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裡“第一太監”是如何煉成的?

被網友譽為國產第一神劇的《大明王朝1566》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已經看過了,經典之處不用贅述,本文單說由王勁松主演的“第一太監”的楊金水!

楊金水,江南織造局總管太監,老祖宗呂芳的乾兒子之一。

國產劇裡“第一太監”是如何煉成的?

楊金水劇照

眾所周知,明朝宦官眾多,把持朝政,想從茫茫宦官中脫穎而出,贏得嘉靖皇帝和老祖宗的賞識,被委以重任,卻是難事,但楊金水做到了,大概是因為他能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對上不隱瞞

楊金水經常說的一句話:“我頭上只有一片雲,這片雲在宮裡。”

國產劇裡“第一太監”是如何煉成的?

楊金水劇照

他很清楚自己就是皇上萬歲爺和老祖宗呂芳下面的一條狗,一定要給宮裡看好織造局這個家。他對皇帝和呂方是絕對的忠心,凡事從不隱瞞

因為毀堤淹田的事,楊金水回宮見呂芳,呂芳對他說:“你這也是為宮裡好,難得的是你不隱瞞,這便是最大的忠!”

試想一下,身為大明帝君的嘉靖,天天坐在西苑精舍,聽下面臣子和太監彙報國事,最怕的是什麼? 不是彙報的情況本身有多糟糕,而是被欺瞞,無法得知真相!

他寧可聽到的是殘酷的真相,也不願聽到虛偽的奉承!

但嚴黨可不是這麼想。報喜不報憂,欺上瞞下,結黨營私都是他們慣用的伎倆。把皇帝糊弄成傻瓜,自己好從中漁利,中飽私囊,是他們的真正目的!

裕王一派算是朝中清流,但有時也不能對他盡言。

呂芳終日伺候著他,他也不敢全信。呂芳瞞著他去跟嚴嵩,徐階喝酒議事,被他知道後,一句話就打發呂芳去看萬年吉壤了。

可見,在嘉靖心裡,多麼希望下面的人講實話,講真話!

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信任,那溝通起來真是難上加難,身心疲憊! 嘉靖應該是深有體會的。

這一點楊金水就做到了!

所以楊金水面聖的時候,將實情交代完,嘉靖皇帝對呂芳如是說:“你用的這個楊金水還是很得力的,明裡不要賞他什麼,暗地裡給他點什麼吧!”

嘉靖帝對楊金水的肯定,可見一斑。


二、成為有力的斂財工具

國產劇裡“第一太監”是如何煉成的?

楊金水劇照

楊金水是為宮裡辦差,這裡大家先搞懂這個“宮裡”是什麼含義。“宮裡”字面意思自然指的是皇宮,再深一點指的是大太監呂芳和嘉靖皇帝,而本質上是皇帝的內庫,就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庫,而國庫可以簡單理解為戶部。(為什麼說簡單理解呢,因為明朝的庫分的太複雜,這裡不細說),這兩者不是一個庫。

楊金水和外商談生意,隨便一談就是一年五十萬匹絲綢。他身為織造局管事,自然知道織造局一年能產多少(以當時的情形,沈一石有二十五個作坊,每個作坊兩班倒,每年能產八千匹絲綢,二十五個作坊能產二十萬匹絲綢),那多出來的三十萬匹則必須另外想辦法籌到。

那他明知道目前的生產能力達不到,為何還要去談下這個生意?明面上說是補國庫的虧空,其實就是不計後果也要給皇帝斂財!所以這才有了“改稻為桑”的國策。

楊金水本人對如何織出這五十萬匹絲綢並無太大興趣,他的業務邏輯很簡單:

反正我訂單已經拉好了,上面也已經批了,你們這些當官的就想辦法執行吧,至於難不難,有多難,死不死人,死多少人,我一概不管,只要按時交貨就行。

另外,從後來沈一石跟高翰文念賬本的那一段,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沈一石供應的很多絲綢根本就沒入戶部的賬,都是直接供應宮裡,供嘉靖皇帝私人使用和揮霍了。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新絲上市,六月,南京蘇州江南織造局趕織上等絲綢十萬匹,全數解送內廷針工局。”

解釋:給宮裡針工局,就是拿去加工做衣服了

“嘉靖三十九年七月,應天布政使衙門、浙江布政使衙門遵上諭,以兩省稅銀購買上等絲綢五萬匹,中等絲綢十萬匹,和松江上等印花棉布十萬匹,解送北京工部,以備皇上賞賜藩王官員和外藩使臣”

解釋:就是拿去供皇帝賞賜用了。

“嘉靖三十九年十月,南京,蘇州,江南織造局同西域商人商談二十萬匹絲綢貿易,摺合現銀二百二十萬兩,悉數解送內廷司鑰庫”

解釋:就是進皇帝小金庫了。

“注:無需向戶部入賬”

解釋:怪不得戶部沒錢呢!

這還只是一本賬冊裡的一頁而已!

可以想見,楊金水這四年到底給嘉靖送了多少錢,都是民脂民膏啊!


三、一心一意護主

國產劇裡“第一太監”是如何煉成的?

楊金水劇照

楊金水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心一意護主!

他的主,首先是乾爹呂芳,其次才是嘉靖皇帝。護住了呂方,自然就護住了嘉靖皇帝,也就護住了自己。

楊金水第一個護主的表現是 絕對不允許有人給皇上身上潑髒水!

楊金水從宮裡回來之後,聽聞鄭泌昌何茂才打著織造局的牌子去低價買田,就立即八百里急遞送進了宮。然後又去找高翰文,請他將船上織造局的燈籠都換下來。

這低價買田的事如果是打著織造局也就是宮裡的名義去做,那就是給嘉靖皇帝臉上抹黑,朝皇帝身上潑髒水!

不料沈一石耍了個花槍,掛著織造局的燈籠沒去買田,反而來了一出“奉旨賑災”,雖說是保全了皇帝的名聲,但卻要給楊金水落得一個上報不實的罪名。好在錦衣衛出面,將罪名推給了鄭泌昌,這事才算完。

楊金水第二個護主的表現是為了

阻止海瑞審案,逼不得已裝瘋。

海瑞夜審鄭泌昌何茂才,楊金水帶著錦衣衛側室旁聽這一段,表現非常精彩。

楊金水給人的一貫印象就是成竹在胸,老謀深算,說話不緊不慢,辦事沉穩得力,讓人覺得即便是天大的事都能扛得住。

可就在這旁聽側室,他一改之前穩重的形象,聽著鄭泌昌何茂才的供詞,開始坐立難安,驚慌失措,嚇得滿頭大汗,最後竟然直接兩眼一黑不省人事了。

國產劇裡“第一太監”是如何煉成的?

楊金水劇照

都是因為鄭泌昌何茂才兩人為了自保,什麼罪名都往織造局那邊扯,都要跟宮裡拉上關係,牽扯到了織造局,就牽扯到了呂芳和嘉靖。

這是楊金水最擔心的,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旁聽完之後,楊金水立刻就去找了趙貞吉,要求不能再讓海瑞審案,同時要求不能再留下鄭何兩人的性命。

“攪到了老祖宗頭上,甚至攪到了皇上頭上,是你們擔罪還是我擔罪!”

“不能再留著他們,叫他們自己在牢裡了斷了...”

“茲——事——體——大!!”

國產劇裡“第一太監”是如何煉成的?

楊金水劇照

錦衣衛朱七和趙貞吉就開始琢磨了,海瑞是奉旨審案,不能不審,不過可以拖。鄭何二人是欽犯,不能殺,不過可以離開浙江。所以兩人分頭行事,就這樣先拖住了海瑞,讓他不能再審鄭何二人。

既然鄭何二人的口供都指向了織造局,海瑞又審不了此二人,那接下來自然該審楊金水了。

因為海瑞是奉旨審案,楊金水如果被審,就不能說假話,也不能不說話,否則即為欺君。楊金水只能想辦法讓自己不受審。

死是不行的,在這個關口,死就是畏罪自殺。矛頭還是會指向呂方和嘉靖。

那辦法只有一個,裝瘋!

你海瑞可以來審,但我就讓你審不出東西。

真是妙招!

但裝瘋從來不容易,被識破還是死路一條。這裡需要大智慧,大隱忍,大勇氣!

這也是楊金水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同時也是扮演者王勁松最讓人佩服的一點。

澆水那場戲,說是涼水嘩啦啦澆了十二桶,楊金水愣是沒反應!

扎針那場戲也是真扎的,但是楊金水一點痛苦的表情都沒有,說是還紮了兩遍,真是令人佩服!

國產劇裡“第一太監”是如何煉成的?

忍過了陳洪的折磨,終於見了嘉靖,通過瘋言瘋語,把實話跟皇帝全說了,這反而讓嘉靖滿意了。

還是那句話,對上不隱瞞!

嘉靖沒有殺他,送到藍神仙那裡考驗他,看他會不會亂說話。

就這樣,裝了三年的瘋子,三年啊,太不容易了!

呂芳走的時候,單是帶了他。在河邊,告訴他不用再裝了,他一聽眼淚就下來了。

終於結束了,解脫了!

國產劇裡“第一太監”是如何煉成的?

楊金水劇照

楊金水靠自己的忠心,勇氣與智慧在這場你死我活的官場爭鬥裡全身而退了!

經得起榮華富貴,受得住痛苦折磨,歷盡千千劫,換得自由身!

楊金水,第一太監,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