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曾大戰關羽,為何卻都不敢挑戰趙雲?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塑造了很多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其中以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等蜀漢猛將最為出色。然而在曹營中,也誕生了一些悍勇猛將,比如典韋、許褚、徐晃、張郃等人。其中張郃在瓦口之戰對張飛滿不在乎,並揚言視其為小兒;徐晃在樊城之戰當場翻臉,與關羽大戰七八十合;但是二人在漢水之戰的時候,卻雙雙心驚膽戰不敢迎戰趙雲!

——因此!不少人有這樣一個疑問,是不是因為關羽、張飛的武藝不如趙雲,導致了二人獨懼趙雲的情況!

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曾大戰關羽,為何卻都不敢挑戰趙雲?

瓦口之戰,起初是曹洪打了大勝仗,斬殺了吳蘭的副將,張飛等便收兵不出。這一仗原本應該乘勝追擊的,但是曹洪在出漢中之前,收到神卜管輅的卦語“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軍之南,傷折一股!”【這一卦後來應驗在夏侯淵的身上】曹洪知此卦語,於是心存顧慮,明知打了勝仗,卻反而收兵回漢中閉門不出。

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曾大戰關羽,為何卻都不敢挑戰趙雲?

我們可以站在張郃的立場,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他當時的心態:

第一、張郃說得很對,作為一員大將,披堅執銳戎馬一生,豈可因為卜術之言迷惑心志,貽誤戰機?說明其處事果斷,頭腦冷靜,比曹洪更具大將之風。

第二、但凡武將,骨子裡大多都有不服輸的品質,曹洪是因為被卜術迷惑,所以才會在大勝後退兵,若換作平時,他同樣不會懼怕張飛。張郃見曹洪畏畏縮縮,當即大怒道“眾皆怕張飛,吾視為小兒耳,此去必擒”!這便是張郃作為一員猛將,見到曹洪畏畏縮縮長他人志氣時的自然反應。


第三、曹魏集團的管理制度,向來都是曹氏宗親為三線總指揮,張郃等人雖然屢立戰功,在曹魏屬於老資格猛將了。但其身份地位永遠在曹氏宗親之下,要麼是夏侯淵,要麼就是曹洪、曹真,總有一個頂頭上司。張郃心中肯定是要爭口氣的,讓曹操見識見識自己的本事。


因此!站在張郃的角度,他一定要打這一仗,即便曹洪猥瑣不前,自己一個人也要去拼搏一下。

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曾大戰關羽,為何卻都不敢挑戰趙雲?

——徐晃為何敢挑戰關羽

很多人認為關羽受年齡的影響。事實上年齡並不影響,因為徐晃出道比關羽還要早。早在黃巾起義之前,他就已經加入軍旅多年了,正史中關羽稱徐晃為

“大兄”!年齡不可能比關羽還小。徐晃敢挑戰關羽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其鬥將技術過硬,他在曹營中鮮有對手,武力值僅次於許褚。當年打劫獻帝車駕,徐晃接住許褚廝殺,五十合之後無絲毫劣勢。

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曾大戰關羽,為何卻都不敢挑戰趙雲?

其次當年關羽投靠曹營的時候,由於受曹操賞賜待遇異於常人,曹營諸猛將多懷嫉妒心理。再加上關羽的性格本來就非常孤傲,九成以上的曹營將領都非常排斥,其中以猿臂將軍蔡陽對關羽的仇恨最深。唯獨願意與關羽交朋友的,就只有張遼與徐晃。三人在曹營中不乏有討論、切磋武藝的情況。徐晃對關羽的鬥將特性非常瞭解。因此!在其鬥將之初,故意邀請關羽敘舊,突然發難,使關羽失去了主動衝陣跑馬的機會。

——據統計,關羽在被動接招的情況下,從來沒有斬殺一位武力值二流以上的武將!


最後一個原因,關羽起初攻打樊城,右臂中了一支毒箭,由華佗刮骨療毒才得以保住了性命,但並沒有完全康復,右臂尚有些許少力。因此!徐晃在這次打鬥中,並不僅僅只是打平了關羽,實際上是擊敗了關羽。關羽因右臂少力退回了陣中。

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曾大戰關羽,為何卻都不敢挑戰趙雲?

那麼?漢水之戰,為何徐晃、張郃雙雙不敢迎戰趙雲呢?

趙子龍的軍旅生涯中,一共有三場著名的大型戰役;第一是穰山之戰單騎救主,此戰大概是繼磐河之戰後,趙子龍真正意義上的問世之戰。此戰之前,曹軍將士幾乎沒有聽說過趙子龍的名字;第二是長坂坡之戰,是其人生中的成名之戰,趙子龍單槍匹馬,勇闖曹圍大戰一天一夜,斬殺敵營中五十幾員大將。從此!趙子龍的大名如雷貫耳,曹營將士無人不知,大多都心存懼意。——之前的兩場戰役,趙雲在曹營中建立的威名,幾乎已經超越了關羽、張飛!

張郃不在乎張飛,徐晃曾大戰關羽,為何卻都不敢挑戰趙雲?

第三場戰役則是漢水之戰,此戰才是趙子龍的封神之戰。從此曹營將士見到他基本都是繞著走。我們看趙雲在這一戰中的表現“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偏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趙雲救出黃忠,大搖大擺就離開了。

當時曹軍將士為何不敢攔擋。一則趙子龍槍法驚豔,勇不可擋;二則眾人紛紛想起昔日的趙子龍之勇,將士們大多處於未戰而先怯的情況。且看原文“所到之處,但見‘常山趙雲’四字旗號,曾在當陽長板知其勇者,互相傳說,盡皆逃竄!曹軍將士互相傳頌趙子龍之勇,一傳十,十傳百,使得全軍震撼,各自逃竄。張郃、徐晃見到此番景象,當然也是不敢出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