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资金成本为什么这么高?这篇文章告诉你!


供应链金融,资金成本为什么这么高?这篇文章告诉你!

今天是2020年4月18日,周六。疫情,切切实实的改变了我们的办公习惯,老板们掌握了网络会议这个工具,随时随刻可以开会了。


这不,这周六下午,我们开了一场有关供应链金融的讨论会。当然,是线上的。线上办公是有趣的,高效的,低成本的,大家可以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开研讨会。


先谈谈会议的结论吧。


1、主要讨论了煤炭、钢铁、化工品等等品种,供应链金融的成本构成。民间的融资渠道大约是14%左右,年化,我们想从官方渠道,也就是银行的渠道融资,但算上各方成本,比如担保or保险,期货or期权,一顿操作下来成本也在13%左右,年化含税。


2、分析了融资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套期保值成本比较高。我们对成本做了分析,其中资金成本在5-7%之间,年化含税,担保成本在1.5%左右,这个标准是根据国企的信用等级估算的,最大一块还是套期保值的成本,这里又分为三块,分别是套保比例、基差风险、操作成本。


3、上行周期中,工业品版块,供应链赚钱,赚的都是套期保值的钱。我们假设套期保值的成本,在14%的总成本里面,是5%吧,在上行周期里面,这5%是不需要付给风险管理团队的,供应链公司可以全吃掉。因为,在上行周期里,即使发生了风险,“抗一抗”还是能回来的。


4、下行周期中,必须套期保值。这个已经是共识了,但是通过什么套期保值,是一个问题。有的公司设立一个期货部,给一笔资金,去炒期货吧,但是只能做空,这是一种方法。有的公司,专门跟期现公司,商品投行合作,通过基差交易的方式套保,这也是一种方法。有的公司,通过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打包了,机械式的去买场外期权去套保,也是一种方法。


供应链金融,资金成本为什么这么高?这篇文章告诉你!

可见,无论任何方法,官方也好民间也好,期现也好期权也好,供应链金融做大宗商品,成本就是14%左右年化含税。真的是很高。


怎么样降低?办法是有的。比如说,很多小商户联合起来做一个供应链平台,增加信用,降低担保费。再比如,找大银行,降低资金成本。


我这里要谈的是降低套期保值成本。这块是弹性最大的。


套期保值的成本,买期权肯定是最高的,其次是期现基差外包交易,最低成本的是自己请操盘手。


但从规模上来讲,买期权能做的最大,因为是机构之间交易,合同签死的,格式化的,可复制的。打个比方,你拿着一张期权保单,太保认可,人保也认可,都可以用,银行看保险公司认可了,也会认可。


期现基差外包中等规模,这些是一单一议的,期现公司的钱一般也不多,接不了这么多。期现公司,或者叫做商品投行,在一定商圈内,是被大家认可的。


自己请操盘手,受限于操盘手的水平,最难的还是互相信任,很难复制。这个就是最扯淡的了,比如我们有一位李总,操盘水平特别好,你跟银行说,“咱家李总牛逼,你借钱给我做供应链吧!”,银行当你神经病呢!事实上呢,我们都知道李总很厉害,李总也的确很厉害,但没用呀,从制度上机构不认可。那怎么办,你只能去找民间借贷。


我认为各家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发挥所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套期保值方式。上面三种方法,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也没有冲突。


供应链金融,资金成本为什么这么高?这篇文章告诉你!

当然啦,很多公司喜欢不套保,或者去坑套期保值的团队,把他们当公共厕所。需要你的时候,叫你来帮帮忙,不需要的时候一脚踢开。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很无耻的。


从市场经济来看,资本是逐利的,过河拆桥是本性,我们也不能苛责。


只不过,你得分清楚什么时候要套保,什么时候不要套保。


不要等到尿急的时候,找不到厕所,那就只能尿裤裆里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