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人性問題,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前提和基礎知識

人性問題,可以被看作是人文知識的起點。古希臘的德爾菲神廟上就銘刻著“認識你自己”這句箴言,是哲學思考的古訓。

討論人性問題,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前提和基礎知識

圍繞人性問題的討論,在發心用意上,有3點需要澄清的前提

第1點,“認識你自己”是世界上最難的事。中國的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很多聰明人能夠了解別人,取得事業的成功,卻往往在不自覺的缺陷上栽了跟頭,無法超越自己的限制。中國古人因此特別強調修身功夫,“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養成覺知自己的習慣,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突破自己的侷限。

第2點,認識自己首先要放棄自我執念。換句話說,不能總想著由自己發現了真諦,解決了千百年來的問題,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貢獻。探索需要勇氣,創新值得鼓勵,但不能陷入執念,進行自我標榜。孔子說過,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的“毋我”就是強調這一點。

討論人性問題,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前提和基礎知識

第3點,從人性開始並不能解決一切難題。人類社會的重要現象、認識論中的難點、邏輯和數學的起源等,未必都能從人性出發做出完美解釋。人性與其他領域之間的關聯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建立起來,如何產生相互作用,需要詳加研究才能回答。

在具體對人性的討論中,千百年來許多大哲學家、大思想家都曾經參與其中

中國思想家討論人性關注性質的善惡。

告子說,人性無善無惡,就像水流沒有東西之分一樣;孟子說人性本善,水確實不分東西,但是分上下人性之善就如水之就下;荀子說人性本惡,天生趨利避害,必須化性起偽,使人向善;韓非子則繼續說,人性不僅惡,而且容易犯賤,教化靠不住,要靠明法峻刑。

老子說,德越深厚越像嬰兒,長大了慾望作祟才走上歧路,要返璞歸真,少私寡慾;莊子深以為然,至德之世,何曾知曉君子小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司馬遷卻說,抱朴歸真卻難實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討論人性問題,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前提和基礎知識

西方哲學家討論人性關注成分的構成,有自然人性論、理性人性論、信仰人性論、生物人性論等觀點。

古希臘早期的思想家,可以概括為自然人性論。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赫拉克里特認為萬物產生於火,又復歸於火。這些觀點都把人性的本原歸結為自然,認為人內在於自然之中,人還沒有和自然區分開來。

柏拉圖說,人的本性是理性,人有理性、情感和慾望三部分組成,只有當理性控制住情感和慾望時才是智慧的狀態;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只有理性的思考,還是最終的根據和存在的證明。這些代表了理性的人性論。

討論人性問題,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前提和基礎知識

聖經中認為人的本性是信仰,人性有肉體和聖靈兩部分,肉體源於泥土,聖靈來自上帝,生命的本質在於聖靈而不在肉體。

後來西方人不斷尋求信仰文化與理性文化的融合,到托馬斯阿奎納時形成了自然神論,或者說上帝理性論。上帝創造世界,但上帝並不任性,而是用理性秩序治理宇宙,上帝賦予了人類以理性去認識和順從客觀理性秩序。18世紀後期美國獨立運動中的領袖人物,大多都信奉這種上帝理性論。

討論人性問題,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前提和基礎知識

叔本華說,意志是人性的本質,這個世界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人類在為了生存繁衍而鬥爭;尼采繼承了叔本華的觀點,並把這種意志提升為權力意志,人性的核心就是征服他人。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把西方以信仰和理性為核心的人性的拉向了物競天擇、生存鬥爭這個層面。這種生物人性思想為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提供了情緒和觀念基礎。

弗洛伊德把人性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本我是本能衝動,像豬八戒一樣,自我是理性和功利的部分,像孫悟空一樣,超我是對本我進行管制的倫理和規範,像唐僧一樣。這些理論為西方的人性解放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討論人性問題,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前提和基礎知識

但是,上述這些紛繁複雜的討論都沒有回答一個問題,就是界定人性的方式從何而來。用來闡釋人性的視角和框架是否也是人性自身的表現,如此是否成為循環論證和自我投射?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性的界定既不是來自於人自身,也不是來自於人之外的自然或信仰,而是來自於人和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由此奠定了實踐唯物主義的觀點。

討論人性問題,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前提和基礎知識

討論人性的歷史,其實也是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梳理人性的各種觀點是我們對人類思想史的簡要回顧。我們從中可以形成更加具有包容性的心胸和眼光,更全面地看待自己、他人和整個世界。

文|烏衣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