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心理諮詢亂象存在多年,如何識別一個心理輔導機構的正規性?

首先明確一個事情。

心理諮詢師資格證考試,已經在2017年從國家層面取消,後來者是無法通過該考試獲得相應資格證。

市場心理諮詢亂象存在多年,如何識別一個心理輔導機構的正規性?

也就是說,如今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培訓、考試,所頒發的相應證書,跟國家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其他的(2017年以後)心理諮詢資格證真實性、權威性、合法性都存疑。

亂象,亂在哪裡?

一、收費標準混亂,整體偏高

根據網絡上各大媒體以往的報道,心理諮詢的時間基本上按小時算,也有部分按分鐘算,受到心理諮詢醫師的諮詢經驗、學歷背景、諮詢效果和當地經濟狀況等客觀因素影響,不同水平的諮詢師收費差異較大,不同地區的同級別的(諮詢時長接近)的心理諮詢師收費也存在差異。

有源自壹心理諮詢在2020年一月份中旬出具的心理諮詢輔導市場收費報告中指出:200-399價位每小時的諮詢費用從2016年來佔比逐漸從主體地位開始縮小,在2019年末形成了與400-599每小時“共霸天下”的局面。

市場心理諮詢亂象存在多年,如何識別一個心理輔導機構的正規性?

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每小時這個價位的收費,確實是難以承受,因為心理疾病並不是一個小時或者一次診斷就能徹底解決的,往往需要療程,而療程需要多久,就更是因人而異;所以一個全套做下來,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這也是為什麼心理諮詢需求很大,但市場很小的原因之一。

市場心理諮詢亂象存在多年,如何識別一個心理輔導機構的正規性?

畢竟,有足夠金錢和時間去做這些的終究是少數。更多的人會選擇自我排解、尋求家人朋友幫助等,只有在非常嚴重的時候,才會前往相關的心理診療場所接受專業治療。

二,市場管理漏洞

2012年新華網記者曾在蘭州進行了一次關於心理諮詢輔導市場現象的採訪:據甘肅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王光榮介紹,心理諮詢師的認證每個地方都是不同的,甘肅主要是由甘肅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認證。而心理諮詢師的評級則由從業年限來決定,並經過省人事廳的批准。

而南方新聞網也在19年針對避免心理諮詢“入坑”,發佈了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裡面指出:舊的心理諮詢證書取消認證之後,暫時還未推出新的職業體系,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個“漏洞”。而另一個“漏洞”則在行業監管方面——由於心理諮詢不屬於“醫療服務”範疇,不接受衛健部門監管,暫時處於無業務主管部門狀態。

三、醫師資格存疑,心理諮詢效果被誇大

在國家取消心理諮詢師資格證考試之前,新華網記者採訪發現,當時蘭州市大部分心理諮詢機構的培訓招生簡章中,招生對象只要是大專學歷以上的都可以報名,並不限制年齡和職業。培訓費用從3000多元到5000多元不等,培訓時間一般為三到四個月,培訓結束後即可參加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

在蘭州市一家印刷廠工作的趙琴女士說,2011年曾經因為孩子的早戀問題去心理診所諮詢過,但每小時200元的收費相當於家裡半個月的伙食費。當時那家心理診所看到她很猶豫,就說可以打折到150元每小時,並一再強調“這個價格已經是最低了,全市都沒有這個收費”,於是她同意讓孩子接受諮詢,但在那之後,她才瞭解到,那位“打折”的心理諮詢師是不久前才拿到資格證的新手。

上海市民陳歡(化名)反饋:每小時兩千元,效果卻一般

“一開始,我選擇了一家心理諮詢工作室治療,2000元一小時。看了幾次覺得沒什麼用,就在朋友的介紹下來了精神衛生中心。我確診的是強迫症,還有其他一些心理問題。以前看的心理諮詢室服務比較好,但價錢比較貴,每次諮詢師就是和你聊聊天,開導開導,感覺對病情沒有什麼緩解作用。過段時間我就要結婚了,希望能早些把這個病治好。”幾天前,陳歡(化名)前往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就診配藥。此時的她已經接受藥物治療有一段時間了,病情也已經好轉。

與之相比的是國外的心理諮詢師認證規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張海音介紹說,在一些心理諮詢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要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則要嚴格得多。雖然各個地方的要求細節不同,但大多要求申請者有心理諮詢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幾百個小時的實習時長,通過全國統一心理諮詢師考試,以及在有督導的情況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3000小時的工作時長,才能拿到心理諮詢師執照,同時每一到兩年還需更新執照。

如何判斷機構正規性?

判斷一家社會組織是否規範運作,最重要是其財務管理。財政部發布實施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是社會組織財務管理的專用法律,社會組織要“切實杜絕大額現金支付、無發票或原始憑證等問題的發生。”

如果所在的諮詢機構是“社會組織”,諮詢者可要求其開具正規稅務發票,提供原始憑證,避免“不明不白就把錢交了”。

同時,利用互聯網優勢,消費者還可以用搜索引擎查看該機構是否合法,是否在相關部門有備案,經營範圍是否涵蓋心理諮詢等。更有可能查到往屆已接受治療的患者評價,都是有助於最終的判斷。

所以消費者在看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該機構是否有相關的營業執照,能否開出正規發票等,不可掉“坑”裡。

市場心理諮詢亂象存在多年,如何識別一個心理輔導機構的正規性?

由此可見,我國的心理諮詢市場還有待出臺相關法案進行完善;隨著我國的社會發展,基本的物質生存需求滿足之後,必然會提高精神上的追求;而身處互聯網社會,在這個每日信息量爆炸的時代,人人可以發言的時代,在這個開放且亟待規範的網絡環境裡,就不免有的朋友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隨著需求的增大,市場必然也會向心理諮詢開放懷抱,規範相關的機構,才是保護人民利益最直接的方式,同時也應該對已持證醫師進行再核查,提高心理醫師整體素質,並向社會公佈明確新的心理諮詢師資格證的合法獲取途徑。

在此之前,面對市場亂象,消費者理應擦亮眼睛,“貨比三家”謹慎對待,最好先去正規的醫院精神科接受主治醫師的治療和建議,再行打算。

心理諮詢輔導,關乎著我國民生;有待整頓,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