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模擬題導寫:那一次,我認識到知識的力量(外一篇)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任選一題作文。

①“知識”的本義是:說的很準,一語中的。知識可以記錄、傳遞,作為人類共同資產不斷積累,知識的價值判斷標準在於實用性。智慧是人類所具有的基於神經器官的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文化等多種能力。知識是一種記憶,而智慧可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狀態。

②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總稱。智能化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以及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等相繼崛起;在互聯網技術深入應用的基礎上,出現了“智能+”。近年出現的智慧屏、智慧手錶、智慧音箱等,給人們提供了更多方便。

為了鼓勵大家學知識、長智慧,學校文學社舉辦了一次徵文活動。請你從下列兩個題目中任選其一,寫出你的應徵作文。

(1)題目:那一次,我認識到的力量

要求:①請從“知識”“智慧”兩個詞語中任選一個,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後作文。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讀了上面的文字材料,你想把自己的聯想和感悟分享給遠在鄉村的親人,請你以“榮榮”的名義給表弟“樂樂”寫一封信。寫信時間為“2020年6月25日”。

要求:①自擬題目。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題解讀】

本次的作文題,是“閱讀+寫作”,先提供整個作文材料,並明確寫作任務,主要圍繞“學知識長智慧”的主題設題。作文材料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增長智慧技能,提升個人認知,改變學習和生活,滲透著對學生自身發展的引導,屬於自我感悟和成長類作文。

材料中一共出現三個詞語的解釋:知識、智慧和智能+。知識是智慧中的多種能力之一,智能+是指人們學習並掌握知識,綜合運用多種能力(智慧),使之對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改進、改善,從而影響生活。

(1)題,題目中“那一次”屬於限定詞,說明了是對過去的某一次經歷的回味,思考,感悟。“認識”,是對過往經歷的總結、概括,理解上的不斷深入。“我”是“認識到”的主體,也就是寫作視角限制為第一人稱,寫自己通過某件事有所感悟和啟發。“知識”“智慧”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的詞語,也是關鍵詞,“知識”具體可以指學校學習到的知識,書本上的知識等。“智慧”可以是人類的智慧,也可以是個人的生存智慧。“力量”一詞,是有分量的意思,可引申為作用、能力,可以是體現知識、智慧在生活中的作用、意義,可以是當下的驗證,也可以是有分量的意思,可引申為作用、能力,可以是體現知識、智慧在生活中的作用、意義,可以是當下的驗證,也可以是有根據地展望未來。

(2)題,其實是第一個題目的另一種形式的表達,只是把自己的這種“認識”轉告給鄉下的表弟。需要注意的除了書信的格式和人稱、時間的要求外,還要留意寫信的目的,題目中有一種引導傾向,展現知識的魅力,智慧的力量,鼓勵鄉下的表弟努力學習。

從內容選擇上來說,可從自己的生活小事入手,寫運用知識和智慧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也可結合當下熱點,談自己對知識、智慧的理解和感悟;還可寫新科技給生活、社會帶來的便利、改變等。學生可以選擇的切入點很多,但要注意“認識”的得來要水到渠成,文章前面的敘事和後面的認識應聯繫緊密,同時注意敘事詳略得當,和“認識”有關的敘事要詳寫。

【題目(1)優秀範文】

那一次,我認識到知識的力量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少年讀書時。

――題記

我呆呆地望著臺上光芒四溢、自信滿滿的她,有什麼好像變了,是什麼呢?

初見·縕袍敝衣沉默寡言

她是我們班的轉學生,灰頭土臉的樣子與我們班格格不入,我們是“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燁然若神人”。而她,“縕袍敝衣處其間”,頭埋得低低的,像一隻受驚的鴕鳥。當我們想邀請她去玩時,她卻像一株倔強的藤蔓,固定地盤繞在自己的座位上。漸漸的,屢次受挫的我們不再去找她玩,她成為了班中的小透明,本就沉默的性子更加沉默了。

後來,有一次她與班上的女同學發生一些小摩擦,不善言辭的她低著頭,不發一言。至此,與本班脫節。

奮發·追求光芒發奮努力

她的學習成績在班裡只能算中等,與班裡脫節後,她整日無所事事。漸漸的,她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開始拼命學習。下課時,我們在班裡嬉笑玩鬧,她則自成一方境界、巋然不動,專心學習。她有一個專門放廢筆芯的筆筒,裡面的筆芯越來越多,她臉上的黑眼圈也越來越重,與之相對的,是試卷上越來越多的紅勾。她逐漸成為老師的驕傲,性格也有輕微改變。一株藤蔓在教室的角落悄悄生長,而我們對此從未察覺。

後來·月華如水變了模樣。

有一次,她投稿的作文得了一等獎,老師很高興,讓她上臺朗讀自己的作文。我們這才驚覺,她,好像變了。她走上講臺,微微一笑,行動自如絲毫不緊張,然後開始朗讀作文,清越的聲音敲打在我們心中,敲碎了我們對她的固有印象,她從灰撲撲的醜小鴨變成了光芒四溢、自信滿滿的白天鵝。

那株在教室角落裡、不被人注意的藤蔓,現在卻長得旺盛又美麗。到底是什麼改變了她呢?當我的眼光落到她那被筆芯塞得滿滿的筆筒時,突然就明白了。知識改變了她,“用珠寶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她靠著

知識充實自己,使自己成長。“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呆呆地望著她,眼中添了一抹亮光,好像,認識到了什麼…·..

那一次,我認識到知識的力量。

【名師點評】①內容上,文章圍繞“知識的力量”這一題旨即興發展,以人物的變化為主要內容,具有一種行雲流水之美。對人物的細緻刻畫更深層次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深化了主題。②語言上,語言富有感染力,善用比喻,將她比作“藤蔓”,並貫穿全文,使人物形象變得鮮活起來。③結構上,三段小標題式結構,層次井然,脈絡分明,文意流暢連貫。

【題目(2)優秀範文】

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樂樂:

展信佳。近日學校舉辦“學知識,長智慧”活動,我有幾分感悟想與你分享。

學無止境。斯蒂芬·霍金曾說:“我們只是一隻高級猴子,在一顆非常普通的小恆星球上,但我們可以認知宇宙,這讓我們有些特別。”與宇宙星球相比,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人類所知的不過是冰山一角,因此,每個人的視野都狹窄而侷限。但這些侷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一認識到自己的侷限。我們不能迷失在思維的繭房裡,而應對所有的知識保有一份敬畏之心。

在知識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是謙卑的,都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所謂“學無止境”是:當你征服一座山峰時,它已經在你腳下,你必須再找一座山峰去征服,否則,你只有走下坡路了。

學而用。莊子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欲窺其善,必先學也,用也,後方強也。知識藏在書裡,而非書皮上,所以要充分利用知識。在應試教育下,高分低能者早已

屢見不鮮,許多人淪為了死讀書讀死書之流,這樣學而不用,知識能就此死於腦中。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自己愛上學習是門學問,而學習有

時之所以為人所厭,是因為學生對學到的知識不加以利用。

唯學之、用之,知識方有“活性”、有新意,才有被喜愛的理由。由此可見,智慧不僅僅存在於知識之中,也存在於運用知識的能力中。

智慧使精神富足。周作人有這樣一句話:“社會不但需要果蔬藥材,也一樣迫切地需要薔薇與園丁。”即當溫飽不再需要拼命爭取就能滿足時,人們便開始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精神上的富足,能夠引領人類走向更廣袤的天地,不再受限於方寸之間。表姐希望你能做一個精神上富足的人,用知識填充自己,不沉淪在物質誘感和名利追求裡,即便身處最困頓、最艱難的情境,仍然做到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

在黑暗中刻畫光明,在荒蕪中培育生機,便是精神富足,是最高深的知識,是智慧的結晶。

人人皆道:“知識就是力量。”但知識既不是絕對真理,也不是金科玉律。它是豐富而包容的,是流動而鮮活的。

只有終身學習知識,充分利用知識,做到精神富足,才是價值昇華的過程,是智慧結晶的過程。

楮墨有限,不盡欲言,餘言後敘。

表姐:榮榮

2020年6月25日

[名師點評]①內容上,能綜合運用道理論證、舉例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來論證觀點,論據充實有力。一氣呵成,流暢自然,無斧鑿之感。②語言上,多用短句,語言精煉,意蘊豐富。用詞典雅,富有文采。③結構上,結構嚴謹,從“學無止境”“學而用”過渡到“智慧使精神富足”,從而得出“知識是智慧的結晶”這一結論,銜接自然連貫,脈絡清晰,邏輯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