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公元1886年,清朝終於建成了屬於自己的艦隊,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北洋水師。從朝廷有成立水師艦隊的想法開始,直到正式組建成功艦隊,這條路在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的帶領下足足走了十年之久。經過兩年的發展,北洋水師在建設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因為此時它已經穩坐亞洲第一艦隊的位置,是一個擁有著4000多官兵、25艘主力艦船、50艘輔助艦以及30艘運輸艦的實力型水師。


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水師剛剛開始準備建立時,李鴻章就選擇了一個很有利的根據地。根據地的選擇很有講究,既要保證艦船出海時暢通無阻,又要確保敵人的艦船攻進來時清軍能夠依靠地形有力的打擊敵人,也就是說必須進可攻退可守。李鴻章對大清朝的各個港口做了調研,反覆篩選,最終把根據地的地點放在了旅順港。為什麼把根據地放在這裡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第一點是旅順港位於遼東半島南部,只有北邊靠水,另外三個方向環山,在地形上完全滿足根據地的要求。更重要的一點是旅順港開口有300米寬,但是航道連100米都不到,只能同時容納一艘軍艦進出。第三點在於港口水域寬廣,溫度適中,水面不會在冬季出現凍結情況。即使南方的其他港口符合第三點情況,但是旅順港和他們比起來在地形上存在著天然優勢,這是它能被選中的必要條件。


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水師在建立的過程中,李鴻章建議朝廷把旅順港口打造成軍港,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見,批覆很快就下來了,隨後李鴻章著手組建了旅順工程局。當時的清朝內憂外患,國庫並沒有多少銀子,可是仍然大力支持李鴻章建立軍港,光是船塢一項,就花去了將近140萬兩白銀。軍港的建設來之不易,李鴻章為了保護旅順軍港,還在航道兩邊的山上設置了火力能夠交叉成網的炮臺,炮臺總數有七十八門之多,並且全是性能優良的德國貨。


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醇親王奕譞來到旅順港檢閱北洋水師時,不無自豪的說:“或許我們大清朝的水師艦隊不能和西方列強相比,但是在亞洲來說的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足以自保”。清朝的外交官黃遵憲踏上旅順軍港以後,瞭解到駐地有兵力一萬四千多人,並且每個人配備了性能良好的兵器,各個兵種設置完善,將士們訓練有素,給旅順軍港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還為此賦詩一首,表達心中的自豪喜悅。


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當然防線再堅固還需要在戰爭中接受考驗,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十月下旬日軍跨過鴨綠江,日軍此行主要目的就是摧毀並且佔領李鴻章建立的旅順軍港。那麼戰爭爆發以後,旅順軍港在日軍的炮火中堅持了多久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答案是一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即使打不過日軍,憑著火力網和兵將都是可以堅持一些時日的,旅順軍港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擊?


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造成旅順軍港失守的原因有很多,直接原因則是李鴻章只注重旅順軍港正面靠海的建設,而忽視了軍港後背的軍事防務!日本人老早就清楚如果從海上進攻北洋水師和軍港,他們肯定損失慘重,於是日本人轉而選擇在旅順軍港的後背花園口登陸。與其說日本人太狡猾,還不如說是大清朝的防務太鬆懈,這麼一個重要的位置沒有設防,日軍輕鬆佔領花園口。據史料記載日軍兩萬多人登陸花園口的時間長達半個多月,可是清軍對此不聞不問。


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等到所有人員登陸花園口以後,日軍開始集中兵力進攻大連灣炮臺。但是時任大連守將趙懷業消極抵抗,只想到收拾自己的金銀細軟倉皇而逃。架設在大連灣的120多門各式各樣的火炮成了擺設,日軍沒費一兵一卒,不僅得到了清軍大批量的火炮彈藥,還順利佔領了大連灣炮臺。日軍把這裡當做自己的休整基地,等到士兵休整到最佳狀態以後,就向旅順軍港發起了攻擊。


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駐守旅順軍港的守將有五人,只有正定鎮總兵徐邦道率領軍隊和日軍作戰,其他的四名守將龔照璵、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全都不戰而逃,徐邦道一人苦苦支撐著旅順港。從日軍開始發起總攻到結束戰鬥,只持續了不到一天時間。旅順軍港的失守讓北洋水師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只能待在威海衛港內,直至被日軍殲滅都沒能翻得起浪來。


自詡為亞洲第一的旅順軍港,為何一天不到就被日本攻陷?

是清朝的軍港設施不完善嗎?根本原因不在於防務方面,而是清朝軍隊的問題。有意思的一個對比事件發生在十年之後,當時俄國派兵駐守旅順軍港時,日軍並沒有像當年的清朝一樣拱手相讓,而是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俄軍出動了十三萬兵力,傷亡近半數,損毀艦船31艘,耗時半年,才從日軍手裡多來了旅順軍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