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说话≠自闭?

近来,许多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不愿说话,带孩子到医院来就诊的人数逐年增多。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压力大的形势下,这个现象普遍凸显出来,值得深思和加以探讨,我就从正常孩子的发音到语言的形成说起。

说话就是用语言来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求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神经系统三者的功能都已发育成熟,才能做到会说话。 所有正常的孩子只要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都能学会说。其实语言就是一种主动的声音模仿,词意的表达。先说单字,后说双字词,然后再说出整个句子。

小儿从4-6个月开始咿呀学语,会出现无意识的爸爸,妈妈的发音,这种发音是无意识无所指向的。7个月以后,小儿不仅发音增多,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8~9个月的小儿,如说“欢迎”婴儿会拍手,说“再见”小儿会摆手等。从11个月开始小儿听懂的词越来越多,他可以按照指示去做一些事情,并开始模仿发音。这时如果家长认为婴儿不懂话,不会说话而不理睬他,则常会造成婴儿语言发育迟缓,反之,如能尽量和小儿多说话,比如使婴儿认识灯、水、妈妈、爸爸、奶水等实物或人物具体化,让他听到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词,例如“关门”“开灯”在他的大脑中就会建立起‘关’‘开’和‘门’‘灯’这两个动作的形象和词之间的暂时联系,从而促进婴儿语言的发展。10个月时有的孩子会认识并有意识地叫妈妈,爸爸了。孩子在1岁左右会讲出第一个他理解的词,标志着开始要说话了。孩子说话的早晚,与父母的教育及关注程度分不开的,现代化社会中,父母都喜欢玩手机的多,有些家长会用手机或电视陪伴孩子,这种环境肯定对孩子的语言发育非常不利,这种环境下养育的孩子,大多说话较晚。小儿的性别也与说话早晚有关,女孩大多较男孩早。

孩子学说话的过程是先能听懂话,后自己会说话表达意思。这需要在生活环境下和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的理解语言。大体上,1-1.5岁时是主动理解语言的时期,能听懂说话的意思,从“喝”到“喝水”单词到单词句的意思;1.5-3岁时是积极言语的阶段;开始有想说话的欲望,孩子会不停的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3岁时词汇量已基本达1000左右。为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可在婴儿出生后就不断地用语言哄逗他,尽量多和他说话,给他唱儿歌,他会通过声调判断家长的喜怒哀乐。1岁后多与他聊天,讲故事,念童谣,唱儿歌,大人的言语应准确、规范,否则易让孩子误解词意。

孩子不爱说话≠自闭?

多培养看,听,读,说能力

语言学习有关键期在6~7岁以前,如果在关键期内没有接触到语言,孩子的语言能力将完全被破坏且不可逆转。如印度的“狼孩”,从狼群中被找到时已经7~8岁,只会狼嚎和爬行,经过科学教育数年,仍然不会说话。证实了环境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语言能力是体现智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智能发展的基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并不是孩子不爱说话=“自闭症”这种错误的判断。有些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小儿,因为发育落后或者是自闭症等,会出现说话晚而且不愿意说话现象。如果孩子出现了不愿说话的情况时,应该及时检查发生原因,尽早进行干预训练。要改善语言环境,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们要重视孩子的成长环境,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提供一个,具有丰富语言交流的养育环境,让孩子能听到、学到、会运用语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欢声笑语,开心快乐的成长。


孩子不爱说话≠自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