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世稱“草聖”,卻也寫得好詩,唐朝人就是牛

山行留客

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唐詩的題目是生活化的,像這首詩,題為“山行留客”,就是一個生活事件。看來詩中的客人是因為看到山中天氣轉陰,而打算告辭,而作者呢,卻熱情地挽留他。這首詩完全是用對話的語氣寫成的。

他世稱“草聖”,卻也寫得好詩,唐朝人就是牛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前兩句就直奔“留客”的主題,句是說嚴冬過盡,好不容易遇到萬象更新、陽光和煦的春天,山中迎來了風景最好的時候之一。“弄春暉”三字,寫“山光物態”即風光,非常空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餘地,讀者可以想到青翠欲滴的新枝嫩葉潺潺而流的山泉、歌喉宛轉的百鳥、白雲繚繞的山徑,等等。二句則表留客之意:“莫為輕陰便擬歸。”“輕陰”,微有一點天陰,這是客人告辭的理由,他看到了天氣變化的徵兆,害怕風雨來臨被困在山中,所以打消了遊山的想法,意欲趁早下山。而主人的判斷卻與他完全不同,“輕陰”這個說法,表明他的估計這陣天陰只是暫時的,不嚴重。他的意思是,客人告辭的理由不充分。其語氣也表明他是有經驗的,留客的心情也是非常誠懇的。想必那客人還會有其他託辭,如天氣晴好再來,下次再來,等等。主人要堵住他的嘴,就退一步說,這也不是理由,遊山不能太在意天氣,而你所想象的那種晴好天氣,在山中恐怕沒有。因為越是到山的高處,霧可能越大,雲氣可能更重,可要做好這樣的思想準備。

他世稱“草聖”,卻也寫得好詩,唐朝人就是牛

他世稱“草聖”,卻也寫得好詩,唐朝人就是牛

“縱使晴明無雨色,人云深處亦沾衣”,即使是天氣晴朗,你只要進了深山,到了高處,還是不免會打沾衣裳的,然而為了盡遊山之趣,又怎麼能夠害怕沾衣呢?如果確有必要,備一件雨衣也是可以的嘛。這兩句是以退為進,是欲擒故縱,令人想起陶淵明《歸園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願勿違”的名言,其象徵意蘊是,為了達到某個崇高的目的,要有付出一定代價的思想準備。比如“沾衣”,就是春日遊山無可避免的事,為了遊山,就不要害怕這種事兒,就像游泳不要害怕嗆水一樣。從某一角度說“沾衣”又何嘗不是遊山的一種樂趣呢。總之,與同類詩作相比,這首詩別有理趣,所以傳世。

(周嘯天)

摘自周嘯天《唐詩鑑賞辭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