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部驯化史

《狗十三》: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部驯化史

在中国,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部驯化史。

两个小时的电影,看的我脊背发凉,戚戚然喘不过气来。

如果你打开弹幕看《狗十三》,你可能会发现,关于这部电影的弹幕有80%是骂女主作的。甚至在女主遭到爸爸扇耳光的时候,视频上的弹幕清一色的都是类似于”打得好、这种孩子就是欠打、活该……“这样的词汇。

好像,”不听话“的孩子只有通过打一顿才能变的”听话“

这样独特并被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教育方式在原本应该是五光十色的青春里留下了斑斑血迹,而这些伤疤一旦形成,任以后多久的时间都不会轻易被抚平。

《狗十三》: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部驯化史

1、两条狗

13岁的李玩一共养过两条狗,第一条爸爸送她的,大概是因为心里的愧疚。自从和李玩的妈妈离婚后,李玩的爸爸就没有真正照顾过她。

李玩喜欢物理,为它取名叫爱因斯坦。

慢慢的,李玩越来越喜欢爱因斯坦。让它睡在自己的床上,和它吃一样的饭。

有一天,爷爷把爱因斯坦弄丢了。

得知爱因斯坦走丢的李玩疯一样的四处找寻。眼泪流干了,嗓子喊哑了也没找到,却不小心把匆忙赶来的爷爷推倒在地。大部分观众开始在这里反感她,并且说自己如果是这孩子的家长,会如何如何教训她。

李玩的家人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一条狗么。但是李玩把爷爷推倒这件事却很严重,所以严厉的批评了李玩。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小时候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邮票,爸爸觉得他不务正业,就把他花了一整个学期辛辛苦攒下来的邮票全部填到了煤炉子里。我朋友说,那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命都被人拿走了。

在我们眼里,爱因斯坦只是一条狗,而在李玩的眼里,它是陪伴,是在家人那里得不到的陪伴。所以,他才会那么伤心,哭得那么歇斯底里。

看到李玩这样没完没了,后妈想到一个主意。又买了一条和爱因斯特类似的狗,谎称爱因斯坦找回来了。

这是李玩得到的第二条爱因斯坦。

李玩不想接受这样的道歉方式,和家里人说她不是非得要一只狗,爱因斯坦找不到也没办法。可家里人一起反对她,就说那是爱因斯坦,为此,李玩还挨了爸爸的打。

之后,李玩在狗的这件事上妥协了。把第二只狗当成了爱因斯坦一样对待。慢慢的,她也越来越喜欢第二只爱因斯坦。

可是,后来这第二只爱因斯坦也被送走了。

得得失失,在这过程中,李玩永远是受到伤害的人,却没有得到一句真正意义上的道歉。经历这些事情之后,李玩学会了妥协。

在大人们的眼里,她变乖了,懂事了,长大了。可在她自己的心里,曾经的那个李玩回不来了。

所以,她最后看到第一只爱因斯坦的时候,她并没有相认,她不是以前的李玩了,那个被别人叫做贝贝的狗也不是以前属于她的爱因斯坦了。

《狗十三》: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部驯化史

2、牙套

13岁的李玩戴着一副牙套。

如果牙齿自然生长,歪歪扭扭也是一种美。可是我们偏偏不喜欢,我们永远喜欢事情都可以整整齐齐,规规矩矩,没有棱角。

李玩不喜欢喝牛奶,一喝就吐。那怎么能行呢?忍着吐也要把牛奶喝完,因为这样或许才可以健康的成长。

李玩喜欢物理,可为了一次升学机会,李玩的爸爸强行把她感兴趣的物理小组改成了英语小组。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最后李玩在英语口语比赛中失利,却因为物理比赛获奖获得了升学机会。

…………

青春期的成长是一个拔刺的过程,痛苦成了这个成长阶段的明显标志。

大多数时候,大人们不会考虑到这种痛楚,他们关注不到,即使关注到了,也会觉得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比痛苦更重要的事情是孩子们怎么才能够长大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样子。

而经历了痛苦的孩子们渐渐放弃心中的种种执着,开始变的”懂事“

懂事,意味着为了这份被压抑的成长,要一点点的磨平身上的棱角,即使遍体鳞伤。

“我们会为至亲至爱变成他们想要的模样,即使是身体内部所做的抗争,我们仍会坚持着压抑。”

13岁的李玩,是大多数青春期孩子的一个缩影。

《狗十三》: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部驯化史

3、理想

在大多数青春期孩子们的眼里,大人们的世界是不可理喻的,是自相矛盾的,是充满肮脏和犬儒的。

孩子们无法理解大人,大人们也无法理解孩子,因为一个过分现实,而另一个过分理想。

李玩每天晚上都会听到楼上传来的鸟叫声,她想一定是楼上的邻居养了一只叫声好听的鸟。虽然那只是一个精神病人每天晚上发出的怪叫。

她喜欢读霍金的《时间简史》,她觉得宇宙之外一定存在平行宇宙,在那里未完成的事情可以被完成,错误可以被更正。她相信,速度越快,时间也就会越短,她现在生活中所有的纷纷杂杂都会在时间的飞逝中被抛到脑后。

可是她回到家中就会被狠狠的打了一顿。她瑟瑟发抖的半站在浴缸中,洗掉手上的血迹。每个扎进细胞的痛,都让这一刻的时间变得无限延长。

她想,如果犯了错误就应该为犯的错误而道歉。跟你是大人还是孩子没有关系。可是她又不懂,为何大部分的人宁可去做千千万万的事,就是不想认真的道歉一次。

她还不懂为何酒桌上的大人们好像都戴着一副面具,为什么人会出尔反尔,答应陪她去看天文展为何又不去了,一会不让她喝酒,一会又让她一口气喝下酒杯里辛辣的红酒。

《狗十三》: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部驯化史

她觉得爱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没有那就不是爱。可是她不懂,所以她问爸爸当初为何会和妈妈走在一起。而既然当初爱了,为何后来却又分开。

但她知道,一时的孤单寻求安慰不是爱,人也不是非要爱一个人不可。

…………

不过,有一件事她慢慢懂得了。家人不喜欢她现在的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他们喜欢懂事的她。

所以,她把这些想法都埋进了心里,大口这吃着桌子上离他最近的红烧狗肉。和爸爸说谢谢,告诉爷爷南瓜不一定适合高血压患者吃……

大概,所有理想主义的破灭,都是个体走向成熟的开端吧!可是,她狠心不认爱因斯坦之后,走到无人的角落,又悉悉索索的哭了起来

……

又有谁能懂她呢?

《狗十三》: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部驯化史

4、传承

大概谁也想不到,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李玩的弟弟,也会被逼着喝下牛奶。

在溜冰场上,跌倒再艰难的爬起来,然后再次跌倒。苦苦的哀求教练可以扶他一把,可是教练却把手藏到了身后。

坐席上的李玩,表情平淡。像是回顾自己经历的一切。

如果,每一个个体走向成熟,都要自毁双翼,那这成熟又要来何用呢?

当站在巷道里的李玩,悲痛的哭起来的时候。夜的背景音乐开始想起,我才开始落泪,有那么一刻,我好想抱住这个无助的小女孩。

”一般以说实话开始的话都是谎话”,在李玩小小的年纪里,她大概听了无数次这样的话了吧!

”说实话,我现在听不懂你的话“

”说实话,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

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我们都会变成那样。

《狗十三》: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部驯化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