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斗者|3小时设好机场等候点,他领团队筑牢防控闭环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从来不缺少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是这座城市里平凡的工作者,却兢兢业业书写历史。

4月6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完成最后一班入境中转旅客的护送,武戈松了一口气。

3月27日起,凡需经上海口岸入境转往其他省市(除苏浙皖外)的人员,一律在沪实施为期14天的隔离健康观察。武戈回忆,第一班和最后一班中转旅客的护送都由他们科负责,“开好头,也结好了尾。”中转旅客护送工作告一段落,不过,疫情防控工作并未松懈,武戈转而扑进了其他任务。

武戈是上海浦东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旅检二科科长,3月以来,除了做好空防安全的本职工作,他和同事们被紧急抽调支援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一线,承担起入境旅客的防控识别、分类引导、转运护送等任务。

新时代奋斗者|3小时设好机场等候点,他领团队筑牢防控闭环

武戈在工作中。本文图片均为上海机场集团提供

3小时准备

浦东机场一号航站楼中转旅客等候点设置的当日,正是武戈在现场当班。从接到工作指令到完成等候点设置、第一批中转旅客顺利进场休息,仅留有3个小时的时间。

此块区域原用作商业用途,要符合旅客转运保障的要求,还需解决不少问题:清洁、消毒场地,安装隔离栏杆、围挡,配置体温测量、信息录入设备,调配车辆等等。

顾不得迟疑,作为负责人的武戈立马行动起来。他协调联系商业分公司清理交接场地,联系消防急救保障部落实场地消毒,联系航站区管理部设置隔离设施,联系能源保障部铺设电源。一通通电话、一次次奔走、一项项确认。

与此同时,武戈还要指挥调配好科里的安检人员及时支援到位。3小时后,第一位旅客走进中转等候点,安然落座。武戈没有停歇,又赶到国际到达区域去查看现场动态,处理各类临时遇到的问题。

回想起刚接到任务时的场景,武戈感叹:“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跨部门协调,还是有难度的。”

对于需要中转的旅客,上海两大机场实行“一人一单、一单到底”,做到“点对点”护送、“面对面”交接,形成全流程闭环式管理。随着疫情防控重点国家(地区)范围的不断扩大,每日需转运护送的旅客也从最开始的200多人激增至近2000人,工作量大幅增加。“每天大家的步数都是3万步起步,多则5万-6万步。”武戈说。

新时代奋斗者|3小时设好机场等候点,他领团队筑牢防控闭环

让旅客有舒适的等候期

此前,在中转旅客等候点,武戈收到旅客最多的询问是“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为此,工作人员根据相近的候车节点安排转送时间段,护送旅客顺利回家。

有一些旅客入境上海后,错过了后半程的航班或列车,武戈和同事们主动帮助他们与航空公司或铁路部门沟通,为他们进行改签,尽量做到本场中转。为了减少旅客办理后半程值机手续所耗费的时间,武戈召集了航司负责人,了解值机需要登记的信息,指引旅客在等候点提前准备好材料、登记好信息。

经过长途跋涉,旅客难免会有一些情绪。有位六十几岁的旅客带着3岁大的孩童回国,入境浦东机场后发现已经赶不上在虹桥机场的后半程航班,在等候点发起了脾气,现场工作人员与其沟通,无奈无法做通工作。武戈一接到消息就赶到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后,他一边安抚这位旅客的脾气,一边把前因后果、利害关系一一分析。等旅客情绪稍微平复后,考虑到旅客的境外手机号码无法拨打电话,他便用自己的手机为其联系了家人。最后,他帮助旅客现场改签了航班,在本场进行中转。

当晚8点,旅客到达目的地,武戈收到了她家人发来的短信。“我记得短信里话也不多,感谢我们能及时帮助他们改到最近的航班,帮助他们早日回家。”武戈回忆。

为了让旅客在等候点感到舒心,工作人员也做足了贴心准备。

他们在等候点设置“便民服务篮”,里面放置了免洗洗手液、针线包、充电宝、100ml便携瓶、创可贴等物品,提供饮用水和饼干,并设计制作易拉宝作可视化引导。针对老弱病残孕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入境旅客,他们在等候点内专门设立了空间大、设施更舒适的独立区域。此外,他们为旅客提供浦东机场多家餐厅的订餐指引及菜单价格,设置专门的外卖放置台,在特殊时期尽力让旅客度过一个舒适的等候期。

新时代奋斗者|3小时设好机场等候点,他领团队筑牢防控闭环

心系员工

武戈作为旅检二科科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始终将员工关心关爱工作想在细处、落在实处。在武戈眼里,他们更是一同作战的战友。

为了落实岗位分级防护,武戈邀请兄弟单位的医疗救护人员对员工进行正确穿戴口罩、防护服等防护培训。他还协调拍摄、制作了防护培训视频,利用航班间隙组织员工观看学习,提升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单从文字上传达可能难以理解、会有偏差,考虑到用更直观的形式展现。”武戈说,“要完成任务,首先是做好自身防护。”

疫情暴发后,很多外省籍员工放弃了回家休假的机会。武戈及时摸排了员工的个人、家庭情况,开展心理疏导,并和员工家人进行了双向沟通。

科室里有一位东北员工,早在支援防输入一线的通知发布前,他便主动报名分队内部的疫情防控工作,对机场的通道、休息室进行消毒。武戈从侧面了解到,这位员工的母亲是当地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天夜以继日工作在基层防疫一线。为了让两者放心,他联系了员工母亲,告诉她儿子的工作近况,让她无需担心。

“在科室里,大家都很有大局意识,都觉得这是神圣的使命。”武戈说。

新时代奋斗者|3小时设好机场等候点,他领团队筑牢防控闭环

武戈介绍,科室里共300人左右,一半以上都是90后,这次抽调了约130人支援一线。除了中转旅客等候点,在国际到达入境大厅,也有安检工作人员的身影。信息登记岗位工作量大,要将旅客的入境信息详细记录、统计、归类、上报,需细致且严谨。“这些年轻的小姑娘坚守在岗位,完成得很好,巾帼英雄在一线。”武戈为员工感到骄傲。

而他自己,奔走在机场的各个点位,做好支援一线工作的同时,空防安全也不可有任何懈怠。自2007年转业进入机场工作以来,他没有回家过过年,他坦然说道:“每年大年三十我都在值班,也没考虑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