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的晋城首富:避居香港六年,“易主”沁和能源

作者:山西资本圈

12月17日,沁和能源2019年新征程金牌客户战略发展研讨会召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地点为位于山西孝义的鹏飞集团总部,鹏飞集团董事长郑鹏以及沁和能源董事长赵学锋等两家公司主要高管皆悉数与会。

沁和能源进入“鹏飞时代”

对于过去的这一年,郑鹏表示,“2018年是与大家相识相处的一年,从沁和的新业绩上看到了发展合作的新未来,今天齐聚鹏飞,研究未来发展道路,形成战略合作联盟,要用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鹏飞和沁和的融合,鹏飞、沁和的融合将为未来的合作提供全新的舞台”。

山西资本圈注意到,这是自2018年3月出席沁和能源2017年度总结大会和鹏飞集团运营沁水大酒店启动仪式之后,作为鹏飞实业掌门人的郑鹏对集团去年底整合沁和能源之举并不多见地公开进行评价。

作为近年来渐露峥嵘的吕梁龙头民企,鹏飞集团,又称孝义鹏飞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实控人为郑鹏,与吕梁柳林的联盛能源、凌志能源一样发家于煤焦资源,尤其在焦化领域颇有建树。

鹏飞集团官网显示,在完成对沁和能源的整合后,集团现有总资产500多亿,职工15000余人,煤矿17座,产能2000万吨,原煤入洗能力2700万吨,焦化产能1000万吨,整体规模在山西民营煤焦企业中首屈一指,其曾以50.39亿元的营收位列2018年山西民企百强榜第21位,而2017年这一数据仅为22.5亿元。

相较于鹏飞集团,沁和能源的体量则相对小一些,不过后者的知名度却更高,而这显然与公司原实控人、被称为“中国学历最高的煤老板”——吕中楼有关,此次鹏飞能够牵手沁和能源同样“离不开”吕中楼。

沁和能源的股权腾挪往事

不过关于吕中楼和沁和能源的故事,民间可谓有各式版本,山西资本圈不再赘述,仅根据官方公开信息作简单梳理。

“隐身”的晋城首富:避居香港六年,“易主”沁和能源

资料显示,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吕中楼,1965年生于山西省沁水县。1998年,吕中楼创立晋城中嘉煤炭实业,也因此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而其此前曾任职于国家科委。在煤炭市场开启“黄金十年”的2001年,吕中楼通过旗下的晋城中嘉煤炭实业联合沁水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和平(北京)投资等 5 家股东发起设立了晋城沁和煤业,并开始对沁水县政府经营的“永红、永安、侯村煤矿及嘉峰煤炭集运站”进行改制整合,2004年12月沁和煤业正式更名为沁和能源集团。

“隐身”的晋城首富:避居香港六年,“易主”沁和能源

(沁和能源初始股权结构)

而除了此次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是否合理外,沁和能源集团接下来“眼花缭乱”的股权腾挪更让吕中楼因是否涉嫌侵占巨额国有资产而长期饱受争议:

2004年3月,中国和平(北京)投资将所持10%股权转让给首都产业控股;2004年12月,中国和平(北京)投资和晋城中嘉煤炭实业分别将其持有的 15%和 5%股权再次转让给首都产业控股;2005年5月,北京润新投资、中国大通实业、晋城中嘉煤炭实业分别将持有7.5%、15%和7.5%股权全部转让给中信信托。

最为关键的当属2006年,当年首都产业控股、中信信托和晋城中嘉煤炭实业分别将其持有的沁和能源35%、30%和15%的股权全部转让给 Direct Power(恒能国际),至此恒能国际持有80%股权,沁和能源另两大股东沁水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股18.75%,晋城中嘉煤炭实业持股1.25%,而巧合的是恒能国际和晋城中嘉煤炭实业皆为吕中楼全资控股公司,这意味着在经过股权腾挪之后,吕中楼仅仅用了五年时间便实现了对沁和能源的绝对控制。

2011年,吕中楼再次对恒能国际所持沁和能源80%股权变更,将其转让给了同样是自己全资控制的秀领有限,而这也是也是沁和能源工商注册信息所展示的股权结构。

“隐身”的晋城首富:避居香港六年,“易主”沁和能源

(吕中楼旗下持股平台股权结构)

吕中楼与百亿矿权转让纠纷案

而在实现对沁和能源绝对控制的同时,吕中楼还通过沁和能源完成了三个重要产业布局。

其一便是成为晋城知名市属国企——兰花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2005年合计投资40,592.61 万元,直接持有公司6.66%的股权,同时委托中信信托代持兰花集团21.35%的股权,合计持股28.01%的股权,这也是沁和能源这笔关键投资容易被忽略的原因,近年来沁和能源也一直尝试解除中信信托的代持关系,但截至目前仍未如愿。

其二则是持有山西天泽煤化工14.25%的股权:这家公司前身为晋城市第二化肥厂,曾是山西省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2017年公司营收为41.54亿元,沁和能源初始投资为1.5亿元,目前持股14.25%。

而最关键或者说影响最大的当属得之复失的金海能源矿权:2006至2007年间,吕中楼操盘沁和能源前后拿下原山西首富张新明所持金海能源62%的股权,然而不曾想之后该煤矿市价急剧飙升至百亿元,2009年上半年张新明希望要回上述股权,吕中楼自然不会同意,双方便开始“家喻户晓”的百亿矿权转让纠纷案,最后最高法竟然支持了张新明的诉求,这一判决引发法律界哗然,就这样沁和能源于2012年失去了金海能源的大部分股权,仅剩下沁和投资持有15%股权。

不过即便目前已证实张新明曾豪掷3000万买通主导该案的最高院原副院长奚晓明,但沁和能源得之复失的金海能源股权仍未“回归”,目前沁和能源仍在申诉之中。

确实,虽然失去金海能源大部分矿权,并没有影响吕中楼连续多年现身山西富豪榜,稳居晋城首富之位,但不可否认,自与张新明矿权纠纷开始,伴随这位山西知名富豪的负面传闻明显增加,无论是沁和能源的改制风波还是之后的涉贪、涉赌传闻,都让吕中楼饱受争议。

消失公众视野避居香港

在漫天的负面消息之下,据公开报道称,吕中楼为“避风头”于2012年奔赴香港,沁和能源集团也多次澄清相关负面消息不实,但是吕中楼还是开始了长期滞留香港的生活,只能“遥控指挥”沁和能源的经营。

“隐身”的晋城首富:避居香港六年,“易主”沁和能源

在吕中楼短期内回归无望的情况下,沁和能源“无奈”于2015年3月发布消息称,由于原董事长吕中楼遭竞争对手使用网络负面消息恶意攻击,且长期居留香港,法定代表人安全资格证已过期,影响到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为保证县域经济和公司持续发展,消除原董事长个人负面新闻对公司的不利影响,沁水县政府经与吕中楼进行沟通,决定由政府股东委派的董事,也即原公司总经理赵学锋担任董事长职务,自此吕中楼正式退出沁和能源的日常经营管理,若有“要事当面相商”,也只能国内人员亲赴香港与吕中楼面谈。

而在吕中楼“隐身”的这几年,同样也是煤炭市场走向低迷的时期,沁和能源的问题便不断涌现,公司除了寻求“自救”外,也开始寻找“外援”,据山西资本圈了解,包括中煤、保利、晋煤等国企,以及永泰能源、瑞茂通、美锦、骏化等民企,前后约有10余家公司前来尽调,但大多在完成初步尽调后,均认为沁和后备资源少、人员包袱重等问题,所以战略入股便不了了之,这也为鹏飞集团的进入提供了契机。

据沁和能源董事长赵学锋透露,沁和能源于2017年10月开始接触鹏飞集团,并于2017年底由鹏飞集团首先完成了吕中楼境外持股平台49%股权的收购,且不排除进一步增持的可能性。而对于双方合作的缘由,赵学锋表示鹏飞集团近年来新收购矿井资源多、人员少,而沁和能源则是资源少、人员多,双方互补性强,另外,沁和能源由于融资受限,担保和抵押物资源几乎用尽,双方合作后,可采取双方互保和增加抵押物等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鹏飞集团的整体实力也因此会明显增强。

2018年10月,从公众视野消失已逾六年之久的吕中楼,再次以53亿元财富现身2018年胡润百富榜,位列山西富豪第二位,此举意味着虽然吕中楼“远在他方”,邢利斌、张新明等曾经的“小伙伴”或对手纷纷身陷囹圄,但国内关于他的“传说”仍在继续。

(数据来源中国债登网、鹏飞集团、沁和能源官网等,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