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生物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ST生物(000504)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精耕干细胞主业,扩增业务规模,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推动公司发展稳中向好。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3,416.05万元,同比增长40.66%;归母净利润1,880.64万元,实现扭亏为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825.97万元,同比减亏18.43%。

收入结构方面,生物医药板块占比持续增加,报告期内细胞储存及检测服务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幅度超过170%,节能环保板块产能逐渐修复并尝试开拓污水处理等新业务。

盈利能力方面,转型后的公司一直处于市场持续培育和投入期,整体业务盈利水平不高。对比转型初期,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和市场宣传,公司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和收入水平得到较大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股东背景

公司控股股东的出资人为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信金控”),财信金控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系湖南省唯一的省级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省属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财信金控由省人民政府出资,省财政厅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旗下拥有信托、证券、寿险、银行、资产管理、基金、期货、联交所、股交所、金交中心、保险代理、典当、担保、小贷等14张金融牌照。作为地方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财信金控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原则,将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紧密融合。作为省属大型综合金融控股公司,财信金控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大局,服务客户”为使命,坚持“创新、协同、稳健、担当”的价值观,秉持“精干主业、精济实业、精耕湖南”的发展方略,秉要执本、常勤精进,不断深化公司治理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切实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努力成为“具有优势专业、优质治理、优秀人才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添砖加瓦。

(二)生物医药产业

1、展业政策

在湖南省政府、湖南省财政厅和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名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湖南省卫计委”)的支持下,湖南省卫计委对公司下发了《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南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内开展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储存业务的复函》,同意公司在湖南省内开展干细胞与免疫细胞储存业务。

2、专业技术

公司干细胞、免疫细胞与组织工程产业专业技术团队由哈佛医学院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芙蓉学者向双林教授等9名核心技术骨干及30余名科技研发人员组成,公司另聘有国际顶尖的外籍科学顾问5人,其中格雷格.塞门扎(GreggL.Semenza)教授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司与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知名学府、医疗单位和国家级干细胞储存机构建立了多层次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有效的业务和产学研合作机制。

3、市场规模

公司在湖南省14个地市州均有开展干细胞储存业务,现有一线业务员260余人、合作医院166家、正式签约医院85家,报告期内细胞储存及检测服务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幅度超过170%。除开展干细胞储存业务外,南华生物还与省内有名的医院开展了基础与临床科研合作。

(二)节能环保产业

1、产业政策

根据财税[2010]110号文,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对于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收入企业所得税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执行三免三减半政策。

2、产业技术

城光节能是综合节能减排服务行业服务提供商,以EMC和节能产品销售、能效托管、分布式能源站投资经营、以智慧共杆为载体开展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为客户提供涵盖技术研发、咨询设计、节能系统集成、智慧城市项目管理、投资运营的综合服务。城光节能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环保板块、节能板块、服务板块,致力于:市政道路,公共建筑的综合节能投资运营、市政路灯为基础的“智慧物联网共杆系统”的建设运营、环保生物领域的高、新、尖技术的引进投资等,为各级政府、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与客户、合作伙伴、社会的多方共赢。城光节能连续3次获得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叁级、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第三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等资质及资格等。报告期内,城光节能持有27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3项、外观设计专利证书5项。城光节能产品已通过了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国家质量监督总局电光源检测中心的认证、ISO9001:2008认证、欧盟CE电子产品安全认证、欧盟RoSH认证等。城光节能经过多年技术经验的累积,形成了一系列围绕“节能产品可靠性及优良品质”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延伸到“智慧园区”、“智慧景区”等,为市政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生物医药领域

2019年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238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细胞治疗是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卫健委对此高度重视,会同国家药监部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免疫细胞治疗管理体制,加强细胞治疗研发支持,理顺产品出路,提高免疫细胞治疗等创新生物药的技术审评能力。

2019年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实行分级管理。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管理,高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

生物医学新技术风险等级目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生物医学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

2019年3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体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医疗机构作为责任主体,进行体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临床研究,获得安全有效性数据后,可以申请临床应用并收费,意见稿指出体细胞的科学定义包括干细胞。

2019年9月24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7个重点专项2020年度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总经费2.3亿元,优先支持重大疾病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前研究、细胞移植治疗消化系统或代谢性疾病重大疾病、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重大疾病、细胞以及治疗罕见病/单基因遗传病等9个研究方向。指南特别指出,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

2019年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并宣布新版目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大类组成。鼓励类的“医药”版块中,“细胞治疗药物”与“基因治疗药物”、“重大疾病防治疫苗”等一同被纳入。

公司的干细胞存储业务从2015年起步,签约金额从253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0,303万元,在湖南省内已与100余家医院开展合作,业务覆盖全省,已形成完整的营销网络,在省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也是目前行业内唯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将秉承当前的政策优势,继续发展干细胞存储业务,同时加大免疫细胞存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力度。

(二)节能环保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培育服务主体,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小城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推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技术产品走出去。统筹推行绿色标识、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和沼气等发电上网政策。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发展环保技术装备,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研发、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加快低品位余热发电、小型燃气轮机、细颗粒物治理、汽车尾气净化、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泥资源化、多污染协同处理、土壤修复治理等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高效热泵、半导体照明、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去产能、全面提升绿色制造、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这些都成为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管是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发展,还是从过去的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从过去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都属于转型升级的工作范畴。”

事实上,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工业,工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补上绿色发展这块短板,进一步降低企业能耗、物耗等生产成本,加快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引导绿色消费。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国家将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聚焦重点区域,依托重点城市,选择重点行业,组织实施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信部将进一步强化绿色理念,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制造体系。”

随着近几年国家多项法规政策的出台,对各行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要求越来越高,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庞大的节能市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节能环保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