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和孩子有这么多矛盾?想让孩子听话真的这么难吗?

美国心理学家莱因说:“存在等于被感知”,在莱茵的研究中,很强调“人”的重要性。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彼此看到了对方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的来往、交流。可是,通常在亲子间关系的处理当中,这一点经常被忽略。

为什么我们总和孩子有这么多矛盾?想让孩子听话真的这么难吗?

我们总觉得和孩子无法沟通,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不听话的吗?

《小欢喜》里,喜欢赛车的季杨杨被看成是“不务正业”的孩子,父母的教导不少,对孩子的期望也没有停止过,可是季杨杨仍然和家长吵架,尽管知道学业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身边的同学也一个比一个优秀,他依旧放不下自己的梦想。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孩子不被“看见”。

无独有偶,热爱天文学的乔英子,因为妈妈的要求不仅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连选择喜欢学校的权利都失去了。

最后,她站在海边她撕心裂肺地告诉妈妈,为什么自己要去上南大,这只是乔英子为了逃离妈妈,逃离这个让她喘不过气的地方。这也是孩子不被“看见”的结果。

在这些亲子发生矛盾的事情中,很容易发现一些共性,比如孩子都是不被理解的,家长为孩子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家长无法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以及真实的想法,孩子自然无法看到家长的让步,无法学到该怎样同父母友好相处。

发现了吗?其实家长和孩子相处有矛盾,大多是“看见”二字出了问题。

为什么我们总和孩子有这么多矛盾?想让孩子听话真的这么难吗?

一、大部分家庭矛盾源于孩子的不被“看见”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可惜的是,许多家长都在被看不见的“黑色暴力”肆虐,没能好好的利用“看见”带来的积极与热情。

在歌手金岐玟年少时,她的母亲要求她成为一个“白领”,能够学好会计和英语,将来可以做国际贸易,所以在她中学的时候,母亲就已经为她设想好了后面要走的路。可是孩子身上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没学几天的她不学了,她要做音乐。

前后快速的转变势必引起和妈妈之间的争吵,妈妈告诉她,要是走上去这条路没有出息,不要哭着说后悔,就算她坚持,做妈妈的也一定不会同意。尽管妈妈并不赞同金岐玟放弃已拥有的一切去追梦,她仍然踏上了这趟旅途。

如果她的妈妈能够听听她的想法和意见,我想沟通也不会这么难,至少能够在她追梦的时候多一次微笑的送别。如果生活里的我们能够多“看见”孩子,那么许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我们总和孩子有这么多矛盾?想让孩子听话真的这么难吗?

二、为什么家长总是无法“看见”孩子

“父母是人,不是神”,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其出版的一本叫做《P.E.T.父母效能训练》的书中,所写下的一句话。

我们之所以会看不见孩子,是因为“过来人的经验”把眼睛蒙蔽了,我们总觉得自己神通广大,可以为孩子准备好一切,所以对于孩子自身的要求,我们常会忽略。

把自己看做是“神”,进而替孩子决定一切,是我们“看不见”孩子最大的原因所在,

殊不知,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包括还没有成功的孩子。

其实有的时候父母是知道向子女表达爱与理解很重要,尊重孩子同样有必要,只是父母们在选择性逃避,用其他事情来掩盖,似乎做出类似行为就没了那份尊严,好像表达了这份感情就会把孩子推入深渊。

为什么我们总和孩子有这么多矛盾?想让孩子听话真的这么难吗?

三、被“看见”对孩子有多重要

1、 幼儿积极向上人格形成的基础

被看见的孩子是被理解的,被理解的孩子能够直接的感受到父母的爱,而爱的环境是孩子成长必要的因素,它是个体积极向上人格形成的基础。

正如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养料。”

2、 充足的安全感

爱与信任是安全感的基础,而父母无形有形的表达,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缺少表达,不懂得告诉孩子爱的家长,很容易让他产生“自己不被爱”的错觉,安全感流失了,孩子的童年无法完整。被看见的孩子更有安全感,你知道吗?

为什么我们总和孩子有这么多矛盾?想让孩子听话真的这么难吗?

四、“看见”孩子,家长需要这么做

1、 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乔英子学习状态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她的妈妈问她:“怎么了,是我给你安排的学习太紧了吗?”进而继续让孩子学习。

实际上,妈妈期待的是孩子摇头,说不,可是她心里能够感受到,的确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无力了。

每个人都有缺陷,孩子也不是万能的。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孩子出现了情绪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变化,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期待的心,强迫孩子忽视。家长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是被看见的孩子,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2、 尊重孩子的想法

李玫瑾教授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背景中的问题,有的时候你用什么方式教育,他就用什么方式对你。

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就不尊重你,彼此尊重才能家庭和谐。

家长总觉得孩子不够懂事,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孩子总是无法理解自己。要知道,家长怎么对孩子的,孩子就会如何回应家长。

为什么我们总和孩子有这么多矛盾?想让孩子听话真的这么难吗?

“看见”孩子,让孩子也理解做家长的我们,尊重我们,家长首先要学会理解、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是爱的表达过程,更是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总和孩子有这么多矛盾?想要孩子听话,做到“看见”这两个字就够了,矛盾的产生始于沟通的缺乏,而“看见”可以解决。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微爸爸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