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愛梵高》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至愛梵高》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一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裡的火熄滅掉,而要讓它始終不斷的燃燒。”—— van gogh


《至愛梵高》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影片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後六週裡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帶觀眾穿越回十九世紀末的歐洲,並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後的人生。影片採用梵高原畫作品中的人物原型還原梵高的藝術人生,讓觀眾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視覺盛宴時,抽絲剝繭地發現隱藏了一個半世紀的秘密。

梵高筆下色彩豔麗的向日葵,廣袤無垠的星空,生氣勃勃的麥田,甚至是那些不知名的小人物......這些都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愛。梵高的筆觸出現了大量的方向上的對抗,它們全都在延伸、旋轉,像激流一樣流動,使人感到頭暈目眩。也正是這些如同激流一樣的筆觸展現出梵高本人對生命的詮釋——愛。

愛是梵高的代名詞。無論他被生活折磨得再怎麼不堪,他也依然熱愛生活。正如他曾說過的“即使我不斷地遭受挫折,也不灰心;即使我身心疲憊,哪怕是處於崩潰的邊緣,也要正視人生。

”梵高的胸中燃燒著一團熾熱的火焰,他渴望溫暖別人,渴望感動世界,於是他便手執畫筆,用豔麗的色彩和濃郁的筆觸抒寫他對人世的熱愛。哪怕他經常遭到世人的冷落和白眼,哪怕他自己常常陷入無助的絕望深淵中,他的內心也始終燃燒著一團火。

我敬佩梵高,我熱愛梵高。因為他以身作則告訴我應該怎樣對待生活,他教會了我,在世人都不理解你時,你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對待世人。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至愛梵高》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沒有什麼是比“熱愛他人”更為真切的藝術了。”—— van gogh

回到《至愛梵高》電影本身,全程一共有三處讓我忍不住直接飆淚。第一處是梵高在稻田中畫畫時,被幾個淘氣的男孩用石頭砸,之後匆忙收起畫具,倉皇逃離的情景;

第二處是梵高為小女孩畫畫,女孩的媽媽不願讓女孩接觸梵高把她抱走時,梵高嘴裡喃喃地說" I have no trouble.... I have no trouble"....最後他只能怔怔地盯著那副未完成的兒童畫,不發一言;

第三處就是電影結尾,大銀幕上梵高的回眸,配上字幕——“Loving Vincent”,心中聚集的感動化為眼淚,直接奪眶而出。

《至愛梵高》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我希望他們能接受我原本的樣子。”—— 梵高

天才是不被世人理解的,所以梵高的一生註定是孤獨的。小時候的梵高追著母親去自己哥哥的墓前,想去拉母親的手卻被無情甩開;鄰居一而再再而三的逼他,就連小孩子也拿著石頭砸他。甚至有一位船伕說"他不在乎那隻髒兮兮的烏鴉偷吃了他的午飯,連一隻偷食的烏鴉都能讓他那麼高興,我想,這人該有多麼寂寞"。那一段熒幕上梵高在畫架前蹲下身子看著烏鴉,笑容燦爛,彷彿一個孩子,似乎被一隻烏鴉需要也是他莫大的榮幸。這是因為他從不曾被人需要過。世人都冷落他、排擠他,而他自己又是對麼渴望能幫助別人,能溫暖別人。他心中那團時刻燃燒的愛的火焰無處釋放,只能通過畫筆抒發出來,所以他才一天到晚的總是畫畫吧。他在給弟弟的最後一封信中說:我以生命為賭注來畫畫。他把所有的熱情都傾注在藝術上,他的創作不是技術的產物而是熱情的碩果。他把他的寂寞,孤獨、迷茫和對生命的熱愛全部宣洩在作品之中。

《至愛梵高》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藝術是對破碎生活的慰藉。”—— 梵高

梵高曾說過:“我夢見了畫,然後我畫下了夢”;

他也說過:“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我甘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

他還說過:“沒有什麼不朽的,包括藝術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藝術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

翻轉電影/

帶你發掘那些令人怦然心動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