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計劃是否可行?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內有農民軍揭竿而起,外有滿清八旗虎視眈眈,作為一國之君的崇禎帝正在焦慮不堪中數日子。不得不說崇禎帝接手的的確是一個爛的不能再爛的攤子了,從天啟七年陝西白水縣的王二起義開始,到崇禎繼位的時候農民軍已經是在全中國遍地開花了,如何解決農民軍問題成了崇禎繼扳倒魏忠賢之後的第二大問題。

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計劃是否可行?

此時對於農民軍明朝政府採取的是措施分別是:招撫,圍剿,以及撫剿並用的三種方式。在以楊鶴為中心的主招撫和以陳奇瑜為中心的撫剿並用(被動招撫)失敗後,明朝政府採取了最為激進的圍剿政策,執行圍剿政策的分別有: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熊文燦,楊嗣昌等人,其中楊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計劃對抑制農民軍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最後又功敗垂成,難道真的是楊嗣昌的戰略計劃不可行嗎?

楊嗣昌其人以及他的戰略計劃

楊嗣昌,字文弱,明朝末崇禎朝大臣,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及第,兵部右侍郎兼三邊總督楊鶴之子,曾因魏忠賢排擠和父親一起罷官回鄉歸隱,後因崇禎帝扳倒魏忠賢又重新復起,父親楊鶴招撫農民軍失敗後,被下獄論死,楊嗣昌三次上書崇禎帝要辭職,並且代父領罪,崇禎帝不但赦免了楊鶴的死罪,還一直讓楊嗣昌仕途步步高昇,由此可以看出來崇禎帝對楊嗣昌是極為倚重的。

《明史·楊嗣昌傳》記載:嗣昌銳意振刷,帝益以為能。每對必移時,所奏請無不聽,曰:“恨用卿晚。”

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計劃是否可行?

作為回報,楊嗣昌為崇禎帝獻上了一份戰略計劃書,楊嗣昌的戰略計劃大體可分為兩部分:1,對外和清朝和談,2,對內強力圍剿農民軍,其中針對第二點又有具體的戰略部署,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

所謂“四正”是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個巡撫以圍剿為主防禦為輔,是為正面戰場。“六隅”則是以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個巡撫以防禦為主以圍剿為輔,是為側面戰場。這十個地方聯合起來就是十面張網了。

那麼這個戰略計劃具體是如何實施呢?很簡單,以陝西為例,假如流寇在陝西境內,那麼陝西、河南、湖廣、延綏、山西、四川的巡撫必須共同張網,形成六面合圍之勢。其他地方以此類推,相鄰的地域必須形成六面合圍,而總督和總理則在流寇後面追剿,如此一來,流寇的機動性將被大大限制,在楊嗣昌看來,這個戰略計劃一旦完美實施,消滅流寇就指日可待。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崩盤

俗話說:計劃不如變化快,楊嗣昌的戰略計劃也是如此。崇禎十一年,清軍繞道蒙古,突破長城要塞,直逼濟南,史稱“戊寅虜變”,崇禎急調洪承疇和盧象升保衛京師安全。作為楊嗣昌戰略計劃中的主要執行人,洪承疇和盧象升的調任讓農民軍有了喘息之機,沒多久張獻忠和李自成就開始流竄了。

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計劃是否可行?

崇禎十四年,張獻忠攻破洛陽城和襄陽城,福王朱常洵和襄王朱翊銘被殺,因為久病纏身再加上福王和襄王被殺對他的打擊,

楊嗣昌沒多久就去世了,他的戰略計劃也隨之流產。崇禎十六年,張獻忠刨其墳,燒其棺,辱其骨。

《明史·楊嗣昌傳》記載:嗣昌在夷陵,驚悸,上疏請死,下至荊州之沙市,聞洛陽已於正月被陷,福王遇害,益憂懼,遂不食。以三月朔日卒,年五十四。

雖然“四正六隅,十面張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這個戰略計劃並不能挽救明朝的頹勢,相反的,農民軍在此後越發猖獗。

楊嗣昌的戰略計劃是否可行?

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楊嗣昌的戰略計劃所受之利也止於此了,換句話說,如果楊嗣昌就算不死,他的計劃也很難再實行下去。

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計劃是否可行?

首先關外的滿清八旗就不會給明朝機會,前面說過,在崇禎十一年的時候,崇禎曾把戰略的主要實施者洪承疇和盧象升調任京師,從那個時候開始農民軍就死灰復燃了。問題是皇太極是經常這樣騷擾明朝內地的,總不可能皇太極來了就把主要將領調回來,皇太極走了又把他們調任回去,如此反反覆覆,農民軍是斷乎難剿。

其次,要實施這個戰略計劃,必須要足夠的兵力,而太多的兵力則需要太多的軍餉,沒有軍餉士兵都得變成流賊,那麼這些軍餉從何而來?不可能從見底的國庫中掏,更不可能是貪官墨吏捐獻而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錢還得以各種賦稅的形式來獲得,如此一來,百姓們賦稅加重,加入造反隊伍的人也越來越多。如果按照這個戰略計劃實施下去,農民軍只會越剿越多。

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計劃是否可行?

最後,實施戰略的將領必須配合默契,精誠團結,而明末的將領中多有矛盾,並且思想不專一,例如左良玉,在圍剿農民軍的時候小算盤就打的很精明,總是保存自己的實力。

綜上所述,楊嗣昌的戰略計劃要實施下去,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關外滿清八旗必須議和。2,士兵軍餉必須要足。3,主要將領必須要毫無保留,團結一致。

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這三個條件都不能滿足,因此這個戰略計劃最後只能流產。

結語: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結合當時實際情況並不能挽救明朝,明朝末年的國內外形勢已非人力可挽回,明朝被內外夾擊,再加上天災不斷,崇禎帝能撐十七年已實屬不易。


我是野談雜論,一個喜好歷史的鄉野村夫,歡迎大家留言討論,關注我,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歷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