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义观点丨区块链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助力解决"一带一路"发展难题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国家领导人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国如此高规格重视区块链技术出乎外界意料,也把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把目光关注到区块链上。

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其实区块链技术已诞生十年有余了,因而这个技术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新鲜。

从根本上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数字账本。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记账系统,而这个系统是分布式的。

融义观点丨区块链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助力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就什么是区块链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一个村子里,张三借给李四一百元,他要让大家知道这笔账,就通过村里的广播站播出。全体村民听到了这个广播,收到了信息,他们进行点对点地核实后,就把这个信息记在自己的账本上。这样一来全部村民的账本上都写着“张三借给李四一百元”。

这所有的流程就是一个记账系统,并且根据时间顺序排列出一个个区块,区块又连起来成了一条链,这就是我们说的区块链。它按照时间的顺序头尾相连,可回溯,但不可篡改,因为它们都是加密的。因此概括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统一记账系统,大家都是公正的、透明的。

区块链技术价值,在于它具备的高效可信数据共享、按需协同智能计算的特性,将有力促进原子构成的物理世界与比特构成的虚拟世界的深度融合,实现数据流和价值流的深度融合,使得数据及信息进一步成为普遍商品,并在可信互联的基础上进行真正的价值交换。

融义观点丨区块链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助力解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刘晓蕾表示,区块链能解决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实现不同机构、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她举了一个利用区块链解决民生问题的例子:湖南的娄底市上链了房地产的数据,也上链了水电煤的数据,老百姓买房的时候只用去银行贷款,就能过户产权、过户水电煤,这就是多部门打通数据的一种民生应用。

区块链与比特币、Libra以及中国央行研发中的数字货币(DCEP)

说到区块链,就不得不说比特币,因为它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最知名的产物,也是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区块链的诱因之一。而且,金融场景以及数字货币领域是区块链最为重要的应用场景。

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要摆脱传统的支付清算和相关的社会运行体系,打造一个全新的、点对点直接交易和清算的体系。这其中,隐含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区块链的技术逻辑,由世界范围内不同的计算机共同参与(打破国家边界),形成一个一个“去中心”(无政府)、去中介、民主公平、没有人为操控、税费和腐败。但由于比特币没有任何价值储备物,或可以对应的归其比特币网络世界所有或控制的财富,其实质只能是一种网络“商圈币”或“代币”。

融义观点丨区块链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助力解决

而Facebook雄心勃勃正在设计和打造的数字货币——Libra,则希望利用自身网络巨头和巨量用户的优势,在针对比特币的种种不足大幅改进后,意图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货币和服务几十亿人的金融基础设施。Libra的底层架构技术依然与区块链紧密相关。然而,正是Libra的超主权货币性质,导致Libra还未正式出生,就到遭到包括美国在内的监管审查和抵制。

正是认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数字货币发展的趋势,中国央行行长易纲9月24日在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数字货币(DCEP)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与电子支付相结合,数字货币的目标是取代一部分M0,不是替代M1或M2。数字货币不改变现在货币投放的路径和体系,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

中国央行明确推进DCEP背后的原因是,正是顺应区块链为代表数字技术浪潮,捍卫国家货币主权。DCEP有央行代表国家作为信用背书,基本上无信用风险,有内在价值且价值波动较小。未来可以像现金一样直接流通,这将会极大地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市场流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中国影响力。

区块链助力解决“一带一路”发展难题

“一带一路”对于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已达数千亿人民币。“一带一路”正在快速发展,但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货币风险、信用系统有一定局限性、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力的保护等。而区块链技术,刚好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国际货币结算长期以来广泛采用美元,不但成本较高,还容易遭受汇率波动风险、信用风险和贬值风险等风险。要减缓或避免这些影响,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开发一个数字货币系统,这种由各方共同拟定规则,信用建立在联合协议上的系统,为其运作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该系统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通用的交易货币。

央行正在打造的数字货币系统(DCEP),一方面可以为亚洲各国提供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国际交易平台和交易环境。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可以免除现有支付方式所需涉及的银行、跨境支付平台和兑换及结算平台的复杂程序,可以为亚洲各国的企业提供一种低风险、节省成本、方便快捷和安全可靠的互联网交易支付方式。

融义观点丨区块链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助力解决

另外,“区块链”技术可协助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通过“区块链”技术高安全性、互相监察验证和公开透明等的优势作信用背书,无须担心遭遇欺诈问题。

反过来,中国富余的产能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利用“区块链”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投资,这有助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等领域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区块链热需要“行稳致远”

融义研究认为,区块链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大浪潮,它将作为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机会。区块链作为一种基础性技术,它有为全世界经济和社会体系创造新基础的潜力。

最高国家层面对区块链的学习与重视,传递的信号是要通过“区块链技术”支持“实体经济”,着眼于区块链的“行稳致远”,而不是“短期炒作”。相信未来相关政策将鼓励“区块链”的应用,在机构、政府和企业间共享信息和数据,让区块链切实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

从前景看,区块链毫无疑问将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过去70年我国的飞速发展,主要通过“投资拉动”和“人口红利”,未来的中国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领下,有望开启“数字红利”的时代。中国有大量的数据,数据的好处是不会折旧,越多人分享使用越好,但是数据也有弊端,不同于汽车、厂房等难以分享。区块链技术就是可以让数据成为资本、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的利器。

不过,区块链也有其不得不注意的风险。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消除在技术、组织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障碍,才有可能真正发生区块链革命。因此,对待区块链仍然要持清醒、理性的认识。

总之,融义研究认为,区块链是种“基础性”技术:它有为经济和社会体系创造新基础的潜力。虽然它的影响巨大,但要全面渗透到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中,可能仍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技术和制度改革的浪潮势头渐猛,区块链的应用将稳健推进。

· end ·

融义观点丨区块链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助力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