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一、簡 介

散氏盤,也叫散盤,又稱夨人盤,是鑄造於西周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清乾隆年間出土於陝西鳳翔(現寶雞市鳳翔縣),今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盤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徑54.6公分,底徑41.4公分。圓形 ,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間以獸首三,圈足飾獸面紋。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主要記述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同時, 《散氏盤》是篆書經典碑貼,千百年來深受眾多書家喜愛,也是學習篆書的推崇碑貼。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二、臨盤習作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三、臨西周《散氏盤》有感

宛轉靈動帶舞揚,

剛柔質樸圓見方;

鑄金刻石草篆現,

橫生妙韻味綿長。

逸翁於金城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四、臨盤雜談

自遠古結繩記事以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統稱大篆。秦統一文字後,小篆開始了中國正統規範文字的演變。大篆期間,雖見文字在不同物品或鑄或刻或書寫傳至今,但無書寫者或名家見傳,皆無名氏或工匠所為。其字筆法、結體、章法佈局順其自然,樸拙超邁,無矯揉造作之嫌,觀感渾然天成,宛如嬰幼兒稚純天真。到目前為止,除讚頌、研習外,還沒有見聞過歷代書法大師之懷疑或挑剔。僅餘之窺見,獻醜了。

金城逸翁書法  臨西周《散氏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