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引言:

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都把“高考”作為一次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它讓人又愛又恨、又喜又憂,看似一個冷冰冰的客觀事物卻讓所有人熱血澎湃,因而也有人說高考就是“一考決定你的人生”。從孩子入學開始,擇校、擇師、擇班,我們不分晝夜、不計代價、不遺餘力地把所有教育精力都投放在孩子未來的高考上。

我們也能夠看到每一年的高考,校門口家長們焦望的眼神,溼透的衣衫,從孩子進入考場到走出校門,甚至連步子都不敢挪動,回憶起高考的場景,誰的心靈都會有所觸動。反觀這一種社會現象,高考的殘酷眾所周知,但是它為什麼又是歷史的進步,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

數前也有人提出,用“高考”來評判選拔一個人是不公平的,這樣的教育體制有所缺失,也會扼殺一大批人才。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水平的發展提升,高考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那麼,高考到底能不能真正選拔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今天就帶著大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高考”,歷經1400多年的“高考”,它對於國家進步、社會發展的作用及意義。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高考的前身(隋唐大業元年,公元605年)

高考的前身即科舉制。科舉制始創於隋朝,是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由於採取分科目取士的方式,所以叫之為“科舉”。至於隋煬帝楊廣創立科舉制是為了打壓各大世族還是真正引進人才治理國家我們暫且不論,但是這一制度的創立讓真正優秀的人才為官,人才便有了出路。

我們都知道,在東漢初始一直到隋初,官僚制度是非常顯著的,它劃分為普通貧寒家庭和貴族。但並不是你有多優秀,或者你有多努力,就可以成為貴族。當時能夠享受官爵俸祿的只能通過“門閥制”,也就是說你出生在什麼樣子的家庭,就決定了你未來能夠享受什麼樣的待遇,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拼爹”,你的父親或者爺爺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你的人生。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科舉制的創立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經典語錄被廣為流傳,他就是出身貧寒,憑藉自己的才華當了一個縣令後也止步於此,因為那個時代的現狀將他提升的空間給徹底封殺。

也正是因為科舉制度的創立,底層社會的人民才有了上升的機會。也就有了我們現在常常聽聞的一些列勵志的故事:像鑿壁偷光、程門立雪、懸樑刺股、寒窗苦讀等等,一輩子追逐在科舉考試的文人秀才更是層出不窮,都在等待金榜題名,鳥雀變鳳凰的那一刻。

這就是高考的前身,給廣大貧寒的家庭多了一份機會,但是隋朝的科舉制度還不夠完善,因為選拔的方式大多有作弊的情況,人為的主觀操作太多,所以仍然有些“拼爹”,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的思想。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盼望金榜題名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科舉制”的逐步成熟階段(宋朝1063年)

到了宋朝,科舉制度逐漸完善,實行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舉措,鎖院、糊名、謄錄等,將考生封鎖在一個固定的院子,把他們的名字、籍貫密封起來,為了避免字體筆記被改卷者認出,特地讓人進行抄錄再進行考卷。這一些列的舉措確保了權貴無法干擾,考官無法徇私舞弊,師生無法結黨為派,於是就有了“天下之公”的說法。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宋朝採取一系列舉措確保考試公平公正

這種嚴防作弊的“高考”改革方式,確保了選拔人才的公平性與準確性。讓平民百姓真正有了提升的機會,同時也促進了全國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在廣泛教育開展之前,大家都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正是有了這樣的改革,才讓大家熱衷於讀書、學習,社會的文明進步才得以發展。

但是這種現狀也有他的弊端,更多的人是為了獲取功名利祿,想要光宗耀祖,於是就有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說法,讀書教育的功利化越加顯著。社會風氣並不是朝著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而去,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可以當官改善生活。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教育發展文明進步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高考受到慘重打擊(1966-1977)

正因為這樣的負面影響,考上大學成為了每一個家庭的夢,當時社會主流的聲音就是“考上大學,你就可以穿著新衣服上學去,考不上大學,你就準備帶著棍子和破碗要飯去!”

這對於年輕一代的壓力可謂是無比巨大,為了考大學而鬧出的慘痛案例更是數不勝數,反對高考的呼聲也逐漸強烈,“讀書無用論”在社會上盛行,於是在群眾的壓力下取消了高考。

但是取消高考後,嚴重影響了對於人才的培養和國家的發展進步,教育質量的顯著下降造成國家人才短缺,許多重要崗位無人接替,社會風氣糜爛。由於缺乏了公平的選拔方式,不但埋沒了眾多人才,還導致“走後門”上大學的現狀越加嚴重,只要你有一個優秀的爸爸,你就可以上大學。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群眾反對高考的聲音強烈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高考的現代初期發展(1977-1998)

直至1977年7月,一位敢於說真話的知識分子提出“恢復高考制度”,關閉了11年的高考考場再次為想要改變命運的百姓提供了機會,一個通過公平競爭展現自我能力的時代又回到了億萬人民群眾中。

據檔案館資料顯示,當年最終參加高考的考生人數達570多萬,錄取人數為27萬,在荒廢學業十多年之久後,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通過高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吹響了國家教育發展進步的號角。文明的進步需要知識的灌溉,更需要優秀的人才。

據統計,高考的發展一直到了1998年,共招收大學生108萬,其中普通農村子女達到了40萬,佔據37%。不但提高了社會地位,還改善了生活質量。很顯然“高考”再次成為平民百姓學習和進步的指南,國家的發展也因為人才的不斷湧入激發出全新的動力。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高考的現代初期發展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高考的快速發展階段(1998-至今)

全國普通高考報名人數實現了大幅度提升。2008年奧運會的那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達到了1050萬人,往後有所下降和回升,全國普通本科的招生數量也在不斷地上升,教育質量快速發展,國家的進步也日益可見。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1998-2018全國普通高考報名人數變化情況

按照全國參加高考的報名人數以及錄取人數來看,高考的錄取率也從原來的5%增長到1998年33.9%,再跟隨時代的進步,錄取率在2018年更是高達81.13%。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1998-2018全國普通高考錄取率

從2005年的高考報考情況看,共招收大學生447萬,而普通農村子女達到了230萬,佔據51%,首次超過了城市子女。這讓“拼爹”時代徹底消除,生活水平不高的家庭終於有了向社會上層流動的空間,這也促進了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城鄉的公平發展。

在這之後,高考制度又經歷了多次重大的改革突破,不斷拓寬招生渠道,為特長生、專用人才開通了“綠色通道”、實行文理分科制、推出“3+2”考試製度,更新“3+X”考試方式等等,每一次的改革更加註重了考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讓考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並且鼓勵考生髮散思維,答出創造性的回答。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現如今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總結

歷史總是在不斷髮展,時代也總是在不斷進步,“高考”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改革後,成為了公平、公正、公開的代言詞。高考的多樣化和開放性也日益增加,不僅照顧到教育文化水平較為落後的地區,也讓現代的青少年再也不是為了功利性而讀書,真正實現個人知識、修養的成長和進步。

淺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依舊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

現在的高考越來越考驗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包含動手、應變、記憶、運用、創造等多方面能力。為了求才和發展,更為了廣大學生的根本利益。“高考”是歷史用1400年多不斷反覆實踐證明的結果,它也是迄今為止最公平的選拔制度,不但具有合理性,更具備發展性,希望此文回答大家“為什麼要高考?高考為什麼是選拔人才的金鑰匙?”的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中國高考熱門本科專業類排名及介紹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