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區蘋果種植史略

西安市鄠邑區蘋果種植史略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鄠縣新志·物產》中即有蘋果的記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劉東堂(東澇峪口人)從東北引進早生旭、青香蕉、紅玉、黃冠、倭巾、大國光等品種,於東澇峪口建八畝果園。1950年總產僅4000斤。

1958年澇店魯家寨、光明孝義坊和白廟富村窯等有集中連片栽植。1960年總產1萬斤,1970年7萬斤。1980年栽植面積為8132畝,總產299萬斤。澇店、甘河、渭豐、石井公社各千畝以上,其中甘河公社宋村大隊果園630畝,形成渭河灘及沿山兩個蘋果林帶。1965年引進金帥(黃元帥),1970年引進秦冠。70~80年代秦冠為主栽品種,金帥為搭配品種。

1980年秦冠栽植佔總面積51%,金帥佔21%,國光、大國光、青香蕉、紅玉等30個品種佔28%。1986~1995年為蘋果快速發展時期,1995年達到55 380畝。90年代以短枝新紅星和短枝紅富士為主要品種,1995年以後有些果園用早熟品種嗄嘎啦“高接換頂”,更換一些晚熟品種。1997年全縣仍有果園46 320畝,但因品質還趕不上渭北、陝北蘋果,銷路不暢。1998年後毀園較多。

2000年全縣蘋果降為17 600畝,2005年僅剩3075畝。

本文轉載自"https://www.toutiao.com/item/6819938698889527811/",文中觀點並不代表本號觀點。本號尊重原創版權,如有冒犯,請私信立即刪除。同時歡迎各類投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