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我们不吃饺子

自从挨家挨户都能收看CCTV了之后,似乎全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发生一种畸变。而这种畸变可以从冬至这个节气说起。

冬至,我们不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历史如此悠久的节气也演变出来了诸多的风俗习惯。冬至之际,北方大多吃饺子,而南方不少则习惯吃汤圆。但如浙江则各地都差异很大,嘉兴吃赤豆红枣汤、桂圆烧蛋,杭州则盛行年糕,绍兴则是馄饨、冬酿酒,义乌则吃豆皮卷。

但CCTV在这种大节的时候却经常理所当然,因为CCTV在北方,所以工作人员大多也是北方人,但其却没有多做考据而是盲目地在冬至这天宣扬着“全国人民吃饺子”的说法。于是乎原本吃饺子的人就觉得:原来其他地方人的习俗与我们是一样的啊!尤其是现在年轻一带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度远远不够的时候,被CCTV如此宣传一番岂不是让原本就不明所以的人都觉得到了冬至那天就该吃饺子。

所以,近两年来大家也经常会看到一到冬至那天不少地区本地的公众号都开始纷纷推出如何做饺子的文章了。有了一个错误的开头一个不断传播的过程,如果越来越少人还会去质疑:“哎?我们不是不吃饺子的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之前提到的汤圆、赤豆红枣汤、馄饨之类的岂不是会在冬至那天慢慢消失。于是乎,CCTV一句“全国人民吃饺子”就变得没有任何问题了。

但是我们的文化传承,尤其是地域性的文化传承真的应当如此吗?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历史最悠长的国家之一,而在这片土地上还诞生了无数风格迥异的文明。记得原来说笑,说在中国一些地方的语言杂乱到什么程度,就是隔了一座山到另一个村的方言就完全不同了。确实,这便是中国文化的现状。诚然,也涌现出了很多各地都习惯的文化,可也有更多的文化是属于一个地域的。

这两年平纪工作室挺火的,其经常在社交媒体发布一些配音作品,他们能火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他们的配音水平很高,而在于其用沪语演艺的片段的话很接地气。因为在普通话中一句话是这样一个表述,而变成各地的方言肯定不会是每个音直译过来,而是有相应的语境以及一些俗语,这便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展现,冬至也是。

有些地区觉得冬至是值得欢庆的因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但也有地区则觉得冬至是一个很严肃的日子。因为在这些地区冬至与清明类似,而在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也被称为冬至夜,长辈都会提醒小辈晚上要早点回去,因为认为这一天是白昼最短的一天,阴气较重恐对身体不利。在这样的文化差异下,你随便乱祝福节日快乐是不对,随便说些不吉利的话也是不合适的。

如今,尤其在官方层面上这种差异似乎就被无视了。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冲突。不少人因为不少媒体的宣传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的文化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是一样的,所以到了其他地区就会闹出很多麻烦。现今经常被提起的地域黑大多就是因为对于文化的不熟悉或是盲目地误解造成的。

冬至,我们不吃饺子

冬至只是如今中国文化乱象的一个表现,而在保护自己的文化的同时,如何尊重别人的文化更是更多人需要学习的,尤其是很多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人们。不要忘记自己家乡的文化,但更要尊重自己所在地域的文化习惯。

我想这才是走出如今各地文化畸变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