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尚书冯琦给皇帝上了一道有些奇怪的奏疏,主题是要求科举考试禁止使用佛教词语,因为士子习学佛语,鄙弃儒家经典传注,难免会造成思想混乱。神宗看过冯琦的奏疏后下诏:今后科考试卷严厉禁止使用佛语。冯琦的前任余继登也曾奏请约禁,但效果不佳;冯琦再次奏请约禁,效果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科考试卷上都使用佛教词汇,看来古代士子为了功名还是蛮“拼”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正如芮沃寿《中国历史中的佛教》中所说,“最显著而无所不在地体现出佛教影响的就是现代的中国语言,从山村野夫的谚语到文人骚客的雅言,那些源自佛教的词语,人们信手拈来,对其由来却不甚了了。”有些士子科考时使用佛语,并不是成心捣蛋,而是用习惯了,搞不大清楚这居然是佛语。


古代尚且如此,现在更不用说了。我们举几个“字”的栗子。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比如“魔”字及其有关词语如“魔鬼”“魔兽”“魔术”“魔力”等等。佛教中,“魔”是一类有些邪门的存在物,专门给人捣乱的。古代中国人就没有这种观念,所以没有与之对应的字。佛经进来了,里面的“魔”是一个大反派,“戏份”可是不少。那怎么办呢?只好根据梵文音译造一个“魔”字出来。后汉时期安世高翻译的《长阿含十报法经》中就有“魔”字了。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还有“塔”字。这个字也是佛教进入中国之后生造出来的。远古时期,中国没有这种建筑物,所以也就没有对应的字。佛经传译过来,那种埋葬佛教圣人遗骨的建筑物,在佛教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象征性存在,开始音译为“浮屠”或“翠堵波”,读起来、听起来都费劲,那干脆起个中国名吧,于是“塔”字就造出来了。后汉安世高翻译的《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亦即著名的《善生经》中就有这个“塔”字了,所谓“低头绕塔寺,叉手礼十方”。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还有“缘”字。这个一看就是源自佛教的字。佛教基本思想就是“缘起论”,即佛教认为,诸法存续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之间存有一种相互依存关系,离开彼与此,也就不会有种种现象。根据这一观念而产生的词语诸如“缘分”“有缘”“随缘”“善缘”“惜缘”等等,也都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常用词语。


除了上述佛教为汉语增加的“字”或“字根”之外,所增加的词语或成语那就更多了。先说词语。例如“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居然也是随着佛教传入之后才产生的。笔者检索二十五史,发现“过去”一词的确很少见;检索佛教大正藏、续藏,居然有四万多个“过去”。大概到了清代官方文牍中,“过去”作为时间名词才得以大量使用。也不能说中国早期典籍中没有“过去”这个词,如《续汉书》中云,刘宠经过某驿亭,亭吏说,“对不起,这是专门给刘宠大人准备的,您不能住”,“宠因过去”。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这里的“过去”就是“走过去”的意思,并不作为时间名词使用。这三个词连用,最早仍出现在后汉安世高翻译的《长阿含十报法经》中。古代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上没有这么多花样可玩,因此形不成“过去、现在、未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哲学思维模式;而在传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中,这却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一组概念,否则很多教理、教义都说不清楚,佛教引导人思维诸法存在的实际,时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思维对象,再如“六道轮回”“因果报应”“成佛授记”等,也都离不开此种时间三个阶段流转、嬗变的观念。与之相关联,诸如“刹那”“弹指间”“一念间”等表示极短时间的语词,以及与表示极长时间概念的“劫”字有关的语词,如“劫难”“浩劫”等都源出于佛教观念。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世界”。中国早期典籍中也没有这个词,后汉竺大力和康孟祥共同翻译的《修行本起经》中有“三千世界”的说法。按佛教观念,“世界”是一个地理单位,以须弥山为核心,同一日月照射下的四大洲及其中七山四海为一个“世界”。中国人思维一向缺乏想象力,没有佛教的传入,可能打死也造不出这样的一个词语来。


“究竟”。东晋竺法护翻译的《大般涅槃经》中云,“若能究竟此等法者,即于诸法,自在无碍”,“究竟”即证悟最为根本、彻底的真理,如玄奘《大唐西域记》中云,“谘以究竟之致,问以解脱之路”;到了宋代,“究竟”才开始有脱离开佛教系统而俗用的迹象,如《宋人轶事汇编》中记载,有一歌妓名“琴操”,善应答,与东坡关系很好。有一次二人问答,最后琴操问,“如此究竟如何?”东坡回答:“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因此出家。此处的“究竟”就有“到底”、“到最后”的意思了。至明清时期,人们才在日常生活大量使用“究竟”一词。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悲观”。佛教中,一般“慈观”和“悲观”并列,是说修行人应当怀着悲悯心态对待他人。演变成现在的“悲观”,全赖日本人,他们当年用来自中国的“悲观”去翻译舶自英美的“pessimistic”一词,再传到中国,就真的“悲观”了。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悲观


如果不说,上述这些词语还真是不容易看出其佛教“出身”。当然,更多词语一看就知道源自佛教。例如由梵文音译过来的语词像涅槃、般若、菩萨、袈裟、和尚、菩提、弥勒等等;还有很多与佛教修行有关的的词语,如“注意”“留心”“三昧”“方便”“抖擞”“忍辱”“精进”“勇猛”、“神通”“入流”“道具”“忏悔”“解脱”“单位”“江湖”以及“妄想”“烦恼”“罪过”“习气”“绝对”“相待”“普遍”“极乐”、“谛听”“戏论”“手续”等,都是由佛法观念演变而成的汉语词语。


上述词语中,有个别几个仍是不容易看出其佛教出身。例如“抖擞”,怎么会跟佛教修行有关呢?这个词原指抖掉脏东西,如东晋时期翻译的《中阿含经》中云,“世尊曝晒坐具,抖擞拂拭”,“坐具”就是打坐用的座垫之类的,世尊抖擞以去掉上面的灰尘、虫子等,后来演变为“抖擞精神”,也是把烦恼什么的“脏东西”抖擞掉的意思。


“单位”也跟佛教修行有关?严格说是和禅门修行有关。“单位”是说僧人到某禅寺参访,挂“单”之后,人家会给你留一个睡觉、吃饭、打坐的“位”置,简称“单位”,如南宋宗杲写的《宗门武库》:“且令别处挂搭,俟此间单位空,即令参堂”,元代编写的《百丈清规》中云,“先归单位坐禅”。现在说你是哪个“单位”的,不仍有给你留一个“挂单”(考录)进来混饭吃的位置的意思吗?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江湖”原指江西和湖南,因为唐代禅宗刚刚开始兴盛的时候,江西有马祖道一禅师,湖南有石头希迁禅师,二人都名满天下,僧人参禅,不是到江西就是到湖南,于是简称为“走江湖”。


佛教传入汉语词汇体系中的成语也是不少,而且表达意思都非常生动、鲜活,因为这些成语大都与佛经或佛教故事有关。我们随便列举几个,例如“昙花一现”,出自《法华经》:“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再如“一厢情愿”,出自《百喻经》中的“田夫思王女喻”,说一农夫来到城里,见到美丽端庄的王女,昼夜思念,遂成重病,亲人糊弄他,说替他前去沟通,一定让王女嫁给他,农夫这才高兴起来。这不是“一厢情愿”吗?这个故事是比喻说愚人修习少福便自认为已经具足,可以证得“菩提”,就如同田夫希望王女一样,“空中楼阁”则出自《百喻经》中的“三重楼阁”喻。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百喻经》还有一个“乘船失釪喻”,说一个人乘船渡海,掉了一根银釪在海中,他在海面上“画水作记”。两个月后到斯里兰卡,见一河水,便下水去找丢失的银釪。这个故事类似中国的“刻舟求剑”,但更为荒唐可笑。也正因为中国早有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佛教的“乘船失釪”才没有进入汉语语词系统之中。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词语对应的是概念、观念。据估算,佛教传入中国,为汉语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新的词汇,如梁启超先生云,“增加三万五千语即增加三万五千个观念。”因此可以说,佛教对于汉语语词的影响之大,甚至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佛教传入中国一千多年后,为古代汉语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新的词汇。如梁启超先生云,“增加三万五千语即增加三万五千个观念。”由此可见,自从佛教译经事业博兴之后,中国古汉语词汇范围的扩充程度有多大。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早期译经,大多采取固有名词音译,抽象名词沿袭古汉语旧有词汇的办法,其中借用老庄词汇者最多。隋唐之后,译经者为准确传译佛经思想,结合汉语特点及佛教义理,创造出大量新词;随着佛教日渐本土化,中国人在日常社会交往与生活中,又创造或转化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语词。这都极大丰富了古汉语词汇体系,对其整体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论及佛教对古汉语词汇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佛典中大量词汇直接进入古汉语体系之中,尤其是普及较广、影响很大的几部佛经如《法华经》《楞严经》《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百喻经》等等,古代很多人是将其中几部经典作为定课天天念诵的,里面的词汇可谓滚瓜烂熟,进入古汉语词汇系统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如《楞严经》有“圆通章”,二十五位圣者各自讲述悟道经验,以便使“行者”“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静”,这一句话中,就有“一门深入”和“六根清净”两个成语进入古汉语言词汇体系;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维摩洁所说经》中有赞扬菩萨功德的一段话:“众所知识,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狮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为大医王,善疗重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其中如“名闻十方”、“不请之友”、“应病与药”还有“狮子吼”等,都进入汉语词汇体系中;


《法华经》中有一句话:“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昙花一现”来源于此;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至于《百喻经》中衍生的古汉语词汇就更多了,如“一厢情愿”、“空中楼阁”、“盲人摸象”、“井中捞月”、“认贼为子”、“不即不离”、“一瓣心香”、“一心不乱”、“自作自受”、“自欺欺人”、“无恶不作”、“金口难开”、“不知不觉”、“不可思议”、“不二法门”、“泥船渡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唯我独尊”、“放下屠刀”等等,都源于《百喻经》中的故事。当然,源于佛经的词汇多少都偏离了佛教本意,但却丰富了中国古汉语的内涵。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其二是由佛教观念演变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如佛教讲“缘起”的,于是像“因果”、“缘分”、“有缘”、“随缘”、“广结善缘”、“报应”等词语,都成为常用词汇;


再如关于时间,佛教常用“劫”来表示,古汉语中“劫难”、“劫数”、“在劫难逃”、“劫后余生”、“浩劫”等都是这一观念的产物;


关于空间,佛教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于是像“大千世界”、“婆娑世间”、“森罗万象”等都是由此观念演变而成的词汇;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还有佛教有“六道轮回”的说法,于是就产生了“轮回”、“修罗场”、“饿鬼投胎”、“人间地狱”等词语;佛法修持自成体系,于是像“注意”、“留心”、“三昧”、“方便”、“一念万年”、“一心一意”、“心猿意马”、“抖擞”、“忍辱”、“精进”、“勇猛”、“神通”、“入流”、“道具”、“忏悔”、“解脱”、“五体投地”等等,都演变成了古汉语的常用语词;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类似还有“妄想”、“烦恼”、“罪过”、“习气”、“绝对”、“相待”、“普遍”、“极乐”、“谛听”、“戏论”、“手续”等,都是由佛法观念演变而成的古汉语词汇。


其三,在佛教传播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古汉语词汇。例如最流行的禅宗,就独创了大量生动鲜活的语词。像“江湖”一词,原指江西和湖南,因为江西有马祖道一,湖南有石头希迁,二人都是大禅师,禅僧大斗游走在二人门下参禅,称为“走江湖”;


还有禅师语录中的很多词汇,如《五灯会元》有一位育王德光禅师,他上堂说法云,“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逆,都进入古汉语词汇体系;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其他如“单刀直入”、“心心相印”、“火烧眉毛”、“回光返照”、“一刀两断”、“入海算沙”、“灰头土脸”、“一丝不挂”、“本来面目”、“水到渠成”、“雪上加霜”、“同床异梦”、“隔靴搔痒”、“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骑驴觅驴”、“水涨船高”、“当头棒喝”、“头上按头”、“鹦鹉学舌”、“头头是道”、“衣钵相传”、“佛头著粪”、“开花结果”、“自家活计”、“腊月三十”、“ 美食不中饱人吃”等,都是由禅师创造,随语录传播而影响扩大,最后进入古汉语词汇系统;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还有民间谚语中的佛教词汇也不少,如“佛要金装,人要衣裳”、“无事不登三宝殿”、“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人方便”、“送佛送到西天”、“佛度有缘人”、“消灾延寿”等,都是佛教在民间传播时产生的语词。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宋明科考,举子甚至有借用佛语来写文章者。明万历三十年,礼部尚书冯琦上疏,要求科考禁止佛语。冯琦还举了一些例子,说之前有举子因使用“无去无住”、“出世住世”等佛语而受罚,神宗听从冯琦意见,“下诏戒厉”。佛教对古汉语语词体系的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不是吓你!没有佛教,你现在没法好好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