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大白”舱内日行万步

变身“大白”舱内日行万步

变身“大白”舱内日行万步

武汉战“疫”,给张倩留下了点点滴滴让她觉 得幸福的回忆。

14岁儿子一下子长大 懂得安慰妈妈:

妈妈,我会照顾好家里

张倩是80后,她所在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全省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从1月20日开始,这里的战“疫”就打响了。那时关于新冠病毒的认识还不多,不过,医院刚刚组建起病区时,张倩就第一时间报了名,参与一线救治工作。

从大年初五进入负压病房,到2月4日,病区收治了超过10名确诊患者,张倩协助完善病区工作流程,全力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

“这两个日子我都记得牢牢的。”张倩说,因为“国有难,召必来,战必胜”,出征武汉那天,她刚刚从隔离病区下班,情况紧急,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迟疑,物资准备、人员出发都要在3小时内完成,张倩甚至来不及跟家里人解释“怎么工作的病房从广州到武汉了”。

临行前,张倩与儿子约好,抵汉后每天打视频电话报平安。让她泪目的是,14岁的小小男子汉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他说:“妈妈照顾好自己,我会照顾好家里!”

2月4日当天,张倩和队友抵达武汉,2月6日,张倩所在的广东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就出动接管了江汉方舱医院的227张床位,之后在这里累计收治了298名患者。

作为护理组长,张倩进入方舱,迅速调整心态,认真完成方舱的行政协调、接诊确诊患者、搬运物资、整理病床等工作。

2月21日,根据国家调度,张倩又与同事们转战武汉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作为主要管理团队接管244张床位。

在转战中,张倩是“广东经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首创的“感控观察员”制度在方舱应用的实际执行人。她主动承担起队内所有医护及后勤人员的穿脱防护培训工作,同时还培训了吉林应急医疗队感控员。她与院感专员一起规划建立了驻地的半污染区、清洁区,协助制定感控观察员职责,有效加强了队员们的防护意识。

厚厚的防护服、紧绷绷的多层口罩与护目镜,让人感觉缺氧、头痛。张倩从未退缩,严格坚持6小时一班工作,常常穿着防护服步行上万步。

尽管穿上层层的防护装备行动受限,但张倩和队友们对患者的细致照顾并没有减少,她们在工作中经常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优质的护理服务与心理疏导。

让同事们都惊讶的是,张倩还在休息时间主动担任“感控观察员”工作,保证全体队员“大白”无一人感染。

107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舱,累计管理床位471张,收治患者404人,医护人员零感染,这是作为“特种部队”的广东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交出的答卷。3月5日,这支队伍获得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是目前抗疫期间国家颁出的卫生系统最高集体荣誉。

在武汉战“疫”时每天有同样的心愿——

“今天出的比入的多”

目前张倩已队返粤,回忆在武汉的战“疫”经历,她说起自己每天进舱前的心愿:“希望今天出的比入的多!”

她记得,3月4日,一上班,准备交接的同事优凤就很高兴地说:“今天要出16个呢,我班上出了4个了,剩下的你班上出。”

其实,办出院流程挺繁琐——核对信息,做好宣教,写放行条和出舱证明,全身消毒后还要把病人送到出口处的车上,可是他们特别开心。

方舱内事务繁琐,医疗资源有限,她们为了节约防护服,上班前故意几小时不喝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路、说话一快就会上气不接下气,但是大家依然干得很努力,累了就在椅子上坐一会,松口气。

上完6小时的班,张倩与同事们休息时还会不时想舱内的事:1004床方阿姨的心情怎样了呀?明天上班要怎样安慰她呀;1129床的叔叔要薄被子的事情不知解决没有呀;1132床18岁的弟弟第二次核酸结果出来没有呀,他可是急得很想要出舱呀……

张倩说患者们总是在出院路上不停地感谢医护,还追着要地址和电话,说要寄特产到广东。“每次上班,最幸福的时刻不是下班,而是这些让人动容的点点滴滴。”张倩说。

张倩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助产士,广东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1月20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第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疫情袭来,张倩第一时间请缨上阵,参与救治10多名患者。

2月4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受国家卫健委调度支援武汉,张倩又是第一时间参战,前脚出负压病房,后脚奔赴武汉驰援。

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张倩穿成“大白”,日行万步,以生命守护生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高龙

战“疫”40天

心语心愿:

最幸福的时刻不是下班,而是那些让人动容的点点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