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今日看点: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史皇弟。今天给大家聊聊南宋开国。南宋开国虽困扰问题之多,但毕竟却能偏安江左百多年之久,还是有一定的资本的。今天就简单概述一下。

自金人掳徽、钦二帝北去后,立张邦昌为楚帝,使其统治宋室原有土地,金兵既退,宋臣迫张邦昌退位,迎哲宗皇后孟氏听政,并由后立徽宗子康王构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是为高宗,改元建炎。绍兴八年(1138年),高宗正式定都临安,史称南宋。究其开国之条件,与其能偏安江左之原因,约有如下数点。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赵构书法

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后,势力北返,宋臣迫张邦昌退位,迎哲宗皇后听政,再由后立康王构于南京;可见朝臣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尽忠职守,力图保卫朝纲。北宋灭亡时,河北河东军民纷纷组织军队抗敌,金兵受此牵制,使南侵速度受阻,而使南宋有充分时间迁都开国。南宋立国之初,高宗为了巩固政权,不得不起用坚持抗战的李纲为相,李纲执政后,积极筹备战守,规划法制,又荐宗泽为东京留守,加强开封防御。建炎二年,金兵长驱直进,河南州镇,相继陷落,赖宗泽坚守开封,阻遏了金兵的攻势,宗泽志切恢复,治军严明,两河忠义民兵以及京东西各路军马,俱愿接受他的指挥。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赵构

南宋能偏安江左的原因

气候剧烈的转变,可以阻碍寒冷地带游牧民族对温湿区域农业民族的进攻,这样的例子,金朝史上不胜枚举。又如《金史·刘豫传》:“宗弼曰:‘江南卑湿,粮储不易,恐无以成功。’又金太宗天会十年兀术分道渡江,穷追高宗,兀术自和州(今安徽和县)渡江,宋杜充降,高宗大恐,吕颐浩进入海之策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敌势难久留,候其退复还两浙,彼出我入,彼退我进,此兵家之一奇也。’高宗从之。”由此可见气候阻碍东北游牧民族向南侵,南宋自然可偏安。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游牧民族

据姚从吾指出:“十二纪初年的女真,是‘善骑马,勇悍不畏死,耐寒忍饥,不惮劳苦’。”女真南侵时的对象是文弱的宋朝。依照当日客观的情势,新兴的女真是可以统一中国的。但是他们没有达成任务,推究原因,则纯粹是长江天险阻止了善于骑兵攻势的女真。又如《宋史·韩世忠传》谓兀术与韩世忠相持于江上,每见宋人驾舟乘风使蓬,往来如飞,谓其部下曰:“南军使船如使马,奈何!”《大金国志》云:“兀术自江南归,每遇亲识,必诉说遇危,自言几不能免。”而女真自1230年以后,未再挥军渡江,却是实事。据此观之,南宋得以偏安江左,金人不敢南侵者,盖受到长江天险阻止其扩张。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女真

女真是边疆部族,文化不高,吞灭全辽,已觉消化不下,南下目的志在搜括财物,实无余力统治中国,金人屡次大举南侵,表面看来,很像要把宋室推倒后,另立一个傀儡政府,听其指挥,任其苛索,于愿已足,并没有统治中国领土的野心。所以建炎四年九月,金主使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其目的不过是想供其利用而已。

刘豫的傀儡政府,因为要应付金人的苛索,自然是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当日金人之所以立此傀儡政府,志在用以制宋,然刘豫成立伪政权后,却常为宋兵所败,不断乞援于金,使金兵疲于奔命,金人既未偿所愿,乃于高宗在位十一年后,把刘豫废了,其后金人对于宋室,亦感到无法抑服,他如秦桧等又力言和议,于是宋金开始和谈。时间一拖,宋便得以偏安江左。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秦桧

高宗决意南迁后,金人认为南京可取,于是分兵三路入寇,这是高宗即位后,金人第一次的入侵。时为建炎之末,宗泽尚在,选精锐骁勇袭金兵之后,兀术大败而去。黏没喝(即粘罕)一路既陷西京,意图东出复围汴京,泽遣将王宣大破金兵,自是金兵不敢复犯东京。于是娄室之兵,自渡河后,连破同、华诸州,并陷长安,他们趾高气扬,鼓行而西,不料熙河大将刘惟辅以两千人迎击于秦州之新店,竟斩其帅,金兵为之气夺。此次金兵南侵,诸路受挫,全赖宗泽之指挥若定,大局得以转危为安,高宗才能安然偏居。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岳飞大战金兀术

正当南宋高宗初建国于江南时,适金太宗死,金熙宗继立,年幼,大臣挞懒、蒲鲁虎等辅政,各怀异志,挞懒欲结宋为外援,力主和议,后卒以谋反被诛。金兀术执政后,虽曾大举南侵,但履为宋所败,军心甚为不稳,金人既分裂,对南宋之偏安极为有利。且金人是边疆部族,文化不高,吞灭全辽,已觉消化不下,南下的目的,志在搜括财物,实无余力统治中国,是故南宋尚能造成偏安之局。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1150年的金国

金熙宗即位初年,黏没喝与兀术先后柄权政,他们两人都忠于国事,所以当日的金朝还能纪纲整饬,群小有所畏惧,两人相继死后,熙宗亲政,猥呢群小,日以饮燕为乐,朝政因而日益腐败。是时,有海宁王完颜亮,也是金太祖阿骨打诸族之一,性情栗急,残忍好杀。其后熙宗失德日甚,而亮又位居丞相,于是揽持政权,收结人心,继而杀了熙宗自即帝位,又深忌宗族勋臣之强,因而把宗族勋臣的子孙大加屠杀。虽完颜亮曾屡次南侵,但终于失败,由于他性残酷,动辄杀人,至使部众人人自危,不得不杀亮自救。二则由于采石之败,更促其早亡,亮死后,和议复开,金兵在荆襄两淮者,有鉴于战役之胜利无把握,便急于劫营北去。高宗在位三十六年,金廷下令解散南师,于是宋金和议便复炽。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阿骨打

金之侵宋,其初的主帅为黏没喝,其后即为兀术,兀术之雄勇,较诸黏没喝尤过之。建炎三年秋,兀术又大举南侵,分兵两道而下。一自滁而入江东,一自蕲、黄入江西,总计是役,金兵尽东浙海,而至长江,南迄五岭,士民受害者,不可胜数,这是江南一次最后的灾难。建炎四年春,兀术因江南地天气早暖,加以湿度又大,不宜于金兵生活,便于临安任意焚烧后,班师北返。

正当金人灭辽后,而正忙于消化其所得之战果,另一方面,又须挥军南下对付地方广大之中原,但在此时之蒙古部族,却日益强大,对金人威胁日增。金熙宗时,曾遣兵征伐,反为蒙古所败,蒙古势力既强。金人在北方感到有后顾之忧,且加以处处防备,自无余力南下攻宋,因此,南宋立国在此客观矛盾条件下,得以偏安江左。

南宋初年,出现一些忠贞体国、骁勇善战、为国为民的将领,其中最著名的,如防守长江上游的张俊、吴玠、吴璘;防守长江下游和淮南一带的刘琦、韩世忠;防守长江中游和襄阳一带的岳飞等,都能悉力以赴,屡挫敌锋,使南宋得以恢复元气,实赖上述诸名将之功劳不少。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张浚

靖康时,中原地区太平已久,兵革生疏,庙堂之相,方镇之将,皆出于童贯、蔡京、梁师成等之门,无一可倚仗,至南渡之将帅,皆自行伍出身,且多于战阵见功,陈亮所谓人才之用,以见其能否。又曰“东西驰逞而人才出韩世忠、岳飞等将,皆一时之良选,反观金朝到南宋时,则老帅宿将,日就死亡,所用之人,亦未能如开国时之盛。”两者比对下,颇有今非昔此之感。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岳飞

金以骑兵胜,在大河南北,平原旷野,东西驰突,为其所利,及至江淮之间,骑兵失所便,王庶渭淮上虚荒,地无所掠,大江浩渺,未可易渡,兵势不同是也。北族以骑兵胜,宋非不知,故北宋防辽,多植榆柳以限马足、拒马车、陷马枪等兵器,但由于承平日久,已见荒废。吕颐浩曾上疏指出当时敌军兵器便利而衣革紧合,所以多胜,宋之兵器不便利,衣革不够紧合,所以多败。此为宋金交兵之初,强弱胜负一大关键,然而宋代在积数十年抗敌经验之久,国家为着求生存,对于过去的弊习,渐渐革除。如顺昌之战,已扭转过去强弱之形势,如岳家等以麻扎刀入阵破兀术的拐子马等,均见南宋时期之战斗兵器,已胜北朝。

南宋偏安江左百余年,资本是什么?财力充足、兵势自壮

骑兵

金人最初侵犯中原时,所过名都大邑均以虚声喝降,南军望风瓦解,直至兀术渡江之初,此情形尚见存在,此皆金人先声夺人,使宋军失去斗志,其后兀术在江南形势穷促,韩世忠横截之于江中,可见其时韩军胆量毕竟和以前不同,世忠以军士八千,与金兵十万相持凡四十八日,此后金兵不复有渡江之志,故以韩世忠一人为例,前后勇怯,判若两人,正为当时诸将于败绩之后,神志渐清,勇气复生之一例。

总结

宋削藩镇权过分,其时如江淮诸郡,皆毁城隍,收兵革,撤武备,书生领州郡,大郡给二十人,小郡减五人,以充常从,号曰长史,北方自太宗以下,由于推行中央集权之结果,使地方财政空洞无存,而欲兵之强,莫如多聚谷财,而自熙宁以来,财务益见集中,州郡厢兵亦直归中央,因此,地方无财无力可以应急。但自南渡以后,诸将擅兵于外,稍自揽权,财力渐见充足,兵势自壮,故较之北宋时期,又不可同日而语。综上各点观之,南宋之能够偏安江左,亦颇有其客观及主观之因素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