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阻礙了你和孩子的溝通?原因在這裡~

孩子高中了,經常有一些家長討論,以前很聽話的孩子,為什麼到高中以後經常會和父母起爭執,家長說兩句後,孩子反而會嫌棄父母特別煩。其實,這種情況在高中生特別常見,家長應先了解具體原因所在。

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與父母的溝通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環節。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高中生與父母溝通起來如此困難呢?

其實,高中生和初中生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們有了更加強烈的自我意識,喜歡自己處理問題,不願意家長、老師過多幹涉,而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特點。

許多家長的隱痛:

為什麼我能把孩子養大,卻無法跟他溝通?

是什麼阻礙了你和孩子的溝通?原因在這裡~

家長與孩子溝通難的問題

該如何解決呢?

一、反省自身言行,做合格家長

當家長與孩子之間出現了溝通障礙,家長首先要反省自身,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不當的語言和舉止,阻礙了孩子與你的進一步交流。這裡可以參考家庭教育指導師顧曉鳴老師提出的“好家長十大好習慣”,作為學習的榜樣。

是什麼阻礙了你和孩子的溝通?原因在這裡~

如果家長能夠具有其中的多數習慣,我想您和孩子的溝通就沒有大的問題了。

二、保障交流的時間,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間

家長不能以忙為藉口,忽略與孩子的交流。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業的發展期或頂峰期,是單位的骨幹或領導。他們上班忙工作,下班忙應酬,沒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已經無法在學業上輔導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交給了學校和老師。

其實,這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孩子不會因為家長的忙碌而停止成長,處在青春期的他們反而思想變化得比以前更快。這段時間,家長與孩子出現溝通障礙是很自然的。想要了解孩子想什麼,必須要讓他說出來,所以家長每天無論再忙,都要抽出時間來跟孩子聊聊,瞭解他的想法,用心聽他講話,使他感覺受到了重視,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尊重和滿足。

家長還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平等的交流空間。高中生在學校學到的是課本知識,他們對社會的瞭解大多來自父母,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能接受家長的一切想法。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家庭教育觀念也要發展和更新。

家長千萬不要以為你給了孩子生命就可以支配甚至決定孩子的一切,也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家長,就可以代替孩子成長,把你沒有實現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這些交流都不是平等的,孩子必然會抵制;錯誤的交流方式,孩子必然會逆反;錯誤的做法,最終使家長與孩子形同陌路。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充分尊重孩子,與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問題,這樣,交流就比較容易進行了。

三、掌握溝通的方法,拓寬溝通的話題

與孩子溝通是門學問,家長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方法。

父母應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心理發育特點,家庭教育就必須根據孩子的心身發育特點來進行。將“我講”變“我聽”,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是什麼阻礙了你和孩子的溝通?原因在這裡~


是什麼阻礙了你和孩子的溝通?原因在這裡~

是什麼阻礙了你和孩子的溝通?原因在這裡~


是什麼阻礙了你和孩子的溝通?原因在這裡~


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多談如何學做事、學共處、學做人等話題。孩子願意聽,願意聊,就表明他已經在心裡接受了家長的一些思想和觀點,這樣,就無須家長再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講大道理了。

小來建議:

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交流是門學問,

值得家長們不斷地深入探究並牢牢掌握。

這門學問,歸結成一句話就是:

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並給予孩子信任、鼓勵和支持。

這樣,孩子才願意把你當朋友,

與你溝通無極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