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职场人四大忠告:珍惜工作,降低杠杆,努力开源,大力节流


2019年职场人四大忠告:珍惜工作,降低杠杆,努力开源,大力节流

一心网:职场寒冬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冷。

2018年底爆发的裁员仍在继续,美团、斗鱼、人人车、摩拜、宜家、福特、去哪儿网、滴滴、大众汽车等各大公司不断爆出裁员的消息。

与过去十几年间的历次职场寒冬,一般都是仅限于某个特定行业不同。今年的职场寒冬,从互联网到金融,从房地产到制造业,几乎贯穿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2018年的职场寒冬形势之凶猛,令人不寒而栗。而值此寒冬之际,我想特别提出四大忠告,提醒各位职场人,无论是老人还是新手,都务必加以注意。寒冬之下,生存永远是第一法则。


忠告一:珍惜工作


2019年职场人四大忠告:珍惜工作,降低杠杆,努力开源,大力节流

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而言,经济危机来临后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失去工作。毫无准备的被裁员,一次又一次的面试失败,进而长期处于无收入状态,必然会导致生活全面进入困难时期。

如果你自己,或者身边朋友有在2018年进行过求职或跳槽,那么应该对今年年初和年尾的职场形势巨大反差,感受明显。以我身边的朋友小张为例。

年初的时候,他跳槽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在当地规模不小,融资已经完成了三四轮,计划未来两三年内冲刺上市,在各种独角兽公司排行榜上,都能够榜上有名。

年初的时候,该公司进行了大规模扩招,公司规模从两千多人迅速增加,巅峰时期总员工数一度逼近四千人。但是时间到了下半年,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形势急转直下,公司新一轮的融资以及日常业绩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于是,大规模的裁员叠加原本就较高的员工流失率,几个月时间公司员工规模减少了近千人。

对于离开公司的员工而言,不少去年年底离职的员工,到了今年三月份仍旧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而留在公司的员工,情况也不是非常乐观。原本公司的发薪日20号就比行业平均水平要晚,而经济危机之下,发工资时间完全成了一项无规律变动指数。有时推迟三天,有时推迟五天,有时推迟一周以上。

小张的经历,显现不是个案。过去十几年间中国职场看上去的欣欣向荣,各类职场收入水平节节攀升。背后的一个核心关键点,就在于互联网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职场白领收入的平均值。

但是现如今,互联网进入中国早已超过二十年。大家熟悉的BAT等互联网头部公司,创业时间都是差不多二十年前。没有一个行业,能够永远是新兴行业,互联网行业也不例外。

伴随着流量红利的全面终结,互联网行业过去通过“放卫星”骗融资的“好时代”也已彻底宣告结束。这期间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错误判断趋势,盲目进入陌生移动互联网赛道创业的锤子科技罗永浩。在行业原本就处于高度竞争与不断收缩的大背景下,一个陌生人想要通过巧舌如簧投机获胜,显然是天方夜谭。

所以今天我们为职场人提出的第一个忠告,就是珍惜工作。这里的“珍惜”二字,是指无论公司大小,薪资高低,职场人既然签了劳动合同,认可双方的权利义务,就要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岗位,也对得起企业按时按量付给自己的报酬。

但同时,我们也强调并不能因为经济危机,职场寒冬,我们就需要对某些趁机克扣压迫员工的无良企业低头。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抓紧时间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等到新工作敲定后,再与无良企业进行切割。寒冬之下,生存第一。


忠告二:降低杠杆


2019年职场人四大忠告:珍惜工作,降低杠杆,努力开源,大力节流

为什么在历次的经济寒冬、职场危机之下,职场老人的受损程度,永远都要大于职场新人呢?这个问题的背后根源,归根结底在于职场老人与职场新人的失业成本高低,相差悬殊。

首先是收入部分,这个很容易理解。职场新人领的是月薪,平均不过一月几千块,年终最多也只有象征性的一点福利。所以对与职场新人而言,失去一份工作,成本十分低廉。且年纪尚青,随时可以做到从零开始。

而职场老人就不一样了,很多工作十年以上的职场老人,领的是年薪。除了平均到每月过万、过两万甚至更多的基本薪资,年终的绩效与奖金同样金额不低。所以一旦失业,是否还能够在短期内找到同样水平的薪资,并不容易。

然而相比收入,职场新人与老人最大的差别,还在于平均生活支出上的悬殊之别。这一点,我的另一位朋友大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大刘今年30岁,从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北漂儿。这七八年间经过两三次跳槽,最好一份工作时月薪平均在2万左右。而2018年底的这次职场寒冬,大刘显然就是直接的受害者。

首先是公司业绩大规模缩减,公司采取的方式是劝离和减薪。先是绩效工资的占比被提升到了接近50%,然后绩效考核基本全公司都完不成,进而公司以此为由不再发放。后来大刘实在受不了,便主动离职了。原本想着凭借自己工作这么多年的履历,在北京找个和之前同样的工作易如反掌。但是职场寒冬之下,这一找,就是半年过去了。

半年时间里,大刘投出去几百份简历,面试也去了几十次。每次都是面试时感觉信心满满,但之后后续便没了下文。偶尔有几次企业人事的反馈,薪资也是远低于大刘的期许。

但是与此同时,大刘每月的开支却是无法避免的。北京房租每个月三千多要付,老家的一套房子每个月房贷接近三千,每个月的衣食住行也要两千多,之前为了工作方便贷款买了一辆车每个月还要三千多的车贷。全都加到一起,每个月固定支出就要一万块。

由于大刘单身,所以平日里也没有特别对收入进行积蓄的习惯。又因为不好意思向亲朋好友借钱,于是半年后的今天,大刘的信用卡已经欠下了好几万的负债。

大刘的痛苦,显然不是个案。前些年行业处于泡沫期,所有从业者都对未来收入情况过度乐观,再加之商家的有意怂恿,不少年轻人都存在加杠杆超前消费的情况。车贷、房贷、消费贷,很多职场人只要工资一个月不发,马上就会面临断粮的危机。

在经济危机不知何时才会真正结束的背景下,职场人降低资金杠杆,已经成为必行之路。以大刘为例,首先车子要及时卖掉,这样不仅车贷可以中止,还能略有盈余。同时,大刘还要考虑是否继续留在北京,如果要留,老家房子要及时出租,自己也要换去房租更低的区域。

衣食住行用,没钱之后都能够不断消减节约。但是资金杠杆这种东西,却是从来不会因为你没了工作就会减少一分一毫。克制物欲,降低杠杆,是给所有年轻人的第二项忠告。


忠告三:努力开源


2019年职场人四大忠告:珍惜工作,降低杠杆,努力开源,大力节流

在所有职场禁忌中,最可怕的是哪一个?收入单一。

以大刘为例,如果是刚毕业三年之内的职场新人,那么除了工资收入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我们或许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一个毕业七八年的职场老人而言,有且仅有来自工资的唯一收入,这就是非常危险的潜在隐患。

同样都是在2018年的经济危机下离开原公司的小美,显然就没有大刘那么紧张。小美薪资没有大刘那么高,离职前的上一份工作月薪尚且不到一万。但是小美有两个好习惯,却是大刘没有的。

首先是小美有强制储蓄的习惯,虽然收入只有大刘的一半,但是毕业五六年间,小美前前后后也有了接近十万的积蓄。所以即使一年半年没有收入,小美靠着自己的积蓄,同样可以气定神闲地慢慢寻找。

其次,作为平面设计师,小美在工作之余,一直都在各种设计师兼职网站上零星接单。虽然收入不太稳定,但是每个月平均下来也有两三千的收入。离职后的小美,由于时间更为富裕,接单的数量也临时性提高,收入又多了一两千。这样一来,虽然暂时没有工作,但是小美的衣食住行用都并不需要发愁。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很多的职场人,在正常的工作之余,还会做直播,写公号,开网店,做兼职。为什么这些人不把所有的空闲时间,全都用来消费和休闲呢?因为他们清楚知道,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职场危机是时时刻刻都有可能会来临的。

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亡羊的损失,并不是所有职场人都能够承担得起的。所以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像小美这样,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为自己的职场安全性铸建一道更高的护城河。这样即使寒冬浪潮来临,也不至瞬间倒地,一蹶不振。

所以今天我们给所有职场人的第三大忠告,就是确保自己的收入之中,薪资之外的收入能够占到起码30%以上。这样一来,危机来临时,才能起码确保基本的生活不至于无法为继。

当然,如果你的收入中来自薪资之外的比例能够超过50%,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很快你就将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务自由,可以对职场越来越得心应手。未来如果不开心,随时都可以自由离职,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忠告四:大力节流


2019年职场人四大忠告:珍惜工作,降低杠杆,努力开源,大力节流

不是所有职场人,都能够在工资之外获得其他收入,这同样也是我们必须看到的事情。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老话说,开源节流。既然你暂时无力在“开源”这件事情上有所表现,那么还有另外的一个法子——节流。通俗点就是说,尽可能地少花钱,或者不花钱。

在刚刚过去的315晚会上,曝光的众多商业欺诈中,最令我个人感到痛心和难过的,正是关于“714高炮”网络小贷的。但是我们在谴责非法网贷运营者的同时,更要深入地了解网络小贷之所以在当下如此横行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父辈母辈时代,虽然互联网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民间借贷同样存在,为什么我们的父辈母辈中使用民间借贷的数量,如此之少?

要知道,如论收入,目前的年轻人即使是初入职场,平均月薪也有几千块。正常的衣食住行,完全是可以应对的。原因何在?第一是失去了吃苦耐劳的动力,第二是无法克制的物欲影响。

一部手机,千元机也可以使用,但是不少的职场新人,分期负债也一定要购买一部六七千,甚至八九千元的高价手机。而当年轻人习惯了分期与提前消费后,就会对未来潜在的经济危机和职场寒冬失去敬畏。一旦工作出现变动,收入瞬间归零,网贷却从来不等人。还不上,对方百般骚扰侮辱,直到逼上绝路。

所以网贷之害,要想断绝,其一要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对非法从业者罚至倾家荡产。但与此同时,对于年轻人的价值观教育,也要加倍加倍再加倍。市场经济下,商家和企业的营销宣传无孔不入,收入并不太高的年轻人如何控制自己的“物欲”,就成为从未成年走向成年最关键的必修课。

所以在今天我们向所有职场人提出的最后一个忠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忠告,就是——节俭开支,节约生活。这不仅仅是针对现阶段收入尚低的职场新人,同样也适用于收入相对较高的职场老人。

因为在物欲与贪婪面前,从来不分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当你月入三千时,你可能超前消费的是三万;当你月入过万时,你可能超前消费的是十万和数十万。从危险来看,后者比前者更为惊人。

关于经济危机,网络上有一句话或许难听,但却十分有道理,作为本文的结尾也尤其合适——中国人,太需要一场真正的经济危机(职场寒冬),来让所有人获得教育与教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