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關鍵是什麼?水產養殖戶的一致追求!

傳統水產養殖跟大多經濟活動一樣,以追求投資收益回報最大化為目的。通俗的說法就是,水產養殖者以追求單位養殖面積最大的養殖收益為目標。而在此過程中,實現養殖面積最大的產量是養殖者最通常的做法。


這樣,養殖者就會盡最大可能加大養殖密度,增加飼料投餵頻率和投餵量,在養殖條件允許情況下儘可能高頻率、大量的排汙換水,防控疾病以高頻、大量殺菌消毒的藥物使用等方式來達到高產;


相反,養殖者一般會容易忽視養殖動物是否健康,飼料利用是否達到最佳,環境保護是否受影響,養殖生產是否可長期持續,以及養殖水產品的品質和食用安全是否達到人類日趨提高的需求等問題;


結果,就是水產動物生長速度並不理想,水產疾病多發、水產動物成活率低,養殖穩定性差、成功率偏低,養殖成本高、養殖效益低等諸多不利境況。


因此,從可持續穩定發展講,以犧牲環境、魚體健康為代價及過分追求單位產量最大化的模式並不能給養殖生產帶來效益最大化,亦或說是一種不科學的、不健康的、不可持續的、竭澤而漁的養殖行為。

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關鍵是什麼?水產養殖戶的一致追求!


為何追求單位高產

不一定能創造最大效益?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水產養殖動物對生存空間有其個體最低需求,隨著養殖密度加大,個體生物生存空間就會不斷被壓縮,當小到一定範圍時,養殖動物就會感到緊張而產生應激反應,這時機體各項正常生理活動就會受到抑制或失衡,伴隨而來就會有餌料利用率下降、生長速度減緩、機體免疫力下降、疾病易發、死亡率上升等情況。

養殖戶在投餵時,可以攪拌添加乳酸菌投餵,不僅能促進消化,有益腸道健康,提高餌料利用率,降低餌料成本;還能一定程度抑制有害細菌滋生。



其次,水產養殖動物的消化系統有其運行最高負荷要求,當飼料投餵頻率、投餵量長期超過機體消化系統所匹配的最大能力時,這些器官就會因為長期超負荷運行而出現器質性和功能性損傷,其相應消化吸收功能就會減弱甚至喪失,攝食量就會隨之減少,飼料蛋白轉化為水產動物蛋白的效率就會下降,相應水體汙染物量上升,結果就是養殖的飼料、水處理、疾病防控等成本均相應增加,養殖效益下降;

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關鍵是什麼?水產養殖戶的一致追求!

消化系統在承擔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同時,在養殖動物的機體免疫和疾病防禦上亦扮演重要角色,若其出現損傷和功能失衡時,機體免疫力、疾病防控力就會下降,養殖動物成活率降低,養殖就會受影響。再者,養殖動物各器官是一個整體,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協助,當其中一個器官受損(如消化器官),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他遠程器官的組織和功能也會受其影響而出現損傷和失衡,從而給水產養殖動物整體生理機能帶來負面影響,也給養殖效益帶來負面影響。


再次,單位養殖水體汙染物處理能力也有其最大限度,當養殖汙染物排放超過水體自身汙物最大處理能力時,一者就是養殖廢物就會以“氧債”形式儲存下來,給養殖動物疾病發生和超常規死亡帶來隱患;二者有機汙染物過多也會使水體中有害物質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指標超標;再者BOD(生物需氧量)升高對養殖動物有利指標如溶解氧就會對應降低。整體上影響養殖動物生長、發育、正常的免疫及疾病抵抗能力,也影響著養殖效益。

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關鍵是什麼?水產養殖戶的一致追求!

最後,水域對汙染物的承載能力與自淨能力,當養殖水域周邊汙染物長期大量匯入超過這片水域自我承載和淨化能力時,環境生態系統(特別是微生態系統)就會失衡甚至崩潰,其結果就是水質惡化、病原體大量繁殖,從源頭上影響養殖生產及生產效益的創造。

不少養殖戶在進行殺菌、病毒的操作過程中喜歡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容易引起疾病的復發,而傳統的消毒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殺病毒或者是細菌不具有廣譜、高效的特性,最新的技術是採用銀離子,通過帶正電荷的銀離子吸引負電荷的病原體後進入病原體內將病原體的官能細胞殺滅從而實現高效、無刺激、徹底的殺菌的效果。



何為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

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需要通過提高飼料配方配製技術,合理養殖密度及飼料投餵管理,科學養殖技術,在最大發揮養殖水體汙染物處理能力的同時保護養殖水域生態環境,最大限度的獲得人類所需要的安全水產品,一種可穩定持續養殖模式來實現

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關鍵是什麼?水產養殖戶的一致追求!


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關鍵是?


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的關鍵,是保持水產養殖動物生理和身體健康。不管是生長速度、飼料利用、抗應激力、疾病防控、環境保護、群體產量、養殖成本、食品安全、成活率、成功率、收益率等最終均會跟水產養殖動物生理和身體健康建立聯繫或受其影響。

我們知道每種動物都有其最佳的生長潛力和機體免疫防禦力,而養殖動物只有在健康狀態(而不是脅迫狀態)下,才能實現對飼料物質最有效的轉化和利用,減少飼料投餵量,減少水體汙染,做到飼料成本降低和環境保護;才能實現養殖動物最大的生長和生產潛力,達到養殖週期縮短和單位產量提高;才能實現機體免疫防禦及疾病抵抗力最佳發揮,減少疾病發生,減少藥物的使用,做到藥物成本降低和成活率提高;才能實現水產品的品質提高,食用安全的保證,達到市場擴大和價值提高。


因此,只有做到養殖動物生理和身體健康為前提,才有可能實現水產養殖效益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