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你以為的識字和新課標裡的識字是一回事嗎?

“零起點”入學的孩子越來越少,更多的孩子選擇了在入學前打一些基礎。不過,大部分家長對於學校課標裡要求的識字標準不是特別清晰,這篇就想來說說,你以為的識字和新課標裡的識字到底是不是一回事!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孩子入學之後才能順利前行!

幼小銜接:你以為的識字和新課標裡的識字是一回事嗎?

語文新課標裡的識字和你想的不一樣

大多數家長所理解的識字和語言學意義上的識字不是一個意思。

大多數家長所理解的識字和一年級語文課標也不是一回事。

大多數家長所理解的識字和老師心中的識字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千萬不要以為識字就是“認字”,看到這個字能把它讀出來就是識字。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解讀》中,對識字有著非常嚴格地定義:完整的識字過程,是把漢字的形體和詞語的音義全面聯繫起來,也就是把口頭語詞轉化為書面語詞的過程。嚴格來說,沒有承負漢語語詞的字不能算作“已識字”。

作為大人,你可能已經不記得或者不知道,不同年齡的孩子有著他們的心理詞典,只有那些他們經驗所能覆蓋、能懂得意義的詞語才能進入他們的心理詞典,而漢字必須關聯了他們心理詞典中的詞,理解了,才是“已識字”。

也就是說,識字,認一個字第一是需要將它的“音、形、義”三者統一起來。從語文老師的角度來說,要求就是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進一步的要求是能寫,當然能寫是放在最後。

針對這一點,什麼樣的情況不算真正的識字呢?舉個例子,比如反覆給2歲多的孩子出示字卡,字卡中有“日”、“月”、“水”、“田”、“人”、“口”、“手”,然後要求孩子把“口”字的字卡從這些字卡中找出來,孩子一下子就指出來了。所以,過早給孩子看字卡,即使孩子能把你指定的字找出來,但那也不是識字,只是圖形識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解讀》是這麼說的:“漢字是方塊字,簡單的字形比較容易引起孩子的視覺聯想,孩子是可以直接或間接把字形識別出來的,但如果不懂它的意義,那就只是簡單的識別形體,和識字完全不是一回事”。

幼小銜接:你以為的識字和新課標裡的識字是一回事嗎?

學齡前的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識字?

首先,這裡用了“提前”一詞,因為按照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設定,“正式識字的開端期是小學一年級”。但事實是,如果一個孩子在學齡前完全沒有接觸過認字或書寫,在完成小學一二年級1600字會讀,800字會寫的這個任務,其實還是挺艱難的。

當然,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在學齡前,如果大規模,正式的識字,可能會影響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可能會得不償失。但是,如果能夠早啟蒙,緩給油,多采用遊戲、浸入式方式進行學習,那麼會讓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更加順利。

其次,從幼小銜接、入學準備的角度來說,針對識字還需要做好的心理和閱讀習慣、書寫的準備。

一方面,在心理認知上,幫助孩子建立對符號的興趣,關注書寫符號,逐步具有文字符號的意識;另一方面在技能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指的是習慣書本上的文字橫排、分行規則,懂得頁碼和翻頁,學會利用圖畫了解意義,瞭解拿筆的手姿和書寫的姿勢,伴隨著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