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心理學知識?我不信!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吊橋效應:“心動”不代表“喜歡”

心理學有一種現象叫“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吊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碰巧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另一個人,他會錯誤地將當時的環境場景引起了生理上的緊張、心跳加速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從而感覺愛上了他。

大家是不是也有意無意的經歷過這個心理學效應呢?和對方約會一起去看了一個恐怖片或是去蹦迪、去鬼屋,結束了是不是覺得好像對對方感覺還不錯?

愛情心理學知識?我不信!

首因效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影響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這也是一見鍾情,二見傾心的來源。第一面的感覺,直接決定了對方對你的整體印象。一見女朋友特別特別特別的紳士,二見彬彬有禮,三見emmm....只可意會hhhhh

愛情心理學知識?我不信!

間歇性強化:最聰明的“馴服"方法,讓他永遠對你欲罷不能

最早發現這個概念的,是心理學家斯金納。他做過一個實驗:將三隻貓放在三個不同的裝置中,第一隻貓觸動按鈕就會給貓糧;第二隻貓即使觸動按鈕,也是隨機給貓糧;第三隻貓觸動按鈕也不會給貓糧。實驗發現,第二隻貓觸動按鈕的頻率最高。

在感情中,這種"隨機獎勵“同樣適用:他每次約你出門,你都有求必應,時間久了他自然就會覺得約你見面毫無挑戰性,產生懈怠心理;但你每次都不答應,他則會覺得毫無餘地,容易直接放棄;只有"隨機"答應,才會讓對方猜不透、摸不著,每次都抱著蠢蠢欲動的試探心裡去約你,新鮮感永遠存在,對你欲罷不能。

愛情心理學知識?我不信!

戀愛中的馬太效應: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
馬太效應在戀愛中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當你願意多為自己付出,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個人魅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個人吸引力;而當你一味討好對方,則會讓對方恃寵而驕,你在投入過程中不斷“貶值”,對方卻在投入過程中不斷"增值”。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阻礙越多,感情越深
當在對對方的情感基礎相同的情況下,外在阻力越多,他們就對對方愛得越深。

投射效應:為什麼你總是要求別人“懂你”
投射效應是指:一個人容易將自己的特性,強加到別人身上,認為對方也跟自己有著一樣的感情、意志、特性。
比如,你對待他人的示好從不拒絕,於是你會懷疑愛人同樣在外面“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從而按照自己的猜想,不斷尋找證實猜想的蛛絲馬跡。

愛情心理學知識?我不信!

拍球效應:吵架的時候,為什麼會越吵越兇
顧名思義,當你用力去拍球,球面承受的壓力越大,它彈跳得就越高。
在爭吵中,你一言我一語不間斷的互相攻擊,使人承受的壓力變大,潛能發揮的就越大;反之,如果中途有一方提出冷靜,就相當於他放棄了繼續用力“拍球”的行為,結果就會變好。

如果你有男朋友,請好好待他!如果你有女朋友,請把她哄成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