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就是上帝”不是真理,前提是相互尊重

在服務禮儀培訓中,經常會提到一個概念“顧客就是上帝”,這個思想來源於西方國家,他們認為,特別是對於服務行業來說,顧客是永遠都不能去得罪的人。這種思想後來便在全球經濟界和服務行業中流行並被普遍接受。


“顧客就是上帝”不是真理,前提是相互尊重


尊重顧客

商家在服務過程中,一定要了解顧客的需求,儘量滿足和尊重顧客的需求。沒有顧客來光顧,那麼就沒有利潤,所以照顧好顧客的利益也就是照顧好商家的利益。“顧客就是上帝”是指商家要從顧客的角度出發,要把顧客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最好的服務讓顧客滿意,以此來獲得銷量。

“顧客就是上帝”不是真理,前提是相互尊重

尊重商家

顧客與商家完成交易活動的前提是互相尊重。有一些顧客自傲自負,故意鑽牛角尖,無理訴求,提出超過商家能力範圍內的要求,或者強行逼迫商家提供不平等服務的要求。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固然沒有錯,尊重也是有一定的底線的,並不是所有商家為了賺消費者的錢都可以出賣尊嚴的。顧客有選擇服務的權力,商家也有受人尊重的權力。


“顧客就是上帝”不是真理,前提是相互尊重


綜上所述,尊重是雙向的,如果失去了相互尊重的基礎,那麼“顧客就是上帝”這個理念不成立。“顧客就是上帝”並不是指顧客無論做什麼就都是對的,而是在服務過程中儘可能地滿足用戶的合理需求,讓顧客感受到商家重視他們的消費權益,從而獲得獲得顧客的尊重和購買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