智的,也绝非智者所为。

因此,在灭了后蜀国以后,赵匡胤(宋太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把云南大理国安抚好,也为了杜绝大理国在背后捅刀子,同意依照唐朝末年(705年-907年)的旧例,以北宋与大理之间的大渡河为界。

依照宋太祖赵匡胤的才智肯定不会彻底放弃云南的,当前也是先安抚好防止大理国在背后搞小动作。等到北宋将北方势力平定以后,再回来处理它。想法虽好但事实往往不遂人意。从后史往回看,宋朝终其数百年国运也没能摆平这问题。

大宋王朝的赵匡胤,为何要将云南“踢出”中国

▲北方游牧民族

北方的异军突起,先是契丹人、再到女真人,再后来是西夏人、蒙古人。整个大宋王朝在对付以上势力就以筋疲力尽,更别说回去收拾云南大理国了,只要它不在背后捅大宋的刀子,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最后,还有一个核心点能够说明宋朝不急于灭了云南大理国。因为当时云南大理国的非常识时务,当时整个大理国“以佛立国”用“儒释”治国,国家对外宣称的态度是没有“攻击性”的,以和为贵的防御姿态。从大理国的态度上看,短时间不会危及到大宋的王朝的利益。从这点上无疑也是对大宋王朝北伐战线期间来说,无形中是一大助力,从这点上看,宋朝也没理由去攻击云南大理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