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前言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司馬炎立司馬衷為繼承人,是一個千古以來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人們耿耿於懷的是為什麼才智頗高,又有雄才的司馬炎,在膝下十八名王子中,偏偏立傻子司馬衷為太子,而這個選擇又直接造成了八王之亂,使得中華文明從大一統突然進入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和大動盪。

司馬炎既然雄才大略,他立司馬衷為繼承人當然有一萬個理由,而且人們對司馬衷的認知,本來就有錯誤。

一、司馬衷不是傻子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司馬衷並不是傻子,他只是腦袋不夠聰明,相對必須聰明和有大略才能勝任的太子和皇帝之位的人選,他顯得反應不夠快,考慮不夠全,如果以一名普通人來看,他其實很正常。

說司馬衷傻的證據是他流傳下來兩個經典段子:聽見青蛙叫,他很不解地問:“它們為什麼要喊啊?是為我還是為他們自己在喊?”還有一次,天下災荒橫行,路有餓殍,情況報到朝堂,司馬衷聽了不但沒有憂傷之色,反而問道:“這些人都傻了嗎,怎麼不知道吃瘦肉粥呢?”。

以上兩個段子只能證明處在深宮中的司馬衷沒有上過自然科學課,因此缺少常識,卻並不能證明他的頭腦有問題。

相反,司馬衷能讀書,能寫字,還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那個文盲率非常高的年代,他算得上中上之資,其證據就是後來司馬炎對司馬衷採取突然襲擊的考試。司馬炎密封上考試卷,讓司馬衷答題,太子妃賈南風讓槍手做了草稿後,讓司馬衷“令太子自寫”,這個自寫並不是抄寫,而是根據槍手答題的思路進行補充修飾。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後來的八王之亂中,司馬衷見長沙王司馬乂被抓,便“測然,欲活之。

親征司馬穎時,在蕩陰被司馬穎大將石超的兵馬所敗,亂兵要殺身邊的嵇紹,司馬衷大喊:“忠臣也,勿殺!”

嵇紹死後,有人要為司馬衷洗衣服,司馬衷說:“嵇侍中血,勿浣也!

司馬衷如此的表現,說明他不傻,只是不夠聰明。

雖然司馬衷不傻,可是以他的智力要登臨九五之尊,統領天下臣民,聽取那些高智商的大臣們的彙報並做決策,也確實說不過去。

司馬衷為何能成為太子,還是源於司馬氏獲得皇權的特殊性。

二、司馬氏奪得皇權與其朝代不同的特殊性

司馬氏一朝相比其他朝代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皇權一直較弱。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如秦、漢、唐、明、清等朝,皇權都較為強勢,因為他們的開國皇帝是橫刀立馬打下天下,因此殺伐果斷,強勢硬氣,在他們面前,做臣子的無論功勞多大,都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

司馬氏則以朋黨的力量搶奪曹氏的天下,採取的方式更多是以懷柔和利益來團結同黨,少了殺伐果斷,這使得功臣們可以和皇權討價還價,也就使得皇權受到了弱化。

所謂門閥政治,其實就是皇權弱化的結果。

司馬炎治下的西晉成立之初,就有著皇權和大臣聯合執政的特點,司馬氏家族雖然是第一大族,可是,因為缺少領著大家衝鋒陷陣打天下的經歷,使得司馬氏並不比其他家族強很多,彼此之間的關係,很多是聯盟性質,奪得天下之後,各家族聯盟因為各自利益便又開始了聯盟和博弈,使得此時的政治生態錯綜複雜,皇權無法集中。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如此的環境,使得司馬氏家族要實施一系列治國措施時,不得不先照顧各家族的利益,可是各家族之間也有厲害關係,如此便形成了各種集團。

在兩晉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權者為了照顧各方利益,普遍採用的方式就是大肆封官,如後來的司馬亮一夜之間就封了一千零八十一名都督,將軍和侯爺,司馬睿也大封官吏。

司馬氏奪得皇權的特殊性,使得皇權不能高高凌駕於諸位大臣之上,以此帶來的後果,便是不僅降低效率,而且影響決策方向,包括對太子的選擇。

三、司馬炎治下皇權和功臣集團的博弈

司馬炎統一三國成立晉朝後的二十五年裡,皇權、皇親國戚,外戚、大臣們之間一直在進行博弈,其中司馬炎和大臣們有三次大博弈。

1. 司馬炎和任愷集團、賈充集團的博弈

在泰始七年和八年間,以任愷為代表的一方向以賈充為代表的一方挑戰。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任凱一方有庾純、張華、溫顒、向秀、和嶠等名士,賈充一方則有荀勖、馮紞、王恂、華暠等謀士。

任愷首先發難,向司馬炎建議調賈充一家去戍邊,試圖以將賈充外調的方式使得賈充集團遠離政治中心,而司馬炎在這場博弈中選擇了賈充,並和賈充結成秦晉之好。

有了司馬炎為後盾,賈充得以抓住機會報復,將任愷擊垮,使得任愷最後鬱悶而死。任愷是有能力的人,死於內耗,確實可惜。

2. 司馬炎和羊祜張華杜預集團、賈充集團的博弈

這是咸寧五年到太康元年的平吳之爭。

司馬炎想一舉滅吳,滿朝文武也都看到了滅吳的可能,可是當時主張滅吳最力的主將是羊祜,而羊祜又是任愷集團的人,這就讓賈充集團感到了危機,一旦羊祜伐吳成功,其憑藉巨大的功勞將蓋過賈充一頭,因此賈充集團便堅決抵制伐吳。

後來羊祜一方又有張華、杜預加入,使得司馬炎堅定了平吳決心,但是為了平衡關係,司馬炎還是啟用賈充為南征主帥,而且平吳勝利後,兩個集團皆有封賞。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這是司馬炎對兩集團的博弈中不得不玩的平衡術,可是如此一來,賞罰不公,又使得皇權的威脅進一步得到削弱。

3. 司馬炎和荀勖馮紞集團、司馬攸集團的博弈

這是太康三年到四年之間的繼承人之爭。

對司馬炎繼承人的確立,朝中大臣們分為兩派,一派是支持立司馬衷的荀勖和馮紞集團,他們原屬於賈充集團,賈充死後就由二人領軍;另一派是主張立齊王司馬攸的大臣集團,代表人物是張華,和嶠、李熹、羊琇等。

侍中和嶠對司馬炎說:“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季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意思是太子太老實,世道人心太複雜,恐怕太子難以勝任。

司馬炎就讓荀勖和馮紞帶一下太子:“太子近入朝,差長進,卿可俱詣之,粗及世事。”後來荀勖和馮紞向司馬炎彙報:“明識弘雅,誠如明詔。

”意思是太子有很大進步,完全可以勝任繼承人的角色。

司馬炎再問和嶠,和嶠說:“聖質如初耳。”意思是太子沒有變化。

後來,司馬炎又問張華的意見:“誰可託寄後事者?”,張華說:“明德至親,莫如齊王攸。”意思是除了齊王司馬攸,沒有其他人。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選司馬衷還是選司馬攸,司馬炎一直在猶豫,直到有一次荀勖和馮紞兩人的談話,讓司馬炎定了立司馬衷的決心。

荀勖和馮紞知道一旦司馬攸得立,他們二人將沒有好果子吃,便對司馬炎下了司馬攸的猛藥:“陛下之前生病的時候,太子基本就廢了,都是齊王在發號施令,為免除後患,還是早讓齊王離開京城,回他自己的藩國去吧。”這段故事在《晉書.馮紞傳》中有明確記載:

帝病篤得愈,紞與勖見朝野之望,屬在齊王攸。攸素薄勖。勖以太子愚劣,恐攸得立,有害於己,乃使紞言於帝曰:「陛下前者疾若不差,太子其廢矣。齊王為百姓所歸,公卿所仰,雖欲高讓,其得免乎!宜遣還籓,以安社稷。」帝納之。……初,帝友于之情甚篤,既納紞、勖邪說,遂為身後之慮,以固儲位。

當司馬炎決定要司馬攸離開京城回藩國後,引起支持司馬攸大臣們的大力反對,他們提出不改立太子,而妥協以司馬攸輔政,但並沒有得逞。

三、立司馬衷為最終繼承人也是司馬炎和外戚集團的博弈結果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在司馬炎立太子的問題上,他並不能一言九鼎,還必須顧及各方面的利益,其中一支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他的皇后楊氏極其身後的外戚集團。

司馬炎的第一任皇后楊豔一直是自己兒子司馬衷地位的捍衛者,在司馬炎幾次想廢太子的過程中,都是楊豔以“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

”挽救了司馬衷的地位。

楊豔聰明而且漂亮,《晉書. 后妃傳》說其“少聰慧,善書,姿質美麗,閒於女工”,楊家本來就是官宦世家,祖上有四代人位於三公之列,而且本人很有旺夫相,《晉書》載:“有善相者嘗相後,當極貴。”司馬昭專程敲定了司馬炎和楊豔的親事“文帝聞而為世子聘焉”。

也因為如此,楊豔本人在立太子和招太子妃的問題上有很大的決斷權,招後來影響晉室命運的賈南風入宮就是她的力量體現。


從司馬炎皇位繼承人的確立,看西晉時期的官場政治

楊豔死前將他叔父楊駿的女兒楊芷推薦給了司馬炎做皇后,之後,楊駿和他兩個弟弟楊珧和楊濟組成了新的外戚集團,這個集團聯合原賈充集團的荀勖和馮紞將司馬攸徹底趕出了政壇。

因此,司馬炎最終確立司馬衷成為自己的繼承人,並不是他初衷,而是不得不照顧各方勢力平衡的結果,而各類集團的無謂博弈,才是八王之亂,西晉滅亡,最後使得衣冠南渡,東晉偏距一隅的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