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主编/梅明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读哲学书有什么用?

这是个老问题了,如果以虚对虚,读者虽然辩不过你,心里还是不服,暗骂你这穷酸的学究。

那好,不谈大道理,都是生活中的实事和大实话。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拉斐尔《雅典学院》

对话各方:

1、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所有人物辩论后所形成的观点。

2、北师大哲学读书会梅明:融媒体专家,因为这篇要举个例,所以单独出席。后面简称梅明。

3、丹纳:《艺术哲学》一书中的某些观点。

4、主持人:用相对客观的语调,衔接三方的对话。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 第四场: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 第一幕 读无用之书的有用

    (梅明):我17岁上大学时,广告专业开了三个学期的美术课,从素描一路到水粉。上大学前从来没接触过西式美术,有点懵。我在武汉长大,好歹见过,很多地市来的同学完全不懂。

    没办法,硬着头皮画了一年半。

    (柏拉图):小伙子挺聪明的,不去学哲学,怎么跟着鹦鹉学舌的画家去厮混?

    多学点哲学,正正心,莫学那艺术家瞎撩拨?比如广告要揪住、放大人的痛点来促销;你们影视作品中动辄谈小鲜肉,显得特别低级无脑,净让你学坏!

    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哪?

    (梅明):柏叔说得有道理,我二十多岁时,还看不懂哲学,读了很多历史和经济方面的书。

    (柏拉图):你还有救。

    (梅明):三十多岁时,好友段仁国先生指点我走条新路:“现在画家多,会写书画评论的少,你就会写作,又懂画画,如果写书画评论,一定前途无量。”

    我于是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毕竟懂绘画的全过程,也能设身处地地“代入”和“跳出”,每个画家都能给写一二十篇评论,至少活是不缺的。

    当然了,没在书画界有多大影响,而是渗透到摄影评论,进而自己动手。摄影作品开始火起来,直至筹划拍电影,这是后话。

    (丹纳):你也许正游走在哲学、艺术的伊甸园,还未沉醉其中。有感觉,却没有达到“通感”的境界。我传你一本秘籍,叫《艺术哲学》,从此你就通关了。

    (梅明):哲学拯救灵魂 , 艺术愉悦灵魂。《理想国》虽好,终须严格自律才能读透,非常人能及;

    《艺术哲学》游走花园,深入浅出,自青少年到老翁,皆如沐春风,受益良多。

    (柏拉图):哲学前面怎么能加艺术,真是亵渎!

    (丹纳):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教育,谈话,思考,科学,不断发生作用,使原始的映象变形,分解,消失;代替映象的是赤裸裸的观念,分门别类的字儿,等于一种代数。

    所有的文化,本国的,外国的,过去的,现在的,象洪水般灌进我们的头脑,留下各式各种碎片。

    精神上堆满抽象的符号,凭着调度的习惯,以有规律的合乎逻辑的方式,在各个符号之间来来往往。

    (梅明):您说的问题在中国也存在,好在影像的录制变得便捷后,融媒体在中国飞速发展,我们直接看画面,文字只是解释和补充。

    融媒体正好弥补了文明过度后的形象不足,我也正因为有美术功底,从而轻松从出版人转变融媒体专家。沙湖诗群千余诗人,我因把诗歌视觉化而留名。

    当年的无用之学,现在总算大用了。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第二幕 从“熬日子”到“五彩光阴”

    (主持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教学节奏,北师大哲学读书会空中课堂前来救火。

    (梅明):无助熬在家的日子,也不能每天读哲学的硬货,希腊史上的一些大片都看了下,斯巴达三百勇士的勇猛、伊娃·格林演的反方坏女人,都让《理想国》学得更加有趣。

    看柏叔骂艺术家,也就看了很多艺术家的传记电影,这也算中国特色吧。

    电影看了,就找影评,再看《西方名画300幅》,再看画评,忙得不亦乐乎。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比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摄影用光极其到位,几乎复制了原画的意境,也惊叹“寡姐”斯嘉丽·约翰逊19岁时演技如此出色。

    比如《雷诺阿》,完全是摄影的教学片。

    比如《罗丹的情人》,伟大如罗丹,聪慧如卡蜜儿,玩得转雕塑,玩不转感情,最终悲剧收场。艺术家可以愉悦大家的灵魂,但真的需要哲学家好好地站在高处为他规划人生。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再或《戈雅之灵》,如悲剧史诗,提醒着《理想国》的理想还是理想。

    (丹纳):你们的艺术家传记电影中,怎么全是爱情呢?基本不提绘画技巧,创作过程,名画鉴赏?

    (梅明):可能这就是大众传播吧,人人都懂爱情,看艺术家能否活得不一样满足一下好奇心,几个人能懂绘画的细节呢?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第三幕 从“多而乱”到“少而美”

    (主持人):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丽的景色,可爱的女人。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

    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雷诺阿 煎饼磨房的舞会


    (丹纳): 人享到了安乐,窥见了幸福,惯于把安乐与幸福看做分内之物。所得越多就越苛求,而所求竟远过于所得。

    感情永远不得满足,只是莫名其妙的烦躁,苦闷至于无可救药。

    这种人的苦闷有两个原因。——先是过于灵敏,经不起小灾小难,太需要温暖与甜蜜,太习惯于安乐。他不象我们的祖先受过半封建半乡下人的教育,不曾受过父亲的虐待,挨过学校里的鞭子,尽过在大人面前恭敬肃静的规矩,个性的发展不曾因为家庭严厉而受到阻碍;他不象从前的人需要用到膂力和刀剑,出门不必骑马,住破烂的客店。现代生活的舒服,家居的习惯,空气的暖和,使他变得娇生惯养,神经脆弱,容易冲动,不大能适应生活的实际情况,但生活是永远要用辛苦与劳力去应付的。

    (梅明):您生活在19世纪,可您说的话在21世纪的中国也挺管用啊!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丹纳):现在新事物眼花缭乱,懂得太快,放弃也太快。

    离开现成的大路,作为思想上保险栏杆的一切障碍都推倒了,眼前展开一片苍茫辽阔的原野,他在其中自由奔驰。好奇心与野心漫无限制的发展,只顾扑向绝对的真理与无穷的幸福。凡是尘世所能得到的爱情,光荣,学问,权力,都不能满足他;因为得到的总嫌不够,享受也是空虚,反而把他没有节制的欲望刺激得更烦躁,使他对着自己的幻灭灰心绝望;但他活动过度,疲劳困顿的幻想也形容不出他一心向往的“远处”是怎么一个境界,得不到而“说不出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个病称为世纪病,以四十年前〔一八二○年代〕为最猖撅。

    (柏拉图):你早谈点关于正义的事嘛,讲得有道理。

    (梅明):当然了,后代的西方哲学缘起于《理想国》。

    用一句中国话来解释丹纳的理论:要想没有烦恼,就得保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吧。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2020年,看1820年,不老;看2500年前的《理想国》,还新。


    在大难面前,我们享受哲学的高远,享受同学的温暖,享受艺术的欢愉,享受上苍赋予我们的宝贵时光!


    对话柏拉图,趣谈理想国(四)——融媒体时代的艺术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