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建築宋代繁塔——開封最古老的建築

歷史上的開封有著“東京夢華”、“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開封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地。

古代開封有這麼一句民間諺語“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搭繁(pó)塔腰”。兩塔曾是大宋皇都的雙地標,繁塔價值不在鐵塔之下。繁塔建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比鐵塔(公元1049年)要早建75年。歷史上的繁塔原高九層兩百四十尺(73米),是開封最的塔,高度和體量都超過了鐵塔。

河南古建築宋代繁塔——開封最古老的建築

繁塔位於開封城外東南1.5公里的繁臺上而得名。相傳當年附近的居民多為繁姓,所以這片自然形成的高臺叫繁臺。古代的繁塔臺面寬闊,每年春天,繁臺上桃李爭春,百花吐豔,綠樹繁茂,殿字崢嶸,人們春遊賞花,燒香拜佛,飲酒賦詩,稱“繁塔春色”為開封八景之一。

繁塔原名興慈塔,因其建於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內,故又名天清寺塔。它是開封地區興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開封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當年繁臺高,建於繁臺上的繁塔更高,九層寶塔,曾是“京城第一高”。

河南古建築宋代繁塔——開封最古老的建築

繁塔自籌建到竣工用了20多年,完工後次損毀。元末,天清寺毀於戰火,九層的繁塔也因雷擊只剩下七層。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擔心分封在開封的周王朱橚造反,所以派人來開封剷除“龍氣”。除了拆除周王府以及其他的重要建築以外,還破環了繁塔。塔七級去其四,止遺其三。

到了清代順治年間,僧人桂山遊歷至此,發心修復繁塔。桂山和尚修復了繁塔的三層原塔以後,利用周圍的舊磚,在三層原塔以上蓋了七層實心小塔,封住塔頂,使繁塔成三層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現在的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積501.6平方米,塔身一磚一佛,塔身內外遍嵌佛像磚,因此繁塔又被稱為“萬佛之塔”。繁塔因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精美的佛像磚雕、豐富的碑刻題記、罕見的書法藝術、珍貴的地宮資料、神秘的層級問題而聞名於海內外。

河南古建築宋代繁塔——開封最古老的建築

繁塔基層塔身築有極高的封護牆,加大了塔基,增強了抗壓力。塔的結構,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門,每層簷部由斗拱承託,第一層有兩個塔心室,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從南門入可通達六角形塔心室,有木梯可上達三層。從北門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層。第二層有兩個通道、四個佛洞。

第三層僅西北一個通道、前後兩個佛洞,各層結構不同。欲從第三層登上大塔平臺,或下去二層佛洞或上塔頂,必須走出洞門,沿外壁塔簷盤旋而上而下,就是所謂的“自內而上,自外而旋,登於其巔”的說法。

繁塔內部有塔心室,有通道和樓梯進入。每一層有向外的通道及瞭望口,可以向四周俯瞰。塔心室和繁塔的外壁一樣,密佈著形態各異的小型佛像。約7000塊佛像磚、108種形象造型,包括佛、菩薩、羅漢、伎樂等。細看塔身佛像磚,顏色深淺不一,形貌略有差異。有宋代原裝貨,有元明修補磚,最新的是1982年大修補上的佛像磚。

河南古建築宋代繁塔——開封最古老的建築

佛像瓷磚,其用不同的加釉灰色方磚砌成,塔表的每塊磚都是一尺見方,為凹圓形佛龕,龕中有佛像凸起,一磚一佛,趺坐其中。佛像的姿態、衣著、神情各具特色,佛像有端坐在單蓮座或束腰蓮座之上者:有手執各種法器的佛像;還有常見騎著青獅的文殊和騎著白象的普賢二菩薩;有六臂或十二臂的觀音菩薩,以及樂伎等等。

佛像表情細膩逼真、個個形象鮮明生動、相貌迥異、千姿百態,將繁塔烘托得十分壯觀,顯示宋代雕刻藝術家的超人技藝。這種以精美陶土佛像磚遍飾塔身之作,在中國古塔中,開創了北宋佛塔的獨特門類,對研究中原佛教藝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繁塔內各層的牆壁和登道上,琳琅滿目的宋代石刻題記,鑲嵌有各種碑刻200餘方,碑刻以宋代為主。其中以宋代書法家洛陽人趙仁安所寫的“三經”最為著名。刻石四周雕有蓮瓣開花紋圖案的裝飾,雕技精湛神妙。不僅是研究繁塔歷史的寶貴資料,也是書法藝術的珍品。

河南古建築宋代繁塔——開封最古老的建築

唐之前佛塔多為四角空心塔,宋以後多為八角實心塔。繁塔是四角空心塔向八角實心塔過渡的類型,也是研究佛塔建築發展、演變的珍貴實物資料。1988年,繁塔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年以來,繁塔幾無損毀,是從未經過大修、完保原真的北宋遺構。蘊含著豐富的、難得一見的文物信息,具有北宋文化、建築、藝術、宗教等多方面珍貴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