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经常阅读绘本的朋友都知道,正是“文字”和“图片”的相互协奏配合,组成了一本绘本的灵魂所在。


但在绘本的大家族中也有完全用图画就完成故事串联的特殊存在——无字绘本


无字绘本不仅对创作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对阅读者也是极大的挑战。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很多妈妈在第一次看到无字书的时候,第一反都是,连字都没有?怎么给孩子讲?孩子能读懂吗?


与已经习惯依赖文字来进行阅读的大人不同,还未进入识字阶段的孩子更喜欢通过图案来阅读绘本。有研究表面,识图的方法更符合幼儿的能力发展规律。


大多数孩子阅读无字书时会感到更为轻松,因为他们不会再为“不认识的字”而感到焦灼了。


图片是没有国界的语言,无字绘本善用“图像语言”来讲故事,通过巧妙的分镜技巧来实现场景的变化和情节的衔接,仿如纸上王国中上演的一场场精彩默剧。

去年在国际童书展期间的来到爱丽丝绘本馆的纽约时报十佳童书作者郭婧时隔3年带来的新作《暴风雨》就是本优秀的无字绘本。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寂寞的女孩遇见了孤独的流浪狗,从排斥抗拒到逐步试探,最后彼此依赖成为家人。郭婧用强大的构图能力、精准光影明暗把控,不着一字,却在瞬间将读者带入了独特的书中世界。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故事的结尾,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女孩还在睡梦中,小狗也蜷在床尾的一角,飞舞的灰尘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金子般的光芒,读者内心深处的悲悯瞬间就被激发了出来。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暴风雨》前环衬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暴风雨》后环衬


图片的叙事功能还不止于绘本正文,仔细观察前后环衬,画面光照的变化与公园长椅下消失的小小身影,似是在用首尾呼应的方法默默诉说着关于“寻找与归宿”的结局。

当我们摒弃作为成人的刻板影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无字绘本时,就会惊喜得发现它更容易引领孩子进入一个开阔的阅读世界,激发他们的无尽想象。


所以在陪孩子阅读时,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做到良好的引导,那么一本无字绘本的价值将会超越语言,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


在开启无字绘本前,您和孩子需要做以下准备


1)带入角色,给角色取一个喜欢的名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来讲故事

3)创编故事情节,补全留白处的信息

4)联系剧情前后发展,为角色设计对话

喜欢并且熟悉的名字能够帮助孩子快速联系生活实际,带入绘本里的角色。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你找到我的猫了吗?》 作者:亨利.科尔(美)


《你找到我的猫了吗?》是本铅绘风格,非常有趣的观察力绘本。那只通过打开的窗户离家散步的小猫咪像极了孩子平时喜欢的宠物猫或是其它小动物,小朋友会亲切得称呼它为“大白”“咪咪”“小点儿”.....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小猫咪在整个城市瞎转悠,路过生活街区、公园、博物馆、消防局、车站等公共场所。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捕捉,孩子在每一页都可以发现躲在画面中的小猫。对家长来说,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是我们同孩子展开互动的好机会。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对这些地方的初印象是怎样的?”


小点的孩子会说人很多,房子很高,马路上有着各种车,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天上的风筝像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时看到的那样。大点的孩子也许会注意到博物馆前由高到低的长长阶梯,楼顶天台上的遮阳伞、凳子和椅子,这些都是平时不太能见到的。


还有更厉害的孩子已经能用上“人来人往”“密密麻麻”等高级的形容词汇了......


无字绘本是没有对白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主人公的行为动作来猜想设计对白。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我遇见了一只小灰狼》 作者:马修·科德尔(美)


《我遇见了一只小灰狼》是获得了凯迪克金奖的无字绘本,全书除了小灰狼的“嗷嗷”声,和一些标点符号以外,没有出现过任何关于“感谢”“爱”等词汇的露出。却在女孩与小狼一路踏遍风雪,彼此依赖保护的过程中,将这些心声通过图片语言生动得传达了出来。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女孩与小狼相遇、相知、相护的每副场景都是让孩子带入角色,设计念白的好机会。


当女孩伸出手的那一刻,女孩可能在说“别怕呀,我想帮帮你。”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当女孩抱着小灰狼站在高高雪山上眺望远方,她又好像在对小狼说“你听,那边是不是你的妈妈在找你?”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将小狼送回到妈妈身边的女孩,却因为体力不支倒在了风雪中,小狼带上族人焦急地赶回,守在她身边不断呐喊“嗷嗷——快来人救救她呀!”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除了可以补充对白以外,适当的创编与引申也有助于无字绘本的阅读和使用。


绘本《影子》用简洁的黄色黑色白色构建起整个故事空间:一间黑色的阁楼,一个电灯泡,一个小女孩,一场关于想象力的游戏就这样开始了。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从现在起你就是故事里的那个女孩,你站在一个类似杂物间的地方。我数123,拉动引线,随着电灯的“咔嗒”声响起,现实与幻想编织着光影交错降临,刺激而紧张的冒险故事就要上演。


“先观察上半部分,再观察下半部分,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上下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半是真实发生的事?

“看到下半部分的影子,你会想到什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绘本里的影子是不是和你一个人睡觉时看见窗前’鬼影’有点像?”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进行看图说话训练时需注意


1)描述:引导孩子谈谈观察到的细节,结合猜测描述图片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2)联想:把表述的词汇与图片关联起来,充分联想,增加孩子对词汇的理解和积累

3)大胆地提问:你为什么这么想......?如果......你会......?

4)运用故事语言:结合故事主题,多运用连接词,例如:接下来,那么,之后,等等......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七号梦工厂》插图 作者:大卫·威斯纳(美)


绘本《七号梦工厂》的开篇,透过一只大鱼的“轮廓”我们看到了一个戴着红帽子红围巾的小男孩。


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天气冷的时候受到内外温差的影响,窗户盖起一层薄薄的雾气,用手在上面画画是件能打发时间的事。看到这幅图时,稍大点的孩子很容易联系实际生活,从而得出“男孩正起雾的玻璃上用手指画鱼”的描述性结论。


接着我们通过观察的画面来推测更多信息:男孩很会画画,也许很喜欢海洋生物。

他好像是坐在一辆黄色的车子里,从半截露出的英文字母判断,这可能是辆校车?那他会不会是在上学的路上?

连词的运用向来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老师经常用来进行造句考核的内容,在写作中也发挥着联结前后文的重要作用。


九儿的无字绘本《旅程》

就很适合做连词的学习,故事讲述了一粒种子在破土之前鲜为人知的艰难旅程。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种子开始在隐秘而危机四伏的地下世界中苏醒,然后淌过暗流涌动的地下河,接着穿过坚硬的岩石,之后熬过未知的等待,最终长到难以企及的云层之上。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无字书这样读才有趣

《旅程》插图


种子的旅程以成长的时间节点与状态为标记,与“开始、然后、接着、之后、最后”等连词相互呼应,最初由家长来讲,慢慢的就可以放手让孩子主动来讲给我们听。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意识到故事的情节包含了开端、过程和结尾。


此外,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等更为复杂的连词关系也可以在无字绘本的剧情讲述中有意识得插入体现。


给您的tips:尊重是关系共建的基础


1)孩子不知道如何讲或不愿意和你讲时,调整心态,耐心引导。


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讲起,就问问他:“画面里都有什么?”


如果孩子不肯给你讲,你可以用“和孩子一起玩”的心态给孩子做示范(而不是“我教你怎么玩”),当孩子进入状态后,再由孩子当故事的讲述者。


2)如果孩子开始讲了,请认真听,不要打断,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自我发挥。


3)进入孩子的幻想世界,尊重孩子所讲的内容。如果孩子在讲述过程中流露出你不喜欢的东西,比如消极的情绪、特别讨厌某个角色等。请尝试寻找其背后的原因,但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除非你希望孩子再也不向你流露负面情绪。


无字书也分阅读年龄


1)0-2岁的孩子适合认知科普类、情绪感知类的无字书,以引发阅读兴趣为目的,并在此期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和留白,让孩子通过抓取、啃咬、触摸等方式进入阅读的初体验,而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聆听者。


2)3-5岁是孩子各项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无字书阅读时要关注其观察力、辨别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协调。家长和老师在打开书以后先不要忙着讲,尽量让孩子成为阅读过程的主导者,主动将在图片中观察的、想到的细节,描述给我们听。


3)6-8岁可以选择情节完整或含有多细节的无字书,在孩子理解故事的前提下,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挖掘故事背后的内涵。此时的无字书不再单纯满足阅读的需要,只要运用得当,孩子可以通过看图说话、表达归纳等训练方式,为进入小学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台湾儿童美术教育家、插画家郑明进老先生说过:“在儿童成长发展的历程中,‘看’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图像教育孩子学会如何看、怎么看,能够帮助孩子拓展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视野。通过对图像的阅读,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与美感,还能让他们有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并从中发掘出自己的潜力。”

无字绘本是一种视觉艺术与故事叙述深度结合的优美表达,让不同年龄和不同阅读能力的孩子都能不受限制参与到故事过程中。不管识字程度如何,读者都会自然地使用属于自己已经掌握的词汇来进行讲述,因而孩子和成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