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老农拆房重建,掉出600年前古画,10年后成国家一级文物

哲学上说,客观事物的价值是由其本身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决定的,简单来说,一件东西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需要它。比如一颗珍珠,对于一个要饿死的人来说它或许没有一个烧饼有价值。对于文物这东西这句话同样适用,有些文物在考古专家或者收藏家眼或许意义非凡,但有些人偏不当回事, 江苏就有这么位老农民把国家一级文物卖了五块钱。

1976年老农拆房重建,掉出600年前古画,10年后成国家一级文物

这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话说江苏高邮有这么一位农民,他想在自家老宅基地上盖上新房。要盖新房就得把老房子拆了,那个年代的老房子一般都有年头了,几十上百年的都有。过去人都说老房子有宝贝,说不定就在哪个旮旯缝里藏着呢,这虽是玩笑话可没成想真就发生了。在拆老房子的时候,老农发现墙缝里真塞着件东西,像个纸棍一样。过去家里老人总喜欢在犄角旮旯塞点东西,药盒、蒲扇或者字条都很常见。

1976年老农拆房重建,掉出600年前古画,10年后成国家一级文物

或许正因如此,一开始老农并没当回事,顺手就把这纸棍抽了出来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接着干活。而后正在大家准备休息休息的时候,老农才想起来看看这纸棍到底是个啥,没成想包裹的还挺严实,外边十多层油纸。揭开了这一层层油纸后,老农发现里边裹着的也不是金银财宝现金粮票,而是一幅画,看样子有些年头了,上面隐约能看到小虫子吃出来的洞。一看这画那么破,老农更不把它放在心上了,干脆放一边不管了。

1976年老农拆房重建,掉出600年前古画,10年后成国家一级文物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待到新房改好之后,家里人闲来无事又提起了这幅画,大家都觉得这画虽然看着破了点,上边还有虫洞,但拿到集市上的古董商店或许还能换点钱。一开始古董店老板并不愿意收购这幅画,后来翻来翻去看了一会又打算收下了,不过价钱不高就给五块。老农一听这破画值五块钱,心里也挺高兴,于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画后美滋滋地回家了。五块钱在现在算不上啥,也就一桶泡面的价格,可在当时也算不少了。

1976年老农拆房重建,掉出600年前古画,10年后成国家一级文物

转眼过了10年,这幅画不知道转了多少手,最后被文物局的人看到了,专家称这幅画可不是什么破烂,它的名字叫《苔痕树影图》,是元代大画家倪瓒的作品。如此说来这幅古画其实是六百年前的老古董,这类文物的价值恐怕已经难以用钱来衡量了。后来这画被文物局以十万元的价格收购,在评选中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在就被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里,而且还是镇馆之宝。

1976年老农拆房重建,掉出600年前古画,10年后成国家一级文物

江苏那位老农民知道这个消息后估计有些遗憾,可能会后悔五块钱卖了这字画。仔细想来,能被塞在自家土墙里的东西肯定是比较珍贵的宝贝,极有可能是个传家的物件,就这么给低价卖了确实可惜。不过话说回来,那个时期的农民或许确实没有这个意识,对这些朴实的农家人来说,一幅破烂的字画远没有一袋米面让人心里踏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