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两千年多前的有一天,孔子被自己的学生子路给嘲讽了。 

孔子肯定生气,但编撰史书的人不方便记载,只轻描淡写地叙述为“子曰:君子固穷......”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君子固穷,通常解释为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即我们常听说的“士大夫精神”。

这四个字出自《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大概意思就是说,孔子在陈国断粮了,追随他的学生们都饿得病恹恹的,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子路一看,火冒三丈,就怒气冲冲地问孔子:“君子也有‘穷’的时候吗?”孔子一听,不高兴了,心想平常教你的“尊师重道”都白教了,于是就说:“君子贫困的时候能够安贫乐道,小人贫困了才会不择手段、胡作非为(另一说:君子本来就穷,只有小人贫困才很常见)。”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这句话有多种解释,各有道理。但要想弄明白孔子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得明白:

什么是“穷”?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穷”字的演变

“穷”的繁体字写作“窮”和“竆”,字面意思就是:一个洞一样的空间内,有人身子弯成弓一样。脑补一下,这是个什么人?

这个人卑躬屈膝,俯首帖耳,绝对是个人下人。

人下人能干什么?恐怕干不了什么,但又想干点什么。

干不了什么,但又想干点什么,这便是孔子当时被困于陈、蔡边境的处境,也是穷人的典型心理状态。只不过,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孔子当时说这话的心境,过度地解读了“君子固穷”这四个字,还将“甘于贫穷、安贫乐道”这种官场失意后的士大夫们用以自我安慰的乐观精神当成了一种传承文化,并且不断地将这种“贫穷文化”发扬光大。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孔子可能也没想到会这样。

当时,孔子说这话的时候,只是因为当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子路竟然还跑来怒怼自己,自己虽然也很气愤,但又要保持自己的君子风度,所以才反驳了这么一句让后人理解各异的话。

士大夫精神,也不是说要我们安于贫穷,过着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生活。纵观那些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物,有几个会因为五斗米就饿死的?又有几个不是官场失意后才豪情万丈、穷且益坚的?

细数风流人物,退隐江湖,看似高风亮节,实则沽名钓誉。

换句话说,就是当那些名人雅士体现士大夫精神的时候,往往是在他们想干什么但又什么都不能干的时候。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比如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原宪,如果他受到了姜太公那般礼遇,恐怕“原宪甘贫”真会变成“难甘原宪贫”了;又比如陶潜,如果当时的政治环境不是那么黑暗,像他那种芝麻小官随时都有可能站错队,有生命危险,恐怕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是因为他想等到加一斗的时候再折。

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来客观一看,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想要贫穷,也没有人愿意过着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日子。所谓的“君子固穷”,不过是不得不为之。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往往高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都不是真正的穷人,也不是一个想要甘于贫穷的人,他们只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自己很牛逼的样子,掩饰着内心的苦楚,不让那些想看他们笑话的人如愿以偿,所以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地说:看吧,贫穷也没什么大不了,老子照样活得好好的!

这一点在李白和苏东坡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不过人家是君子,要脸面,要骨气,要节操,说不出市井小民才会率真哀呼的“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贫穷使我不得开心颜”之类的心里话。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君子不穷,穷的只是匹夫。

历史从来如此,所谓的“贫穷文化”史亦是如此。原宪声名显赫,即使一天啥事不干,自有人送来酒肉,一般人想送还不一定送得出去,譬如他的老同学子贡;陶渊明即使一生不出仕,隐居乡野,家里也有南山一片,“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苏东坡再怎么穷困潦倒,宦海生涯也有几十年,算不得穷人。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原先甘贫

在当今时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穷等同于犯罪,不仅可耻,而且可怕。因为,贫穷带来的后果往往具有灾难性和毁灭性。小则偷鸡摸狗,大则天下动荡。非洲就是个典型例子。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这是一个经济社会的时代,适合生活,却不适合生存——达则兼济天下,穷者难善其身

。所以经常听人说,穷人不配拥有梦想。听起来气人,仔细一想,还真有几分道理:

一个人,即使你再怎么品学兼优,志趣高远,如果连实现梦想的资本都没有,那么这个梦想再怎么伟大终究也只能成为空想,志向再怎么远大也只能被人说成好高骛远。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也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他的结局肯定没有那些名垂千古的君子好,因为那些君子再穷,也有房可住,有粮可食。而如今呢,如果穷人不求上进,反而甘于贫穷,那么只能落得一个苦大仇深的下场,要么为了柴米油盐,惶惶不可终日,要么生无立锥之土,死无葬身之地。

君子固穷,被誉为士大夫精神 事实上,君子不穷,穷得是匹夫!

所以说,“贫穷文化”虽然听起来高雅,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安贫乐道等于不思进取。对于孔子的这句话,对于士大夫精神,我们敬仰就够了,毕竟时代不同了,再把这种“贫穷高尚”的思想奉为圭臬,那可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从古至今,君子不穷,穷的只是匹夫。

正所谓:君子固穷,穷则思变,变生不测。不测不知,君子不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