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王”的野望:黔系軍閥周西成為何在蔣桂矛盾之初就敢果斷聯桂抗蔣?

文 | 周渝

黔系軍閥周西成為何在蔣桂矛盾之初就敢果斷聯桂抗蔣?這與黔系軍閥在貴州的發展息息相關。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貴州比雲南更靠近內地,這也直接影響其政治格局,總體而言,貴州軍閥的政治獨立性不如雲南,但相比經常有中央勢力滲透的四川,黔省又相對獨立,唯是與鄰省衝突不斷。

武昌首義的24天后,千里之外的貴州亦在11月3日夜晚發動起義,巡撫沈瑜慶被迫向革命黨交出印件;11月4日,大漢貴州軍政府成立,旋即全省光復,貴州革命宣告成功。但這個大漢軍政府成立還不到四個月就被省內憲政黨人聯合滇軍唐繼堯顛覆,唐繼堯對貴州大漢政府軍進行一輪屠殺後,入主黔政,形成滇黔一體的政體。民國時期貴州本土軍閥有興義系和桐梓系兩大系統,而興義系中又分為舊派和新派。唐繼堯主黔時期所扶持的劉顯世就是興義系舊派軍閥之代表,到了20世紀10年代末,滇軍對黔省與逐漸失控,以王文華為首的新派軍人也開始實力膨脹。王文華乃劉顯世外甥,護國戰爭中數有戰功,後來的護法運動中,王文華對孫中山非常親近,孫中山曾慨嘆說:“南北軍閥如一丘之貉,獨文華不與西南軍閥同”,稱其為“西南後起之秀”。而後來成為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的何應欽,早年就是王文華手下的旅長,這一批人便是興義系中的新派。

1920年,王文華在上海遙控指揮何應欽等新派軍人發動“民九事變”,逼迫劉顯世下臺,一舉奪取貴州軍政大權。沒想到大局未穩,王文華就在上海被自己的部將袁祖銘派去的殺手暗殺,貴州陷入五旅爭權之亂局,何應欽也在這場鬥爭中失勢而離黔,輾轉南下投靠孫中山。袁祖銘主政貴州後,省內一直陷入混戰,加之滇系軍閥捲土重來,又被唐繼堯勢力滲入,導致袁氏不得不依附於以孫中山為首的廣東政府。1926年北伐誓師後,袁祖銘是西南第一個響應革命的,當年8月,其部黔軍陸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袁祖銘任北伐軍左翼總司令,所轄4個軍、1個直轄師和3個直轄旅,參謀長為朱崧,前敵總指揮為王天培。

不過袁祖銘之本質還是割據軍閥,尤其在北伐戰爭初期,雙方勝負尚未分明之際就開始兩邊下注,與北洋吳佩孚暗通款曲,結果因此喪命,被唐生智誘殺於湖南常德。此外第10軍軍長王天培也因丟失徐州被問責,由於其與何應欽有舊怨,在何應欽的推動下(當時蔣介石已下野)王天培在杭州被處決。帶兵出黔的北伐左翼軍幾乎被全面瓦解,而此時的貴州省內,桐梓系軍閥周西成已經趁勢崛起。早在1926年6月,周西成將原省長彭漢章趕下臺,自己出任貴州軍務督辦兼省長。帶兵在外的袁祖銘無力與之爭雄,貴州完全落入周西成手中,也標誌著興義系時代的終結。

“貴州王”的野望:黔系軍閥周西成為何在蔣桂矛盾之初就敢果斷聯桂抗蔣?

民國初年,雲南陸軍講武學校教官合影

在西南眾軍閥中,周西成是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強人,他本身與國民黨和北洋政府都沒有太深淵源,可以說是一個純粹的地方實力派。他主政期間,實施了一系列政策,的確有效推動了省內發展;在軍事方面,他不僅盯著鄰省雲南意圖染指,對於蔣介石也全然不放在眼裡,對國民黨勢力的滲透更是嚴加防範。當然,周西成始終與蔣介石及國民黨保持距離有個很大的原因,他擔心國民黨勢力滲透貴州後,蔣介石身邊的原興義系人士何應欽等人會來取代自己“貴州王”的地位。所以在1926年蔣介石派遣張道藩、李益之赴貴陽進行“輔佐”時,周西成大為不悅,竟將李益之槍殺。蔣介石下野後,周西成料定其必然再起,乃遊說李濟深說:“彼此次下野,或不久復職。蔣之為人,有仇必報。故須趁早佈置。自中央黨部起以至有關各省,使其傾向公等,不能不共存亡。使蔣即復職,亦已無可奈何矣。”之後,雙方不僅簽訂黔桂之盟,還互駐使節,搞得如同兩個國家一般。

與龍雲形成明顯對比的是,周西成孤注一擲,始終貫徹地方利益至上的政策。當雲南發生內亂時,周西成一度想染指,聯合滇軍將領胡若愚進攻雲南,但未能成功。隨之而來的蔣桂戰爭,很快將雲貴兩省軍閥推上爭霸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