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刚过千禧年不久,各大电视台还在播放宋祖英的走向新世纪,赵丽蓉在医院的病房与世长辞。

躺在病床上以人民艺术家的身份结束一生的赵丽蓉面目憔悴,癌细胞在干燥褶皱的皮肤下肆无忌惮地扩散到了她的全身。

家属的哭嚎声,新闻记者的快门声,护士医生的叹息声挤在几平米的房间里,窗外却正值2000年七月盛夏,枝叶翠绿。

当报纸上出现赵老太太去世的消息,全国人民都没法接受,以至于在未来几年人们还在探讨赵丽蓉因心脏病在舞台上摔跤的一瞬。

回首1988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赵丽蓉正值壮年,演出了小品《急诊》,让人记住了这个小老太太。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赵丽蓉在88年春晚

在《晓年鉴》里,1988年的高晓松刚刚迈进清华的校门。

和赵丽蓉有些相似,他也爱上了表演,只不过赵丽蓉在演小品,高晓松则组了一个乐队,吉他从不离手。

安静的1988,像是整个新时代中国的缩影。


01

“中国光棍男今天起有救了!”

电视机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三大件”之一,虽然普及率不高,但是挡不住一个村看一台黑白电视也要了解世界的热情。

1988年春晚更加坚定了人们买电视机的想法。

赵丽蓉和《济公》主演游本昌演了小品,《西游记》主演六小龄童四人来了一出西游“真人秀”,毛阿敏一曲《思念》唱响大江南北。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88年西游记春晚“真人秀”

惊爆眼球的电视节目总是轮番登场,还没等春晚的热潮过去,88年中国的黄土地上又出现了一档惊天动地的电视节目——

山西电视台首创的《电视红娘》,顾名思义,就是男女相亲类《非诚勿扰》的前辈。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在那个军挎包和小短裙并存的年代,上电视搞对象显然是勇敢者的游戏。只有厚着脸皮“公开找对象”,才能解决广大中国男同胞的光棍问题。

山西电视台敢在这个改革开放不久的敏感年代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自然是有人给它做了好榜样。

早在81年,人民日报主办的《市场报》就刊登了中国第一条“征婚启事”,征婚人是数学老师丁乃钧。

戴墨镜的丁乃钧占据了报纸一角,旁边用几十个字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任凭外界因为这件事吵翻了天,主人公丁乃钧三个月收到了400多封应征信,年底就结了婚。

如今回首看88年的《电视红娘》,其中充满了反抗和叛逆的味道,不知道中国征婚第一人丁乃钧怎么想,大众总归是有点难以接受。

《电视红娘》第一期节目播出后,报名的都是一堆大老爷们,有一天突然来了个女孩子,人也俊俏,那期节目一播出就引起了轰动。

但是当时搞对象并不是说自己想搞就能搞,节目播出后,女孩被家人责骂“干嘛去电视台丢人”。

谈恋爱被逼着“低调起来”。

1992年的春晚小品《我想有个家》中赵本山扮演一个上《电视红娘》找对象的离异男子,他穿着当时相亲男嘉宾最主流的服装,在全国观众面前喊出了“想爱”的宣言: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本山大叔为“爱”发声

“年龄大了这婚姻市场就出现了疲软,上电视做个征婚广告不算啥丢人的事儿。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到电视征婚也是有原因的,兜里没钱就是渴望现金的,没家的滋味是火热水深的。”

本山大叔一声“疾呼”,中国开始了罗曼蒂克的时代。


02

倒爷空手套白狼

倒卖飞机赚4亿

但是活人也不能天天盯着情情爱爱。

不结婚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想要结婚还是要钱,赚钱才是当时人人都关注的话题。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小“倒爷”

1979年后,中国实行价格“双轨制”,市场价格比国家统配价时常会高出一到两倍。

利用两种价格差赚钱的人一抓一大把。

人们用老北京的方式戏称这群投机倒把的人——倒爷。

当时政府把低买高卖的投机倒把行为定性为“投机倒把罪”,在那个严打的年头,倒爷也算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赚钱,一旦被抓到就得蹲号子。

也正是因为国家对投机倒把的严厉管制,国内的倒爷只能赚点小钱。

有时候是倒卖乡下低价收购的几百颗鸡蛋,有时候把沿海城市收来的手表带回内地高价卖出,这种倒爷都被同行看不起,赚不来太多的钱,属于不入流的那一种。

国内也有倒卖电视、冰箱等家电的倒爷。

这一类倒爷通常都有着一点官方背景,通过“走后门”、“批条子”利用价格差行贿受贿、倒买倒卖,成为腐败的温床,被人们称为“官倒”。

但是在国内怎么倒卖都要小心翼翼,88年被抓进去的倒爷能排成几十个加强连。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秀水街

也是在这个时候,在北京,有“国际倒爷后仓库”之称的秀水街,逐渐成为中国与东欧相互了解的重要通道。

从经济瘫痪物资短缺的苏联远道而来的俄罗斯商人也像是如今排队买iphone的中国人一样扫光秀水街市场,整个中国流传开“一车西瓜换苏联一辆坦克”的传言。

来自重庆万州的商人牟其中,带着500个火车厢的罐头,换走了俄罗斯的四架苏制图-154飞机,再将这四架飞机卖给了四川航空,净赚上亿。

牟其中一战成名,成了中国倒爷的偶像。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牟其中

因为那时候,火车是中苏两国惟一的渠道,北京到满洲里再到莫斯科,这9000多公里烂熟在倒爷心里。

但是时间久了,有很大一批倒爷因为常年流转在苏联,被俄国美女和豪华赌场闪花了眼。

他们开始盘踞在苏联各大枢纽火车站,看到中国人就抢,毕竟敢来苏联的中国人都是有钱的商人。

直到1998年中国取消投机倒把罪,没等我国官方处理这群倒爷,倒爷就消失在自己人的强抢中。

仅剩的一群倒爷,成了火车站落魄的黄牛,而且马上就要被互联网抢票取代了。


03

段子手作家王朔

成功预言三十年后国人现状

这些抓住了机遇、冲破了旧经济体制的“二道贩子”倒爷们,在大作家王朔的笔下依旧被“尊称为爷”。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

提起王朔,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认识,电视剧《阳光灿烂的日子》可能比较大众一点,这部电视剧便改编自王朔小说。

1988年全年,穿着喇叭裤的最潮中国男女抱着家里的台式录音机,一路放着高价买来的磁带。

其中的曲子八成是崔健和窦唯的歌,有时候也会放点迪斯科,刚出道的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还没有传到大陆。

同是1988年,28岁的王朔有四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

无论是用军挎包装砖头砸人的叛逆青年还是烫了卷发的摩登女郎,只要走进电影院,就会被改编于王朔作品的电影给惊呆。

不过王朔的本人远比其作品让人震惊。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80年代北京青年很潮

起笔于84年的王朔先先后后写了《顽主》、《编辑部的故事》等作品,在略显平静的1988年把大众与潮流的冲击体现在字里行间。

就连街头修鞋开锁配钥匙的老大爷都觉得自己也能骚气冲天。

不少年轻观众看完王朔的电影后脑袋一热,剪了最潮的发型,整天吊儿郎当。

北京城从天安门广场到通州郊区,到处都是“放荡不羁”的小青年,整个北方把这些人称为“二流子”

王朔的文章为什么有把一代人变成“二流子”的能力呢?

建国后中国作家可以分为三代:早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诸作家为第一代,寻根作家为第二代,寻根后新潮作家为第三代。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顽主中的三个段子手

王朔毫无疑问属于第一代。在他的笔下,主角多是“流浪汉”与“孤儿”,以痞子放荡不羁的姿态来抨击当时的社会。

他善于用毫无掩饰的痞子行为来唤起人们理想中人“直白”处世的样子,极易引起人的共鸣。

相比较和他同一代的作家,王朔的文风才是他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不正经”的人,王朔这种天生段子手的性格使他的文笔具有高度幽默感和代入感。

他的喜剧形式的最基本手段是调侃。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王朔和冯小刚

《顽主》也好,《编辑部的故事》也罢,总有几个人在满嘴跑火车。

这在之前严肃的反思类作品中是找不到的。

找不到并不代表冷门,王朔的作品的确是大众化作品。

并不是赵树理那样的山药蛋流派才能叫大众化,王朔一定深入了解“农村包围城市”这句话,他反而行之,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作品从城市扩散到农村。

在他看来,调侃不仅是一种写作方式,还是主角的人生态度。

调侃别人,也调侃自己,这正是王朔作品的基本原则。

这种苦中作乐调侃的性格有没有感到一丝熟悉?

21世纪的所有网民在网上当段子手,白天还要过着高压的生活,想要在现代高强度的环境下活下来,就要自己去寻找快乐。

这正是王朔在80年代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而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接触互联网的人都学会了苦中作乐,加班的白领刷抖音,种地的农民刷快手,写不完作业的小学生打王者荣耀。

王朔作品中对新时代的人们苦中作乐的的预言实现了!


蜻蜓fm的《晓年鉴》已经更新到了1988年。

在这个社会大跨越的时代,中国还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快来收听吧。

1988年:中国最早一批光棍是如何脱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