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的书画印章应该怎样使用

北宋自建国开始,宋太祖、太宗定下了以文治天下的格局,宋王室广搜书画名迹、奖励经学,文人士大夫的鉴藏活动、金石学研究也蔚然兴起。随之而来的是书画印章异彩纷呈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印文内容、用印方式上,还体现在数量上。据唐代窦臮的记载,六朝隋唐的文人拥有自用印的数量是“少则全一,多不越四”的局面,而宋代的文人拥有数以十计者并不罕见,甚至有如米芾拥有数以百计者。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宋代文人会有不同类型的自用印,有些是某种场合的专用印,有些则是可以通用的。那么,宋代文人有什么样的自用印、不同的场合钤押什么样的印章、怎么使用这些印章的呢。

宋代书画印章的分类

在六朝隋唐的私印中,印章的内容已经开始丰富化了。比如唐朝宰相李泌“端居室”斋堂印。根据窦臮《述书赋》中记载了由六朝至唐的印记近 20 方,有东晋周觊的“古小雌文”(白文)“周觊”印,有唐代唐太宗、玄宗的“贞观”、“开元”年号印、太平公主与武延秀的“三藐毋驮”胡文印、魏王恭的“龟”“益”印、窦臮的“窦臮”印、徐峤的“陶安”郡望印、李造的“东海”郡望印由、延王友的“出出出出”、“轨飞”印、窦蒙的“窦蒙审定”印、刘绎的“彭城侯书画印”、李泌的“邺侯图书刻章”、周昉的“周昉”印,还有印主不详的“万言方寸”印、“安国亭侯”印等。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除了窦臮所记载的重合的部分印章之外,还有集贤印、秘阁印、翰林印、“翰林之印”、“弘文之印”、徐僧权的“徐”姓印、徐浩父子的“会稽”郡望印、张怀瓌(一作张怀環)的“张氏永保”印、刘知章的“刘氏书印”、钟绍京的“书印”、张彦远高祖的“河东张氏”印并曾祖的“鸟石侯瑞”印于印章、祖父的“鹊”“瑞”、“鹊瑞”印、李勉的“李氏印”、李约的“约”印、李涯的“永存珍秘”印等。此外,唐相王铎有“铎书”印、褚遂良有“褚氏图书”印等。从这些材料可知,在唐代印章内容已经开始拓展,其中书画印、鉴藏印、斋堂印的出现表明印章的使用方法开始丰富化,印章从此渐渐地融入到书画作品中。

宋代的书画印章绍继六朝隋唐之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内府书画印章与私人书画印章两大类,其中文人书画用印比较丰富。

一、皇家书画印章

皇家书画印章包括内府书画印章、帝王的印章、后妃的印章等,以宋徽宗、宋高宗两朝为最。宋徽宗时有“宣和”印三枚、“政和”印三枚、“大观”、双龙肖形印(方、圆各一枚)、“宣和中秘”、“御书”葫芦印、“御书”方形印、“内府图书之印”、乾卦符号印等(见图 1)。宋高宗时有“绍兴”印六枚、“德寿”、“建炎”、内府书印、“睿思东阁”(朱文、白文各一枚)、“德寿宫书籍印”、“机暇请赏”、“御府法书”、“风华堂印”、“损斋书印”、“太上皇上之宝”、“龙”肖形印、乾卦符号印等(见图 2)。宋理宗时的“缉熙殿宝”等。

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的书画印章应该怎样使用

图1、宋徽宗内府的书画印章


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的书画印章应该怎样使用

图2、宋高宗内府的书画印章

二、私人书画印章

1、姓名表字印。姓名印是私印的主要类型之一,有姓名相连者,也有姓氏或名、字单独成印者。如李玮的“李玮图书”印、米芾的“米芾之印”、曾覿的“曾覿私印”、秦桧的“秦桧”连珠印、张即之的“张氏”印、“即之”印、赵孟坚的“子固”印、文天祥的“文氏天祥”印等(见图 3)。

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的书画印章应该怎样使用

图3、文天祥的 “文氏天祥”印

2、别号印。如欧阳修的“六一居士”印、苏轼的“东坡居士”印、黄庭坚的“山谷道人”印、贺铸的“鉴湖老人”印(见图 4)、米芾的“襄阳漫仕”印等。


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的书画印章应该怎样使用

图4、贺铸的“鉴湖老人”印

3、郡望印。如文同的“东蜀文氏”印、苏轼的“赵郡苏氏”印、“眉阳苏轼”印、米芾的“楚国米芾”印等。

4、斋堂印。如文同的“独乐园”印、米芾的“宝晋斋”印、扬无咎的“养正斋印”、张縯的“懿文堂图书”印等。也有斋号与姓名一体者,如谢谔的“艮斋谢谔”印。

5、鉴藏专用印。如米芾的“审定真迹”印、“平生真赏”印、贾似道的“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保之”印、董良史的“董氏适适堂奇迹”印等。

6、书简印。这是用在尺牍上的一种实用印章,如曾巩《局事帖》上的“曾巩再拜”印(见图 5)。这种印章在宋代很流行,如近年出土的北宋“望风怀想”六面印6,其中“望风怀想”、“顿首”、“再拜”为书简用印。


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的书画印章应该怎样使用

图5、曾巩的“曾巩再拜”印

7、书画专用印。这类印章只能施之于书画作品,不会别有他用,如黄庭坚的“山谷之书”印、米芾的“宝晋书印”印、薛绍彭的“清閟阁书”印、陈居中的“陈居中画”印等。

8、官职印。如李玮的“平海军节度使之印”。

9、谱系印。宋代之前族谱为官修,是维护门第等级的利器。至唐末五代以来的一百数十年间谱牒几乎废绝,到了宋仁宗时欧阳修、苏洵关注到这一现象,创立了谱牒学意义上的“欧苏法式”,自此私修谱牒兴盛。8因此,可以说这类印章是宋代私修族谱兴盛的产物。如苏易简祖孙的“许国后裔”印表明了他们是唐许国公苏瑰的后代,米芾的“祝融之后”印(见图 6)、“鬻熊后人”印、“楚国芈姓”印等表明了他姓氏的起源,宋高宗后妃刘氏的“闭关颂酒之裔”印表明了她是竹林七贤之刘伶的后人,扬无咎的“草玄之裔”印则向世人暗示了他是汉代扬雄的后人。因此,这类印章也只可闲用。

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的书画印章应该怎样使用

图6、米芾的“祝融之后”印

10、物形印。物形印是指以器、物为外形,内刻文字的印章。如贾似道的“悦生”葫芦印、曾宏父的“凤山”鼎形印(见图 7)、董史的“书帷宝绘”鼎形印等。

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的书画印章应该怎样使用

图7、曾宏父的“凤山”鼎形印

11、肖形印。曾宏父的“凤山”肖形印(见图 8)。词句印。这类印章主要见之于文献记载,刻帖中偶有发现。如北宋苏易简有“笔精墨妙”印,见于宋刻《桓公破羌帖》上,此帖有米芾、葛祐之、曹之格三个刻本,均有此印,可信不诬。米芾《书史》记载了其父“尊德乐道”印10、苏轼有“耆德忠正”印、贾似道有“贤者而后乐此”印。姜夔有“鹰扬周郊,凤仪虞廷”印,“鹰扬周郊”化自《诗经·大雅·大明》切其姜姓,“凤仪虞廷”化自《尚书》“夔曲乐,凤凰来仪”以合其名,元代柯久思的“惟庚寅吾以降”印以《楚辞》诗句暗合自出生年号,当是受其影响。像姜夔这样妙用《诗经》、《尚书》给印文内容增添文学色彩的做法,更是进一步的促使了印章向文人篆刻艺术的迈进。

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的书画印章应该怎样使用

图8、曾宏父的“凤山”肖形印

此外,朱熹在《名堂室记》中云:“紫阳山在徽州(阙)里,尝有隐君子居焉。今其上有老子祠。先君子故家婺源,少而学于郡学,因往游而乐之。既来闽中,思之独不置,故尝以‘紫阳书堂’者刻其印章,盖其意未尝一日而忘归也。”以此可见,朱熹父亲造堂于印完全是一种思归之情的寄托。而这种托物言志的印章出现,更是增加了印章的文化内涵。

一般说来,姓名表字印、别号印、郡望印、斋堂印、谱系印等应用的场合比较广泛,书画鉴藏与书画创作均可使用,并没有明确的分别。而一些特殊类型的印章只能应用于特定的场合,在其他场合便不可使用,如书简印则只能施之于尺牍,书画专用印则用于书画创作,鉴藏专用印只能应用于书画鉴藏,这是毋庸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