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馬拉松處於“停擺”狀態,運動員該如何保持競技狀態?

全球馬拉松處於“停擺”狀態,運動員該如何保持競技狀態?


​4月21日,柏林馬拉松組委會聲明:從柏林參議院新聞發佈會上得知,2020年10月24日前,德國首都所有5000人以上的活動都將禁止。因此,原計劃於2020年9月27日舉行的柏林馬拉松也將無法如期舉行。組委會將抓緊時間協調處理相關工作,並儘快通知大家。


作為世界馬拉松最快賽道之一的柏林馬拉松,備受世界頂尖馬拉松運動員青睞。


全球馬拉松處於“停擺”狀態,運動員該如何保持競技狀態?


2018年柏林馬拉松,基普喬格以2小時01分39秒打破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冠軍。2019年柏林馬拉松,基普喬格的老對手貝克勒王者歸來,以2小時01分41秒男子馬拉松歷史第二好成績勇奪冠軍。


前男子5000米、100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兩枚奧運會男子10000米金牌,四枚世界錦標賽男子10000米金牌獲得者格佈雷塞拉西耶曾在柏林賽道實現“四連冠”壯舉,並在2003年柏林馬拉松創造2小時03分59秒的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跑進2小時04分大關的運動員。


全球馬拉松處於“停擺”狀態,運動員該如何保持競技狀態?

男子馬拉松歷史前十


世界田聯官方網站顯示,男子馬拉松歷史前十個好成績,其中七個創造於柏林馬拉松賽道,這足以說明柏林馬拉松在世界頂級馬拉松選手中的地位。


目前,全球疫情依然處在上漲勢頭,疫情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迫使全球體育賽事均處於“停擺”狀態。隨著2020國際體壇最重要的賽事——東京奧運會的延期,以及NBA、五大聯賽等具有國際影響力聯賽的無限期“停擺”,2020賽季或許我們真的很難看到國際馬拉松比賽。


那麼,在全球馬拉松處於“停擺”的背景下,運動員該如何保持競技狀態?


全球馬拉松賽事“停擺”

對運動員競技狀態造成的影響?


01 全年備戰計劃打亂


2020是東京奧運會年,也是國際體壇的“大年”。通常,奧運會是職業田徑運動員最看重的比賽。為了備戰奧運會,運動員至少會提前兩年佈局“奧運戰略”備戰計劃。


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喬格曾多次表示:“2020賽季最大的目標就是衛冕東京奧運會馬拉松金牌。”原本世界馬拉松兩大巨頭基普喬格、貝克勒也將2020倫敦馬拉松作為東京奧運會前的最後一次熱身。


然而,一場疫情迫使倫敦馬拉松推遲到10月份,東京奧運會延期到2021年。如今,柏林馬拉松也將處於“待定”狀態。比賽日期的不斷更改以及受疫情的影響,運動員全年備戰計劃完全被打亂。疫情之下,目前基普喬格的訓練模式:一週保持6次訓練,閒暇時下地幹農活,只能以保持體能為主。


全球馬拉松處於“停擺”狀態,運動員該如何保持競技狀態?


02 訓練積極性受影響


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追求競技成績是唯一的目的。運動員日復一日地堅持訓練,就是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運動員獲得的每一枚獎牌,取得的每一份成績,都將成為運動員不斷挑戰自我,追求更高目標的前進動力。


由此可見,對於崇尚“以賽代練”訓練模式的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如果全年沒有比賽,運動員的訓練強度得不到刺激,訓練水平得不到檢驗,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和戰鬥力,將逐漸處於鬆懈狀態,從而導致競技狀態下滑。


與此同時,如果運動員整個賽季沒有比賽,缺少一定的社會曝光率。贊助商、品牌商給予的投入、資助也將會大幅度降低,對於一些名氣還不夠響亮的馬拉松運動員,聘請教練、租借場地、日常訓練開支的費用都難以保障。


全球馬拉松賽事“停擺”

運動員該如何保持競技狀態?


01 拉長全年訓練週期


專業馬拉松運動員靠跑步養家活口,大眾跑者則是靠跑步強身健體。雖然出發點不同,但卻從事同樣的運動項目,而且是田徑項目中挑戰難度最大的項目。


全球馬拉松賽事進入“停擺”狀態,迫使我們沒了“比賽”,只能“訓練”。這對於運動基礎薄弱的大眾跑者而言,利大於弊。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練?


建議:拉長全年訓練週期。將“訓練為本”作為全年訓練指導思想,即便下半年國內馬拉松比賽得以恢復,也無需刻意做準備,跟著訓練的節奏去比就可以。


例如:4月底~6月底,此階段重點強化有氧耐力訓練(有突破性地大膽增加一些跑量);


7月中旬-8月底,此階段重點強化速度耐力訓練(圍繞5000米、10000米、半程馬拉松專項做文章),當然此階段每兩週還是要保證一次25公里以上長距離訓練(低配速跑完為目的);


9月~12月,此階段可逐漸恢復長距離有氧耐力訓練,同時每週增加一次16~20公里混氧訓練,此階段一旦比賽恢復,可提前三週進入賽前訓練模式(降低跑量,主抓重點課)。


全球馬拉松處於“停擺”狀態,運動員該如何保持競技狀態?


02 “測驗代替比賽”訓練模式


訓練和比賽的最大區別是比賽會讓運動員更加專注,運動員也會更加興奮和緊張,這種“興奮”和“緊張”的雙重刺激,能激發出運動員的鬥志和求勝欲。這就是為什麼日常訓練32公里最佳配速,基本可以換算為全程比賽配速的主要原因。


疫情之下,馬拉松賽事“停擺”,我們可以通過定期“測驗”的方式來代替比賽,從而保證訓練質量,提高訓練水平。2003年“非典”期間,上半年全國田徑比賽“停擺”,山東田徑隊每隔兩週就會舉行一次隊內“測試賽”,實際的效果很不錯,本人還跑出8分08秒的3000米個人最好成績。


雖然“測試賽”不是正式比賽,但要想達到理想效果,也要好好策劃和醞釀一番。比如:


第一步:測試賽的地點、時間和測試內容要以檢驗階段訓練目的為導向;


第二步:測試賽要儘可能多地發動跑團隊友參加,並按照運動能力高低科學分組;


第三步:測試賽規則可參考比賽標準(提前公佈比賽時間、補水要求、佩戴號碼布等細節);


第四步:提前調動測試賽氛圍,讓參加隊員產生興奮和緊張狀態。


例如:根據全年訓練週期安排:4月底~6月底,可進行:25~30公里長距離測驗;7月中旬-8月底,可進行5000米、10000米中短距離測驗;9月~12月,可進行半馬測驗。


總之,跑步需要系統,訓練需要專注,比賽需要節奏,做到以上三點,方能真正享受到跑步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